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2010年开年之际,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近两年来围绕三网融合问题,全社会都在热议。尤其是在试点工作推行一年之后,业界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指出三网融合是个伪命题,认为受制于政策和内容管制等因素,在中国三网融合很难推进。但我们从产业发展的形势和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三网融合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融合"  相似文献   

2.
三网融合在政策层面正在加速,在实践层面却困难重重。本文从管制均衡与利益博弈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力图阐释三网融合困境的真正根源,寻求处于体制惰性和市场压力背景下的三网融合发展的合理框架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2010年开年之际,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近两年来围绕三网融合问题,全社会都在热议。尤其是在试点工作推行一年之后,业界传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人指出三网融合是个伪命题,认为受制于政策和内容管制等因素,在中国三网融合很难推进。但我们从产业发展的形势和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三网融合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融合"  相似文献   

4.
马莉 《传媒》2010,(12)
2010年是中国三网融合推进的关键之年.当前,传媒产业高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网融合、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媒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从国际视角,深度分析三网融合的政策制度、运营方式、媒体营销以及受众行为,11月28日,以"三网融合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为主题的第八届亚洲传媒论坛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最直观的影响是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而三网融合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享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最直观的影响是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而三网融合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等战略将不再奏效,未来的融合产业没有王者,只有盟主,得平台者得天下.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事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本文深入阐述了“平台机制”对传统产业竞争法则的颠覆,提出以“平台机制”再造传统产业的四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7.
三网融合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三网融合既是媒介的融合,又是产业的融合。当前只有肃清各种行政弊端,变革传媒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地、全面地推进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找寻当前中国电视传媒业经营模式的困境,并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董旸  陶津 《中国广播》2011,(9):77-80
三网融合在中国的具体目标是: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从而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中国广播事业而言,三网融合可以使广播从形态至产业经营上经历变革,而广播从业者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三网融合实践表明,业务模式创新和规制方式的创新是推进三网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根据三网融合发展的实际,将机遇和政府由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辅助元素变为基本元素,以修正后的“钻石模型”分析了三网融合产业的创新和规制模式.认为必须面对广电与电信从产业间分工走向产业内分工的变化情况,创新在同一产业体系下的差异化竞争业务模式,并建构渐进式融合的规制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双方的相互进入以及监管问题,提升三网融合产业竞争力以及广电、电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媒体扫描     
内容的重要性在三网融合中将日益凸显化定杰在《三网融合下的电视媒体变革》一文中指出,三网融合分工明确后,对于广电系统而言,如何适应政策、快速调整战略,投身到三网融合的激烈竞争中,是重中之重。纵观法国、香港等三网  相似文献   

11.
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当下广电媒体必须面对的变革,电信业与传媒业的博弈也将转为正面的竞争。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对历经市场化磨练多年、实力雄厚的电信业的竞争,广电媒体如何抓住当前机遇,在竞争中找到适合我国广电传媒的策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在三网融合的探索中,利用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与电视机制造企业、中国银联以及微电子科技企业进行优势资源互补、经营风险共担,从而成为三网融合实践中的佼佼者,对于其他广电媒体应对三网融合的变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电信、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大众媒介在技术、产业和内容与服务等方面越来越融合在一起,传统媒体的角色和功能不再.这势必要求传媒管制突破其原有架构,重新定位并解释,在合理的情况下,重构一个能够涵盖各个传播部门的水平层级式的融合管制政策框架,同时采取技术中立、平行管理和合作管制的管理原则以应对媒介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网融合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新红 《青年记者》2010,(14):87-88
自1998年三网融合概念提出来以后,三网融合的过程可谓一波几折,渐行渐近,如今三网融合已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三网融合发端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的变革不仅仅是在信息产业,还将包括制造业,乃至传媒产业,且对跨产业的新媒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网络电视开始了业界期盼已久的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的三网融合历程,在全球视野内都是下一个极具前景的产业。本文在分析网络电视的竞争态势以及在中国和外国的产业发展状况基础上指出,IPTV的地位已远远超越技术的范畴,引发了“形态融合”的媒介生态变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三网融合概念提出来以后,三网融合的过程可谓一波几折,渐行渐近,如今三网融合已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三网融合发端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的变革不仅仅是在信息产业,还将包括制造业,乃至传媒产业,且对跨产业的新媒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产业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国家,电视产业都是政府参与和管制较多的行业,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之下,电视产业具有非常突出的产业特殊性。政府对电视领域普遍深度参与(所有的电视台都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进行严格的行政管制。从经济学理论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和管制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从而必须以政府行为来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这被视为我国三网融合迈向实质的重要标志.多年前,欧美一些国家对电信业、互联网和广电业的管制就已经开始有所放松,允许它们互相渗透、互相竞争,时至今日,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当程度的三网融合.  相似文献   

18.
融合     
《视听界》2009,(5):7-7
三网融合或实行“不对称”互入 8月4日.在国务院成立了以副总理张德江为首的推进小组之后.三网融合事宜有望得到实质性推进。三网融合可能实行不对称管制,即电信将可能率先向广电开放。尽管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或文件出台。但是地方广电部门已经先行一步。7月中旬.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向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ICP和ISP经营许可证,打破了当地广电和电信互不进入的壁垒。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府管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彬 《出版科学》2010,18(1):47-49
从分析现阶段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府管制活动的特点入手,探讨目前政府管制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从法律制度作用的发挥、新型激励措施的采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潘娜 《声屏世界》2011,(3):54-55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体制机制改革和监管模式创新将使整个电视剧产业发生重大变革。2009年以来,网络视频正版化快速发展.成为民营电视剧制作业从“渠道竞争”转向“内容竞争”的重要突破口,民营企业有望突围“地位优势”缺失的困局.进入全媒体业态环境.参与更为开放的市场竞争。而电视剧产业作为核心版权产业,完善的版权交易与保护体系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民营影视企业价值链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