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美国“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的特点,并在对这一模式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全纳教育的基本观点以及西方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主要变迁。然后,作者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进行了思考,认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应调整为“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资源中心,大量的随班就读结合资源教室或巡回辅导教师制为主体”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资源教室是为了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而建设的,旨在满足其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机会均等。资源教室方案是推进全纳教育的重要策略。在校生活中,随班就读学生大部分时间与同班同学在普通教室上课,而少部分时间则安排在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的指导。如果把普通教室比作是一个“家”,那么资源教室就是随班就读学生的第二个“家”。  相似文献   

3.
通过历史分析容易发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全纳教育思潮,反映了特殊教育安置模式发展的基本趋势.随班就读是我国普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符合全纳精神,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主编通讯     
《中国特殊教育》2 0 0 5年第 3期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与广大读者们见面了。本期杂志的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全纳教育研究”栏目中 ,《中国的随班就读 :历史·现状·展望》回顾了中国随班就读的简短历史 ,描述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现实情况 ,并对随班就读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特殊教育政策与文献,考查了1986年至2011年间我国大陆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分析了安置形式的变化特点.同时指出: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政策的出台是国情所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发展受国际回归主流及全纳教育思想影响,随班就读在保障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方面逐步起到了主体作用.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看,要进一步解决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两种安置形式虽然各有利弊,但还将在一定时期内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全纳教育思想对中国特殊教育的影响。随班就读逐渐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中影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学生人数最多的一种教育方式。实践证明,随班就读这一安置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是为残疾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环境的教育佳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特殊儿童的学业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家长和普通教师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西方学者关于全纳教育效果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应该努力发展与随班就读相配合的资源教室,要加强我国不同教育模式效果的实证研究,在发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西方全纳教育发展的经验并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目标.这个总体目标既表明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方向与国际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一致,同时要求继续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纳教育模式,使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主编通讯     
《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2期伴着春天的瑞雪与您相会!在欢度春节之后,各位可能对本刊有着更高的期待,我们将尽力满足,如有不满意的地方恳请随时向我们提出。本期献给读者的内容有:“全纳教育研究”栏目中:第一篇对随班就读聋童家庭教育的条件、能力、内容、方式、效果进行研究的基拙上提出改进建议;第二篇就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与完善进行了探讨;第三篇在介绍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中非歧视性评佑原则后对我国特殊教育中的鉴定评估提出了改进建议;第四篇就如何利用好资源教室对听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做了实践层面的探讨。“学习障碍研究”栏分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随班就读与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西方特殊教育经历了从回归主流到全纳教育的深刻变化;对应西方回归主流走向全纳教育的趋势,我国特殊教育理论应该在随班就读模式的基础上走向与全纳教育理念一致的"同班就读"。如同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实际和西方回归主流思想相碰撞的产物一样,同班就读是我国对国际全纳教育理论趋势的中国式回应,是西方理论与中国国情之间的嫁接、冲撞与融汇,是基于文化嫁接之上的再生成。  相似文献   

11.
一、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意义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classroom)是全纳教育理念在我国的一种实践模式,自1989年《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发表和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在明确随班就读的对象上,在寻找有效的检测和鉴定办  相似文献   

12.
主编通讯     
《中国特殊教育》2 0 0 4年第 1 2期在春节到来之际与大家见面了 !本期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内容。“全纳教育研究”栏目中 ,《资源教师的角色浅析》一文介绍、分析了美国和台湾地区开展资源教室方案中资源教师的多种角色作用 ,结合我国资源教室建设的实际研讨了一些重要问题 ;《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的探索与启示》为大家介绍了许多特殊教育的网络资源———包括特殊教育方面的综合性网站、各分支网站、各种体现特殊教育工作特点的网站以及各种研究检索方式。“智力障碍研究”栏目中的五篇文章有两篇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奥尔夫乐器在教学中的运…  相似文献   

13.
主编通讯     
在火热的夏日里 ,《中国特殊教育》2 0 0 4年第 4期与读者们见面了。本期杂志为读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全纳教育研究”栏目中 ,高喜刚等人的文章“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探讨了目前随班就读中普通学校支持系统的运作模式 ,如资源教室的建立。通过实践探索出资源教室的服务功能、工作特点等 ,并形成了多层面的支持系统的结构。文章所讨论的问题对普通学校如何建立特殊儿童的支持系统有借鉴意义。“课程改革研究”栏目中 ,孙颖的“培智学校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介绍了目前培智学校课程统整的模式 ,并从教师、管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振洲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20-23,34
在全纳教育背景下,我国的随班就读教育快速发展,而作为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部分,资源教室功不可没。资源教师是资源教室的直接负责人,资源教师队伍的水平与质量决定了资源教室方案的运作效果,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随班就读的质量。研究者对我国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其中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倾向的随班就读生16人,另有学习困难、肢体不协调的学生25人。自1989年以来,我校开始进行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1996年被区教委确定为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研究基地,2002年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0年来,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努力探索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全纳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资源教室建设接纳、包容、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是资源教室发展的指导思想。10年来,我校从建设最初的1间资源教室多个分区发展到如今的3间资源教室8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把确诊为各级残障的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作为特殊教育的主体模式。顺应了国际上全纳教育的潮流,且很适合于我国国情。用较少的投入使得我国残疾儿童入学率上升到94%.可以说是中国特殊教育史上的伟大成就。但是在数量上得到保证的同时,随班就读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上。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热潮,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安置模式。学校作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的主要场所和承载体,其支持服务如何,直接影响着随班就读的质量,影响着特殊儿童的教育利益和健康发展。针对全纳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的内涵、学校支持的责任、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反思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完善学校支持体系,提升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家庭、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随着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变革,特殊教育学校也开始增加一个新职能--为本区域普通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辅导、咨询、研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确保特殊教育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正常、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是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全纳教育理论指出,教育要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普通学生设立的教育机构亦应接纳所在地区的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并为其提供适应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全纳教育理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依托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体会到,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开展随班就读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中的骨干力量。近些年,随班就读呈现出以市、县(区)为单位的区域发展模式,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了随班就读的资源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巡回指导、为来校寻求服务的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强化训练、向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普校提供师资培训等等,对区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机构转变为提供特殊教育与融合教育支持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