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德斌  王孝红 《教师》2013,(8):107-108
由于工作职能、工作性质的特殊,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主要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社会、学校、学生以及辅导员自身的消极影响,从优化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健全高校辅导员的组织激励机制、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来探析,提出缓解和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降低对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耐心,无法合理地控制工作进程,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成熟水平。这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发展,最终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文章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并提出减轻或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措施,以期为学校、社会重新审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及充分认识职业倦怠对辅导员工作的消极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人力资源管理(HRM)视角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在前人关于职业倦怠研究基础上,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假设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有11个。以广东省高校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支持提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根据潜在变量路径系数提取出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分别是高强度工作、学生对辅导员的不尊重程度、学校对思政教育的不重视、缺乏社会地位,冀望对以后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5.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作为从业人员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存在于各个行业。从职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度阐述了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从社会、学校、学生和辅导员自身等方面,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或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文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对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没有很高的个人成就感等,这样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校以及辅导员本身提出一些思考性对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9.
常敏 《文教资料》2010,(36):196-197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倦怠心理日趋严重,严重影响到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发展,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倦怠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因此,必须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从根本上消除或减缓这种消极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依据工作特性,教师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群体,而其中辅导员则是特殊群体,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要处理学生各类琐事,如果长时间处于繁杂工作之中,就会引起精力衰竭,以及对工作热情的耗尽,最终会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本文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辅导员工作特性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林红 《高教论坛》2013,(5):87-89
在概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综合表现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指出"倦而不怠"对于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并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基于个体视阈提出塑造合理信念、练就工作艺术和走专业化道路三项自我干预措施,达到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环境、树立良好职业声誉、做好自我调适与释压等手段,对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增强工作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表现在缺乏信心,对待工作冷漠,自我效能感差,教育观念僵化。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师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的高发期。专职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关注研究这批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地方高校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阐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辅导员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其工作热情和身心健康,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还关系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成败。本文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及高校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其职业倦怠状况对大学生乃至整个高校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借鉴对大连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连续5年的调查成果,从社会、职业特征和辅导员自身三方面探索了职业倦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于国外学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英文文献,梳理了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且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预测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研究还显示,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高负荷工作量显著相关,高效的辅导技能不仅可以提升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还可以减少辅导员去人格化。此外,研究发现那些获得社会支持的辅导员具有更积极的职业态度,对较少学生提供服务的辅导员倾向于较低的倦怠感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为辅导员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提升辅导员对工作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逐渐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等角色融为一体,他们面对工作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高校如果能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行调适,就可以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尊重和关怀,以实现辅导员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职业倦怠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学校的重视与关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