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嫉妒是燃烧在青少年心中的一团烈火,它可以点燃一个人向上奋进的潜在欲望,也能烧毁一个人的良知。 嫉妒有良性。恶性两类。良性嫉妒是积极的,它虽然也带有一种"恨",但常常是在眼羡别人的同时而"恨"自己的不足,并把这种"恨"深埋在心底而暗自发奋,决心以后来的成功会超越对方,也让别人去眼羡和嫉妒自己。这种嫉妒的程度越深,激起奋发的毅力就越强,成功的希望也就在这种嫉妒的过程中得以酝酿。而恶性的嫉妒是消极的,它不容许别人在任何一方面去超越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或无力付出代价超越别人。当一个人的这种嫉妒心发展到严重程度时,…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2009,(19):23-24
嫉妒虽然源自好胜心理,但这种好胜心没能转化为上进的动力,因而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它不仅破坏情绪,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伤害同学间的友好感情,甚至酿成不良后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由于嫉妒心理作祟,被诸葛亮气得箭疮发作,暴毙于马下,这便是比较极端的嫉妒心理带来的教训。杜威同学虽然不能与周瑜相比,但是他只要一见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就会深陷于嫉妒之中,也是不太好的。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电教》2003,(4):46-46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桌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4.
童童,某高中二年级女生,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种很爱学习的女孩子。她很有礼貌地敲开我的办公室门,开门见山地说:“老师,我总是嫉妒别人怎么办啊?看到好朋友得到了好成绩或奖励,我心里总不是滋味。看到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取得了好成绩,我就更不开心了,总觉得他们本来不如我,心里特别不平衡。”看来,童童具有明显的嫉妒心理。嫉妒,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优越而自己又不甘心从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怨恨等组成的复合的情绪状态。中学生的嫉妒心理是在与同学比较,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相貌或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如别人后产生的一种消极情…  相似文献   

5.
少儿的嫉妒心理邱德乐嫉妒是在将自己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相比较时,发现别人的目标价值高于自己的目标价值而产生的一种失落感、挫折感和为了达到心理平衡而作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状态.嫉妒心理在少年儿童身上几乎具有普遍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一个问题。那么,少年儿童嫉...  相似文献   

6.
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怎么办?萧县黄口一中邵泽禹在班级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因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心里就不舒服,产生嫉妒心理,不择手段地讽刺、挖苦、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嫉妒,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病态心理,它贻误自己进步,使同学在精神上受挫伤...  相似文献   

7.
嫉妒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从本质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地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围熟识的人。有时,明知道嫉妒是不应该的,却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8.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缺陷。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最顽强、最持久了。”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之中,这种嫉妒之心也就更多一些。当看  相似文献   

9.
学生群体心理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课堂管理作为辅助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深受学生群体心理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把握学生群体心理现状、巧妙引导学生群体首领、提供共同协作的发展平台,积极转变消极群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是见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如才华、财富、相貌等)胜于自己时,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嫉恨的情感,是一种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对于这种不良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正确对待并及时抑制和消除嫉妒心理的产生和滋生带来的消极作用,努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这将会给他们今后的道路铺上一层坚固的基石,也可以成为指引他们航向的指标,领着他通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中的培养与树立,高校责无旁贷。高校应突破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行之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育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培育高雅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教师师德为导向,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带动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实践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的欠缺,影响着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营造团结友善气氛,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发展完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特别在“立人”、“治教”与“治世”上发挥出“大节”、“大端”的作用。认真分析中国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荣辱思想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方式,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相似文献   

15.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系统阐述荣辱观的人,在如何践行荣辱观上,他提出了四点主张,即遵循礼法,重视师教,树立榜样,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批判和继承荀子的荣辱观对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互桂 《娄底师专学报》2007,(6):127-129,136
高校是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传播地,加强社会主叉荣辱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建立起浓厚的责任感、使命感有重要现实意叉。高校教师在大学教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激活师德意识,发挥高校教师在社会主叉荣辱观教育中的作用十分必要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耻感错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感既是道德认识,也是重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当前社会耻感严重错位,出现了如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人的道德意识淡薄,传统伦理主体地位丧失,道德教育存在失误,社会机制不完善和经济尚不够发达。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完善社会机制,加快经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耻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相结合是时代课题。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和问题,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和内容,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教育领域需要一种理性思考。通过从学理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本原则等方面分析得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文化偏至现象的反对和纠正,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新纲领,是中华民族精神人格建构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人格建构的新起点。其解决了人们如何获取利益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精神灵魂向何处去的问题。从而。笔者不仅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原则,同时探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特别在“立人”、“治教”与“治世”上发挥出“大节”、“大端”的作用。中国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