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2009,(23):22-23
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光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那不是真正的健康,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可能导致犯罪。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保证,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问题,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3.
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抑郁症的防治,是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恰恰相反,目前我们社会、学校和家庭却很少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抑郁症的防治,造成一些青少年学生心理不健康发展。青少...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既是青少年现时学习之必需,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参与者的素质的要求。我国杰出的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曾经指出:“我们因注重身体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借用美国学者坎布斯(A·M·Combs)的观点为依据,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进行评估。 坎布斯认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1.积极的自我观念;2.恰当地认同…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社会在发展,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越来越让人担忧.体育锻炼不仅使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而且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上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体育锻炼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通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涉及到青少年的健康,即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密切相关。重视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才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发育,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性与和谐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人们对青少年的成长就会理解为知识的增长和身体的健康,很少会想到“心理健康”。可以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今天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与教育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像有人说的身体的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规定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它还包括另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初二部分 )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使他们懂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良好的品质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中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培养优秀品德的重要条件,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初二思想政…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模式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己,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指标。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很常见,学生在人格上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学生长期不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状态的健康实际上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要锻炼身体以使体格强健,还要注重心理的变化与动态,并进行适当调整。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方法,为学生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作者观点与立场。  相似文献   

13.
薛小利 《快乐阅读》2011,(19):110-111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个人只有先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也才会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  相似文献   

14.
谈到心理健康教育,人们首先会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很少怀疑教师也有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日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甚至会干扰家庭生活。一个优秀的教师,除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需要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然而,教师这个职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搞好师资…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和品格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而在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运动与职业中专课外体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阳光体育的目的是追求身心的健康,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1.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模式为:“不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任何健康行为的形成,都是健康心理的外在表现。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成为真正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正确的健康观念应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许多人认为孩子能吃、长得强壮就是健康.这其实是理解的误区.往往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这就要求幼儿园在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而后者往往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20.
讲到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人们会立刻想到让学生保持校园清洁整齐、窗明几净、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经常进行身体健康指标测试、对疾病进行积极治疗等。很少会考虑心理健康,更缺乏各种心理活动的测试手段和保健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所谓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而且在于肉体、精神、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实质上“健康”应是身心健康。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在认识能力、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