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2.
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2.讲述故事过程中,学习抓住故事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快速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抓住人物之间主要关系词,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3.拓展阅读了解《牛郎织女》的其他版本故事,了解民间传说故事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传承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牛郎织女传说演变的重要时期,文人作品和民间传说都反复叙述这个传说,以此为题材的戏曲和小说也层出不穷。清代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直接影响了近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形成。本文通过概述清代以牛郎织女为主题的戏曲和小说,比较《双星图》和《牛郎织女传》在情节、主题和人物形象上的异同,以期勾勒清代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姻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势、《孟姜女》、《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本节课的教学,是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牛郎织女》一文,学会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理清民间故事的情节脉络;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愿望。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掌握阅读叙事类文本的方法。2.通过关注人物、情节等了  相似文献   

7.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8.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牛郎织女》,我备课时设想:这是一节易懂的民间传说故事,怎么才能上得有趣,让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呢?为了节省课堂上宝贵的学习时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生自主学习的菜单:一、自主预习1.请你看清字形,写一写:衰嫂  相似文献   

10.
<正>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内容都属于民间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2022年版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对第三学段学生的要求是:“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角引领学生阅读,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名篇解读:带着问题读课文《将相和》是一篇著名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代代相传。它的魅力在哪里呢?文章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将相和》这篇长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尝试带着问题分三个层次去阅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正>谈及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不仅因为它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更因为其具备了民间故事所有的典型特征。教材将“牛郎织女”分为两个部分,先后以两篇课文的方式呈现,且围绕着“创造性复述”赋予了其不同的教学要求。《牛郎织女(一)》作为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在教学前一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紧扣民间故事的体裁特点,将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提升到“讲生动”“讲具体”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今天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才发现她的课堂魅力四射。当进入她的课堂,那种融入血液的激动才真是一种享受。她的出口成章的口才与幽默奔放的性格,这些都基于她的博学精神。她潇洒自如的课堂教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得到的。那天,她选择了一篇《牛郎织女》的课文,并用它当药引,只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梁山伯与祝音台》、《孟姜女》展示了个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有一篇民间故事,题目叫《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的结尾说:“每年七月七日,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牛郎织女真的能在鹊桥相会吗?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牵牛星和织女星是两颗恒星,它们的位置是不变的,两颗星相距十万光年。(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约等于94605亿公里。)也就是说,任何时候在牵牛星上接收到的织女星上的光都是它十六年前发出来的。人们知道,电波传递的速度几乎和光速一样,如果在牛郎织女之间安上电话,让牛郎给织女通话,织女要在十六年后才能听到,而要听到织女的回话,就要等到三十二年以后。世界上哪有这么多的喜鹊来给他们搭桥呢?  相似文献   

15.
写景抒情散文,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它体现的是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阅读这类文章,除了要有基本的文体常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思想。以下我们以2013年安徽省中考阅读理解《远去的乡村》一文为例,一起学习如何读懂这类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就是脍炙人口的一个。它和“孟姜女”,“白蛇传”等故事一样,千百年来流传很广,并为劳动人民所喜爱。 课文《牛郎织文》就是根据民间的有关传说编写的。故事中朴实勤劳的牛郎,渴望自由的织女,会说话的善良老牛,蛮横残忍的王母娘娘,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牛郎织女在地上的生活是那样美好幸福,在天上的鹊桥相会又是那样真挚感人;我们为王母娘娘破坏了他们的美满生活而气愤;又为他们的坚贞爱情终于取得胜利而欢欣。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旧社会黑暗生活中的美好愿望。我们从牛郎织女同王母娘娘的斗争中看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小学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倡导多个角度、富有新意的阅读方式,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升阅读的质量。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牛郎织女》这类民间故事具备了多类型的教育功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知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巧”,就是指巧合。巧合作为一种创作技巧,它是使文学写作做到构思精巧的常用方法。根据民间传说编写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可以说,它正是运用巧合创作取胜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何时,我们且不去管它,但凡夫俗子与天仙美女成婚匹配,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巧合,并且充满着神奇的怪诞色彩。  相似文献   

19.
张娟 《现代教育科学》2012,(6):34-35,63
文本简说:《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经过编者加工过的课文《牛郎织女》,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如何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其应有的魅力,笔者认为应通过听、说、读、议、写,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而其中的"议"正是针对课后提出的"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爱情文学中,有一类爱情故事与《牛郎织女》拥有着共同的结构模式,即“爱情确立———外力阻隔———再次相聚”。而《牛郎织女》作为此类爱情故事的代表,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将“爱情确立———外力阻隔———再次相聚”这一结构模式称之为“牛郎织女模式”。文章试从艺术民俗的视角入手,考察和探析其中所蕴涵的原始信仰崇拜及民俗文化意象,以期有助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