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新时期完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换岗式"校企协同模式,提出"引企入校""驻企顶岗""回炉教育"等合作途径,阐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变知识积累的空间特征和扩散方式,建构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国家与地区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主导,以科研项目驱动,以订单式培养的校企育人模式是广西财经学院探索的主要模式。以此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脱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缺乏等问题,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工程领域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术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偏重理论教学的矛盾,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然后,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最后,基于校内实验室、校内外实习(训)基地的建设,校外企业的合理选择,搭建一个能够保证"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方案深入实施的校企共育平台。本文提出的新建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模式对于地方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卢森锴 《高教论坛》2007,(5):172-180
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状况,构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综合理科应用型偏向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其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所制定"五个结合"的原则,构建相应课程体系,阐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办法、经验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四年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联合分段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文章在阐述"3+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和校企联合培养体系等三大体系结构,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该模式有效实施的注意事项,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深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关键,但如何进行是亟待破解的难题。该文构建了以互惠互利、多元合作为引导面,以制度保障、校企联盟为支撑面,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共建师资为4个着力面,以工程人才培养为利益共同体的"六面一体"的立体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开展,切实提升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同育人 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卓越计划"宏观指导框架下,依托行业背景,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新模式,制订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分阶段累进式"特色校企工程实践环节,探索与实践了与地方普通院校相适应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由之路。长春光华学院信息类专业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践行了校企产学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理念,创新了"2.5+0.5+1.0"及"3+1"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元四共五平台"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体系,以及合作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率先将企业"5R"模式引入了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传统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校企协同研究意义、高校化工类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企业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现状、企业合作需求调研剖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校企协同育人对策,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路子,在企业倡导和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让在岗从业人员成为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此类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特征表现和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确保学校和企业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保障举措,旨在实现"校企合作"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东白云学院通过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共商、共建、共享”模式,强调应用型人才的“过程型”培育,改善了只注重“结果型”的传统校企共建缺陷,通过明确“校企共建式”专业建设定位、形成“全程浸入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共育式”师资队伍、提升“产教融合式”专业办学条件、优化“校企共商式”管理评价体系、完善“校企共创式”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开创“校企共享式”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等具体实践,在助推本校专业人才全程靶向培养的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市场化改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校企联合育人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和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在理解校企联合育人模式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的现状、类型与特点,并通过与国外校企联合育人模式理论研究及实践状况的对比分析,构建校企联合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不仅深受行业青睐,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其在实践性非常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中,更能体现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章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的教育实践探究,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模式、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要充分认识到在经济转型发展期,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176-178
在卓越计划的指导下,在结合多年来校企合作高端工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依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型,遵循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共同研究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标准,共建实践课程及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规划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人才质量评估体系。通过高等教育与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同培养了一大批适应行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在校企联合培养卓越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愈加明显,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就是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本文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为例,探究咨询服务平台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相结合这一校企合作新模式,指出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人才互通"既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变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高端应用型人才已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形成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蒋焕洲 《高教论坛》2009,(11):61-63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市场前景广阔,但面临着诸多问题,应对策略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建立以能力主导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对于师范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校企联合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认识是前提,互利共赢是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与实施是依归。  相似文献   

20.
建立科学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