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静  陈芝兰  李小卫 《西藏科技》2015,(4):70-72,78
应用稀释倾注平板法和MPN法对西藏15个湿地土壤中N转化功能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间氮循环微生物数量差异性显著,其中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较高,并且固氮菌对环境变化均比较敏感;土壤理化性质表明,西藏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总数与pH、土壤含水量等因子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硝化细菌与全量P呈显著负相关(p0.05),硝化细菌与全量K、C/N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多中等到高等。  相似文献   

4.
潘欣  张健  朱天辉  梁洪萍 《资源科学》2011,33(4):773-780
为探明四川省巨桉人工林下大型真菌资源,本课题自2008年5月开始在巨桉主要栽培区定期进行地表大型真菌的调查,根据真菌形态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调查巨桉林下生态因子,分析土壤因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林下大型真菌种群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真菌共17种,隶属于7科10属,其中马勃状硬皮马勃和草地横模马勃为优势种群,并发现一新的外生菌根真菌—银灰口蘑。林下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在海拔300650m、郁闭度大于0.7、阴坡半阴坡土层厚的区域。大型真菌可降低巨桉周围土壤pH值,并显著提高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对促进巨桉土壤养分循环、改善营林质量及保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非粮化行为对土壤健康的潜在损害,为科学评估非粮化对耕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踏勘、采样分析、模型评价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从徐州市城乡结合部现状为设施大棚、果园、杨树林、草地、公路景观林和撂荒地等6类典型非粮化田块和对照耕地共采集80个表层土样,测定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及重金属污染等23项指标,并构建耕地健康评价模型探索非粮化对耕地健康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非粮化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指标,非粮化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碱性磷酸酶和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样(P <0.05)。设施大棚土壤有机质、总磷、有效磷、有效钾、总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且与其他5种非粮化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2)与对照样相比,6类非粮化导致耕地土壤生产力、持水净水、碳固存、养分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不同的功能或多或少产生失衡,甚至处于亚健康状态;(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显示土壤养分、酶活性、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重金属污染指数主导了非粮化土壤的健康分异。【结论】非粮化对耕地健康有影响,且不同行为的健康损害差异大,这一结果为非粮化分类整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西藏高原最为重要的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就地理与气候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对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强度、丛枝丰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西藏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草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草本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以期为沙地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草本植被群落调查和分布状况,以四种典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研究区20个研究样地进行研究,在每块样地中采集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cm的土壤样品,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碳、土壤全氮等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种草本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相对而言,糙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土壤下的水分、氮、碳等物质比糙隐子草多,对土壤环境要求更高,同种草本植物土壤的不同因子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不同种草本植物之间土壤的因子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也各不相同,土壤之间各因子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不同种草本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环境不尽相同,糙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对土壤的适应性弱,本氏针茅和牛心朴子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草本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性不是受一种因素影响,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对冬枣轮纹病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土壤放线菌,为进一步研发高效环保的农用抗生素、开发型生物农药提供基础材料。经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对高效拮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拮抗放线菌为进一步探讨利用特殊生境中的放线菌控制土传病害提供了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无公害蔬菜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荔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为评价对象,根据蔬菜正常生长对土壤地力条件的一般要求以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选取土壤地学条件、理化性状、剖面状况、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质量状况等5个方面共20个因子,在实地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基础上,借助GIS和动态聚类分析模型评价区域耕地单元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适宜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评价结果表明,全区适宜于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占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面积的81.68%,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已令人担忧,应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陈伟文 《科技风》2014,(7):210-210
目的调查广东地区猪链球菌多样性,对猪链球菌流行风险评估。方法从不同地区与不同种类样本分别采集,对猪链球菌进行分离培养,如果经PCR确定为阳性,就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及检测毒力因子。所分离的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性,某些常见的毒力因子都含有。本文对猪链球菌多样性调查,分析了猪链球菌毒力因子,从而提示应重视的猪链球菌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1.
西藏墨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历史、地理区位等原因,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墨脱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墨脱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种研究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的培养技术分离培养的微生物不到土壤微生物总数的1%,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磷脂脂肪酸图谱法、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可描述和表征未被培养的土壤微生物,获得有关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更完整的信息.本文对这三种技术在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概述、分析和探讨.建议在实践中联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其优势,确保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达嘎乡青稞根系土壤酵母菌分布情况,于2019年8月通过随机采样法对四个村12个样点进行土样采集,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纯化土壤酵母菌,并将获得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试验数据分析得出:青稞根系土壤酵母菌分属于11个属,18个种,其中Cryptococcus为优势属,重要值最高;酵母菌总丰度平均值为5208CFU/g,色达村酵母菌总丰度明显比其它村高;多样性指数显示:7号样点酵母菌多样性值最高,11号样点最低;Jaccard相似性系数显示:达嘎乡青稞土壤样点中酵母菌种群分布差异较大;Spearman相关性指数显示:全氮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酵母菌总丰度与全氮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棚种植是蔬菜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种植方式,大棚蔬菜有一定的连作年限,不同的连作年限对土壤的理化特征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棚蔬菜连作年限对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火灾对南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作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生态因子,既可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可能会破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调或崩溃。森林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火烧对土壤有机碳和理化属性的影响,对认识自然或人为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选取2007年5月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人工针叶林中一次突发性火灾后形成的一块火烧迹地,划分不同火烧强度,进行土壤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2个月后,高强度火烧和中强度火烧下,0~40cm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相比低强度分别降低了61.4%和39.5%;0~10cm、10~20cm和20~40cm等3个土层上,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大小均呈现出低强度火烧>中强度火烧>高强度火烧的一致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中、高强度火烧迹地上土壤容重相比低强度火烧有增大趋势,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pH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我省超高产玉米田与农民传统耕作玉米田土理化性质比较分析,研究超高产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的理化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实验通过在土壤中以及在土壤中加入几丁质的方法对6株生防放线菌进行复壮,结果表明,6株生防放线菌均能在土壤中快速生长繁殖,且能够长期稳定存活;含有几丁质的土壤基质不仅有利于A3菌株生长繁殖,而且能够明显提高其几丁质酶的产生能力,从而改善此菌株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侯艺璇  赵华甫  吴克宁  李凯 《资源科学》2018,40(12):2414-2424
为科学预测作物重金属含量,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本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选取对作物Cd含量影响较大的土壤Cd含量、土壤pH值、与交通主干线的距离等10个因素为输入因子,农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作为输出因子,分别建立小麦、水稻、油菜籽、蔬菜可食部分Cd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作物种植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划分作物安全利用种植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② 对小麦、水稻和油菜籽的可食部分Cd含量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到作物污染可能的空间分布及特征;③ 依据评价结果,对3种作物进行配置,划分得到4种作物适宜种植区,并提出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及作物种植调整提供思路和依据,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藏墨脱县蝴蝶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至8月对墨脱县境内的部分地区蝶类资源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墨脱县蝴蝶种类有8科68种,其中:凤蝶科9种,蛱蝶科31种,眼蝶科7种,蚬蝶科2种,灰蝶科6种,粉蝶科9种,斑蝶科3种,喙蝶科1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植物与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明确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综合结构调控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