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同时又是低年级段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相似文献   

2.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识字教学应该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手、大脑等多种器官的综合刺激下,强化对生字的识记与理解。小语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指导学生的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鼓励自主识字。这样的提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会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高兰波 《考试周刊》2013,(28):64-65
<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翁洁燕 《广西教育》2010,(22):48-48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小学识字教学应摆正学习的主体,注意差异化,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兼顾审美教育与情感激发。要努力避免识字过程单一化、识字数量平均化、识写两类同一化、识字方法单一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8.
庄怡清 《陕西教育》2005,(12):36-37
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新教材中的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势利导,延伸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一、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无意识识字在第一册的识字教学中,教材中告诉了学生多种识字的渠道:看人体识汉字、在大街上识汉字、边看电视边识字、在家里识字、读对联识字等。学习完这些课文后,我先让学生按课文中提示的渠道去发现所认识到的新汉字,接着让学生补充课文:我在哪里,还认识了哪些字,我是怎样认识的。除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费时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能尽早进入阅读,而不能尽早进入阅读的最大拦路虎就是生字太多.为此,让学生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势在必行.怎样才能早、多、快呢? 1识写分流 何为"识写分流"?简而言之,就是把认字和写字暂时分开,也就是把生字"四会"的要求分项、分阶段落实,而不是向过去那样一步到位.其总的原则是先识后写,识多写少,从描到写.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后面会有两种字,一种是会认的字,一种是会写的字。可见,识字教学以多认少写、识写分开为原则。其好处在于:一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防止识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也写不好,二是多识字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认字对学生的阅读口语、写话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识字教学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而识字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开始,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引导他们探索汉字的价值,感悟汉字的奥秘。就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阶段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课本将大量的识字内容设置在一至三年级,要求学生会认1600~1800个字,会写800~1000个字,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百分之四十。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识字效果、识字习惯和识  相似文献   

13.
汉字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因此,小学生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的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进行了认真审视,强调要重视识字写字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识和写的要求分离,先识字、后写字,多识字、少写字;关注写字的过程,注重情感体验;以及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这样能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而言,识字是学习语文乃至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的语文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寻找适合学生识字的教学规律,建立有效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按照新课标明确提出多识少写的要求,教师应该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①巧设情境,创设儿童轻松识字的氛围;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识字的能力:③采取各种识字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写好端正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教学要体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一、依据课程目标,把准识写要求,激发识写兴趣,形成识写能力综合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张滨霞 《黑河教育》2011,(12):26-26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识并会写”的要求,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用图象、动作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总结出了以下六种识字的方法,达到了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闫芳芳 《农村教育》2005,(7):128-1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任务重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枯燥的识字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感悟汉字本身的人文性、艺术性,并尝试用多种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