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诺卡氏属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秸秆和牛粪干的增殖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获得42株菌株。经滤纸条崩解实验、溶菌圈大小测定及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筛选得到1株代号为GNA120对纤维素降解具有优势的放线菌,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p.)。实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28℃;pH值5.6;硫酸铵作氮源时产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从多种材料中筛选到高效LAS降解菌5株,分别为LO1、LO2、LO5、LO6和LN2,这些菌株在分离培养基中都能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由于降解了LAS,会使培养液的浑浊度降低。在加入了LAS高效降解菌后,对废水的COD去除率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能以高浓度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且生长良好的优势菌JU1。通过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土样混合菌和优势菌株JU1都有较强的降解荧蒽的能力,使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荧蒽的含量,经过6 d混合菌株的荧蒽降解率为94.12%,优势菌株JU1能够达到降解率为92.71%。不同荧蒽浓度条件下,菌株JU1对荧蒽的降解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50 mg.L-1具有最好的降解效能。降解菌JU1还能对其他多环芳烃起到降解作用,对菲的降解率为40.76%,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62.38%。菌株JU1对荧蒽和菲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率第5 d后,分别为荧蒽59.74%和菲55.36%。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环境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晓华  罗安程 《科技通报》2005,21(2):236-241
以滤纸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38株菌株。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粗选,得到10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10株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酶活力,得到4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对这4株菌株进行碳源、温度、pH值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发现,真菌3和真菌6的适应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分解纤维素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平皿分离、摇瓶培养、固态发酵等步骤 ,从 8种微生物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的菌种——毛壳菌  相似文献   

6.
从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新鲜牛粪中分离出降解纤维素最快的一种复合菌系,对该复合菌系特性的研究表明:当温度为42.5℃,PH值为7.2,接种量为20%,B号培养基中培养100h时的滤纸降解率达到75%±3%。  相似文献   

7.
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静 《科技通报》2000,16(3):216-218
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SYH-1,产酶的最适碳源为麸皮,最适氮源为豆饼粉,摇瓶发酵最高酶活25u/mL,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pH为9.6,主要作用底物为CMC,对滤纸,纤维素粉和结晶纤维素几乎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17,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等培养条件,选择乳糖作为碳源,乙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H值为6.0-7.0,接种量为3%,在此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温度30℃振速160rpm培养24h,絮凝活性可提高25%-38.3%。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牛瘤胃中分离和鉴定纤维素降解菌类微生物资源。方法: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株并进行鉴定。结果:从牛瘤胃中分离鉴定出溶纤维丁酸弧菌、黄色瘤胃球菌、胃八叠球菌、产琉拍酸拟杆菌和多聚糖分解梭菌各1株。结论:牛瘤胃中微生物资源丰富,可从中分离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纤维素分解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150株三元能量处理妥布拉霉素(TOB)正突变株的筛选研究,通过初筛获得25株TBO突变株,从中分离出15株高产菌,进一步复筛双从中挑选出5株产量更高的产高菌株。通过最佳培养基配方的发酵试验,确定联抗性能最佳的菌株为QB-130-S1。实验表明:三元能量用于TOB菌诱变,不仅提高了产抗水平,而且菌株生长时间缩短,经4次传代,高产菌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1.
嗜酸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嗜酸乳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和培养基组成对其影响.优化后确定了嗜酸乳杆菌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37℃,培养条件为亨-盖特厌氧培养,接种量为4%,培养时间为22 h.并且筛选了碳源,氮源及氮源的浓度.基配比为:2%乳清粉(w/v),1.5%牛肉膏(w/v),1.5%蛋白胨(w/v),0.058%硫酸镁(w/v),0.025%硫酸锰(w/v),0.22%乙酸钠(w/v),0.2%磷酸氢二钾(w/v).将该菌在此增菌培养基上培养,在37℃下培养22 h,菌数可达到1.17×1011cfu/mL.  相似文献   

