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鸢飞鱼跃”的其理学意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朱熹在彻底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转变,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后的表露;二是随着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的架构的完成,他以此来解说他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本体论。其中蕴含着朱熹丰富的理学思想,是其理学本体论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为了使他的深奥的理学思想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朱熹在此采用了借“诗”(《诗经》)说“理”的方法,体现了朱熹以“理”解“诗”、以“诗”释“理”,即以哲学解说文学、以文学象征哲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朱熹建立了一个以"理"为本体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最根本的,并从本体论意义上阐释了"理"和"气"的关系——"理在气先"。他还认为宇宙中存在着最高、最根本的"理"——"太极",且用"理一分殊"来说明太极与万物的关系。"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因此探析"理"本体论对认识朱熹的整个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仁者爱之理"是朱熹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朱熹对其作了十分深刻的阐述。朱熹突破了传统的章句训诂,更多地是从哲学本体论上,对其作了富有创造性的阐扬,主要从"仁者爱之理"的动态性、"仁者爱之理"的开放性以及"仁者爱之理"的兼容性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朱熹仁学思想的基本风貌,突出了朱熹仁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展示了朱熹解释学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4.
朱熹理学是我国历史上极具影响的思想体系之一,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关于其中的科学内涵和意义,近人唯李约瑟等偶有论及。本文主要从本体论的角度即从“理”与“气”的关系方面,对朱熹理学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即其精神本质上的科学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朱熹和陆九渊各自都分别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在哲学本体论上,以天理为本,这是朱陆双方的共同点。但是,朱熹以心外之理为最高本体,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天地万物之理在我心中,强调以心为本体,心即是宇宙本原。在哲学方法论上,陆九渊以尊德性为宗,即“先立乎其大者”为宗旨,提倡简易工夫。而朱熹却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兼顾,同时并进。朱熹为学主格物穷理,陆九渊重发明本心。朱陆方法论上的认识差异,是由于他们哲学本体论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理与气是理学奠基二程理学本体论的重要范畴。二程主张理本气末、理先气后、理气不离。本就其理气观作一些分析,以阐示其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和伦理本位色彩的哲学范畴。其本体论哲学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全面吸收和改造而完成的。具体讲:吸收佛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并将之改造为道德本体论;吸收儒学的道德学说并将之改造为伦理本位的哲学:吸收道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将之改造为伦理体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朱熹与王夫之一个是理学之集大成者,一个是气学之集大成者。两人对理与气的不同推崇通过理气观、道器观、有无观和动静观全面展示出来,恰成对立之势。这种对立并非偶然,而是作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王夫之自觉批判理学的结果,他的哲学建构便是对朱熹哲学形上根基的颠覆。有鉴于此,朱熹与王夫之的哲学不仅表明了两人哲学的差异,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宋明理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出现的较为完整的意识形态。理学摄取了从先秦以来的思想成果,带有强烈的思辩性。以本体论为基础,构成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是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理学内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关于“理”与“气”或“道”与“器”何者为宇宙本体的争论,实质上是物质与  相似文献   

10.
朱熹(1130—1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之一。他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尽管朱熹也强调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气”不可相离,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无元气之理”,但实际上,朱熹还是把理看作是宇宙的主体,认为理在气先、天地万物是沿着理──气──物的顺序演变而成的:“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①,“才有此理,便有此气;天下万物万化,何者不出于此理”②。也就是说,“理”不是万物的抽象,而是存在于万物之前的…  相似文献   

11.
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格物说是宋明理学话语系统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影响较大。朱熹对于《大学》里发源的格物学说的诠释,倾向于知性的理路,即在知识论的层面上来理解格物学说。然而,作为儒学者,朱熹的哲学归宿又是价值性的,因此,朱熹对于格物的知性解释与其价值优先的根本哲学立场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紧张,这使得朱熹的格物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知识与价值的纠缠之中。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一方面继承朱子理学“理在事先”的本体论原则、伦常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另一方面又对其加以改造。他用西方哲学思想解释、改造和印证程朱理学思想,把中国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都综合到理学的论域之中,并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朱子的基本观点做出理论上的论证,创立了新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理气论是朱子学的理论基石;心性论是朱子学的理论核心;格物致知论既是朱熹的认识理论,又是他的方法论;修养论是朱子学治心的重要工夫;理欲论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朱熹这一哲学思想体系完备,结构整严,上下一贯,把中国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南宋新安理学家汪莘为朱熹的及门弟子。汪莘初对“文词”有兴趣,后在朱子的指教下,研究儒学与理学,成为朱子在徽州的“高第弟子”。汪莘关于宇宙是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思想以及天地交泰的思想,代表了南宋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宋末金华朱子后学何基、王柏、金履祥等人以朱子理学道统传人自居,他们不仅推广朱熹理学,对诗文也发表了很多意见,表现出了鲜明的理学色彩.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诗说理、以理解诗,以濂洛道统的义理诗为风雅正统,片面发展了朱熹诗学思想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的以理学为精神内核的服饰美学,在其繁博宏富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试图从理性本体论、伦理学本体论和“中庸”与“中和”特色等三个视角,来阐释他深湛的服饰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儒家服饰美学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上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太极文化是华夏的主流文化,理学太极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其中的体育文化智慧也令世人瞩目。朱熹以"太极,理也"沟通了易学与理学的关系,并从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等7个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太极论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同时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运动项目太极拳为例,证明它将宇宙运化、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不仅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也是宋代成就颇高的学者代表之一。他在著作《诗集传》中阐述了自己的经学思想,一方面他反对汉唐以来的将《诗经》作为宣传政治教化的“美刺诗”,要求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诗经》,肯定《诗经》是抒情之作。但是作为理学家,朱熹诗经学的目的还是以诗来建构和宣传自己的理学,并且朱熹经学充满了矛盾,而这种矛盾在解读《二南》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19.
北山四先生号称朱学嫡脉,作为“北山四先生”之一的金履祥,承上启下,成绩最著,决定了他作为元代金华朱学干诚的地位。在文化方面,金履祥对其故里兰溪桐山后金村及后裔聚居地长乐村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村继承先哲精神,发扬理学传统,并且较完整保存了与金履祥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