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美]汤姆·洛克摩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本书追随康德的思路,重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四大主要流派——马克思主义、英美分析主义、美国实用主义和欧陆哲学,并认为这四者在20世纪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出于对康德  相似文献   

2.
李泽厚同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是这些年来比较难得的一本研究著作,它最近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析和批判康德哲学,通常都以三个《批判》为主,而特别着重他的“知识哲学”,即认识论方面。李著也在这个方面用了一半的篇幅。这是康德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哲学界谈康德及其“知识哲学”,往往强调两点:1、康德调和、结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2、休谟对康德的思想转变起了特大的作用。李著指出,这只是从思想而不是从现实根源来解释和规定康德,而且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们对现代西方学术思潮著作的介绍(包括翻译出版)、研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就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而言,建国初期,为肃清帝国主义思想文化在我国的影响,曾开展了对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某些流派的批判。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但由于主要是侧重于政治上的批判,对其中的哲学问题的科学研究很不够(这些哲学流派的著作几乎没有翻译出版),因此批判中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60年代初,认真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工作提到了哲学研究的日程,开始了有关著作、资料的翻译出版、研究评论工作。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4.
陆明明 《大观周刊》2010,(48):20-21
维特根新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通过各自为知识划定的经验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及其后果,来探讨两人思想的相似联系和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曹月 《大观周刊》2012,(5):22-22
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的康德1785年所做的《人类历史起源臆测》中,康德阐述了自己对与历史、人性及人类社会的看法,这可看作是康德历史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对人性考察的基础上,康德看到了恶的手段背后隐蔽的善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康德显然是乐观的,但这种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历史观却导致了康德对未来看法是宿命的。  相似文献   

6.
虽说关于“符号(表达式)/意义”的探讨源远流长,如先秦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但将意义问题凸显为思考的核心,并形成一系列自成体系的意义理论,则始于20世纪勃然兴起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如果说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如柏拉图的“理念”),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如康德的“纯粹理性”),追问人们何以知道世界的本质;那么现代哲学就是语言论或符号论,追问我们怎样表述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本质。这就是常说的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向”,而弗雷格就是导致这一转向的关键人物。他发表于1892年的著名论文《论意义和意谓》,为意义理论奠定了第一块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的普遍意义就在于,他交给每个人一件锋利无比的思想武器,让他们学会开展“纯粹理性”的批判,就是对任何哪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都采取批判的眼光,不盲从,而是要问一个“为什么”,问一个“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9.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出自康德的这句人类思想史上气势磅礴的名言,铭刻在康德的墓碑上,也铭刻在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学者的心里。  哲学界有一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说不尽的康德”。的确,康德所建立的批判哲学体系具有一种愈久弥新的魅力。我们今天的时代离康德的时代已经很远了,可学者们仍在皓首穷经,并总能在康德哲学中发现当代性。  今年2月12日是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逝世两百周年的纪念日,国内外多家…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书评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7):M0001-M0001
至少有一种读书乃是为了对现实的种种问题予以暴露和分析——这种批评的书评,致力于生产批判(kritik)的知识,它不是对世界的全知,而是对"能知"的世界的分析和区别。在这里,"批判"的确立,伴随"哲学"对世界的宏观叙述和本质论证的失落。康德改造了柏拉图以来确立的知识观念:哲学趋向于理论,它是对世界的阐释,而不是  相似文献   

11.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0):15-15
马克思的一生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度过的。在某种程度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又是超越了批判的哲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精神动力,失去了批判精神,就等于失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批判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再此种过程中理解其变革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帅青 《大观周刊》2012,(50):11-12
如何行为才算是有道德的行为,这是西方哲学亘古不变的探讨话题。普遍的行为法则、人是目的及意志自律是康德给我们提供的道德行为三大规律。此三大规律构成了一个整体有机的道德评判依据与评价标准,依康德看来,任何道德的作为行为,无一能逃脱它们的验证和考察;同时,对现代伦理、道德有深层的借鉴意义,极具现当代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代,国门洞开,西学涌进,尤其是西方哲学著作,譬如尼采,譬如康德,成为这个年代学子不同专业的共同“自修课”。也因此,在那个年代,国内的哲学家是受人尊敬的,而哲学这门专业,也如同现今所谓的“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一样,很是热了一阵,热到学历史专业的我,  相似文献   

14.
当代哲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同语言有密切关系、语言是整个文化的基础,讲不同语言的入,其生活方式与习惯往往不同,他们生活干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讲的语言,即使词汇同一,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语盲目开了人,便没有意义。近来,语言哲学志往往把语言本身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义(speaker’smeanng)区别开来。其实前者并不存在。一切意义都是人的意义,都是文化的意义。朱:ZO世纪的两万哲学以语言和意义问题为核心,甚至可以说,yi世纪的西方哲学主要是语言哲学。这是笛卡尔主义的市体小心的模式失败之后西方哲学所找到的一条出路。主体中心的节]以模型导致…  相似文献   

15.
康德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身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的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并在此度过了一生.1746年他从哥尼斯堡大学哲学院毕业后,担任了九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到母校担任讲师,1770年任教授,1786年任校长一年.康德不仅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也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他的主要著作有:《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相似文献   

16.
王斐 《大观周刊》2012,(34):34-35
主体性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与主体性问题也是了解西方哲学的一条主要逻辑线索。本文试图从其产生、发展并从中看出其出现的某些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试图探讨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痛苦到超越》在序论中便开宗明义:“我们试图通过这本书的评介和批判来揭示叔本华与尼采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说明叔本华与尼采哲学的理论实质。”众所周知,叔本华和尼采是极有特色的哲学家,他们跨越了一个世纪,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这一特点给两位哲学家穿上了神秘的外衣,使人难以捕捉他们思维跳动的脉搏。许多评介叔本华和尼采的文章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原因在于没有把他们置于哲学史的发展过程加以全面考察,从中揭示他们在哲学  相似文献   

18.
高晨 《大观周刊》2011,(26):143-143
本文通过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和对“唯心主义的批判”两处,来说明康德的先验论证。结合康德的先验论证去进一步阐释先验论证的形式及其实质,证明有关论题的“正当主张”及其“正当性”、“权利根据”问题,或者说是从学理上对有关论题进行严格论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主旨是探寻人类的自由解放之路,因此,全面地了解马克思自由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是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早年通过家庭和中学教育,深受启蒙运动的自由思想影响,初步形成了对自由的认识;在大学中,马克思对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作了深入探究,并通过青年黑格尔派内部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他的哲学自由观不断升华,不仅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地平,而且借助康德自由理论的合理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思想,其成果显现于他的《博士论文》中。追寻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发展历程,发现其中学时代形成的某些思想质点,在他后来的理论创造中得以不断展开。  相似文献   

20.
王双 《大观周刊》2012,(25):17-17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源自笛卡尔、黑格尔和康德对主体的认识,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性应当是唯物主义的.它的主要载体是现实具体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人,因此,我们应当从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角度去把握主体性.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当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