12.
苯并[α]芘(BaP)是一种广泛分布且具有极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高环多环芳烃类物质。为获得苯并芘的高效降解菌群,本实验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富集驯化得到能以苯并[α]芘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群BaP-1。该菌群在30℃、150 r/min震荡培养条件下,对20mg/L BaP 30d降解率达62.8%。为优化降解条件,本实验探究环境因子中温度、pH值及营养物添加对BaP最终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37℃,pH值在6.0~8.0的范围内,BaP-1始终有高效降解能力;随着温度升高,BaP-1降解能力先增高后降低,最适温度为30℃;30d时降解率高达72.95%。随着pH值的增高,BaP最终降解率升高;在pH=8.04体系中,30d降解率为77.93%。酵母提取物或白胨的添加(5mg/L)同样显著提高降解菌群的最终降解率,后者促进作用更明显,达73.8%。研究发现,降解菌群BaP-1对苯并[α]芘降解能力较高,降解周期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苯酚降解菌株FY-6的初步鉴定及苯酚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方序 《科技通报》2009,25(4):441-444
苯酚降解菌株FY-6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不同温度、pH以及不同苯酚浓度培养基中菌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Y-6菌株能在无机盐培养基中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并同时对苯甲酸和萘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温度为25~40℃、pH6~9和苯酚浓度400~1400 mg/L范围内,FY-6菌株的生长及苯酚降解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初步认定该菌株能适应较广泛的环境条件,并对苯酚浓度具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和改进分离纯化严格厌氧微生物甲烷古菌技术。方法:稀释滚管分离法。结果:对厌氧消化器中甲烷菌进行富集、多次稀释滚管分离获得甲烷菌纯培养。结论:稀释滚管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可靠,分离的效果好,适用于各种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5.
废水中常见污染物为苯酚,其用途广泛但毒性和腐蚀性极强。为有效降低废水对环境污染程度,文中提出运用实验形式对废水中降解酵母菌进行筛选,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可溶性有机物成分及含量。运用生物流化床驯化活性污泥,添加苯酚溶液并实行微生物驯化及富集,获取分离后的瓶形酵母菌;测试在不同降解时间、不同反应温度及不同酵母菌生物量等条件下,酵母菌降解废水能力,结果显示:酵母菌能够降解1500 mg/L浓度苯酚,反应最适宜温度为30℃,菌体为10.9~20.1μm×10.9~32.2μm降解性能最佳。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吹脱捕集-GC-MS方法对可溶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含有羧酸类,醇类,含氮、硫烃类和杂环化合物类等有机可溶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有效、重要的技术手段,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微生物表面活性剂比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多优点,在提高石油烃的生物可利用性上更加高效,提高了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于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的生物修复技术,现阶段我国应优先考虑使用的处理技术。文章的研究重点是在自然环境中分离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分离选育出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优良石油降解菌种,并对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离子分析、薄层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确定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7.
根据鸡腿菇的特点,对常用的9中母种培养基上鸡腿菇的生长情况、萌发状况、满管时间、生长速度及均一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其进行筛选优化,获得一种最适合鸡腿菇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从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获得一株小球藻藻种,经划线培养数代后,得到分离纯化的小球藻,18S rDNA鉴定确定其种属为普通小球藻.小球藻的常见几种培养基筛选结果表明,BG11培养基最适合该小球藻的生长.用牛粪浸出液代替传统培养基培养小球藻的梯度对照实验中,发现牛粪浸出液培养小球藻的效果很好,且浓度越高,生长状况越好.同时还对小球藻的粗脂含量做了测定,每克小球藻干粉中粗脂的含量约为0.206 g,占小球藻干重的20%左右.本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累了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从岱山盐田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含不同Na Cl浓度的RM培养基分离中度嗜盐菌,并采用抑菌圈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共分离得到106株中度嗜盐细菌菌株,其中有27株显示出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人类病原真菌的有效抗性。通过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抗菌活性的27株菌株分别属于7个属,即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产微球茎菌属(Microbulbifer)、Piscibacillus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研究结果表明,岱山盐田土壤中存在较丰富的中度嗜盐菌种类,是筛选抗菌活性菌株的潜在资源库。  相似文献   

20.
日益增加的厨余垃圾严重影响着城镇环境,为获得用于家庭厨余垃圾微生物降解原位消除技术的功能菌株,本文通过溶菌圈和菌落直径观察以及胞外酶活性测定,证明本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一株丝状真菌No.1对蛋白质、淀粉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并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和脂肪;通过18S 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ctinomucor elegans(AY243955)同源性达99%,故将其鉴定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