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经典阅读已经和大学生渐行渐远。在图书馆里,文、史、哲类的书少  相似文献   

2.
阅读在一个人的生活历程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这个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有时甚至引发激烈争论。张颐武先生说:"我们的阅读生活首先是寻求生活的支撑,滋养生命的发展,抚慰心灵的困扰。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选自他的新书《张颐武:一个人的阅读史》,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史。但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史与众不同。我们经历过阅读匮乏的年代.然后,又经历过阅读泛滥的年代。这多少也有点像我们的饮食史,挨过饿的人会报复性地吃。据说,狮子在吃饱之后绝对不再多吃一口,但我们不是,我们这些挨过饿的人的饮食习惯是记忆培养的,我们的胃会吃饱,但我们的欲望永远吃不饱。而阅读,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民阅读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如何丰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书香社会,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遇到的新课题.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阅读史的文明古国,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文本变革,人们阅读的习惯在改变,但阅读的体验,阅读的感悟,古今中外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我们首先要重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从古代阅读传统和文化中汲取养分,使之服务于阅读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5.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我想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阅读史研究纲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回顾了作者对中国阅读史研究的历程及成果,对中国阅读史研究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谦 《出版广角》2015,(7):34-34
一个人的阅读史,基本相当于一个人的精神史,许许多多人的精神史,便汇成一代思潮。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个人的精神史,是伴随着人们在那些大小书店追书的步伐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字阅读的变化,白话文书写的正式使用,近一百年的阅读史呈现出不同于古代的特点。大众阅读和全民阅读使我们的这个时代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阅读文化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阅读史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版阅读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从发展历程、国别分布、内容特色以及出版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史著作的出版体现出阅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少儿读物的装帧设计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宇明 《编辑之友》2011,(5):112-114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少儿阅读是事关国民素质教育,并直接关系到4亿少年儿童看书学习的大事。少儿读物的阅读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知识储备量非常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处在一个非常直观的阶段,所以少儿读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书籍本身的内容和装帧设计的直接引导。书籍装帧设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
孟桃林 《大观周刊》2012,(41):380-380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汇.是文明进步的阶梯。阅读足人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文明传承和民族兴旺的历史证明.国民的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力和发展潜力。“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人的早期阅读经验对其一生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着基础性作用.闶此推广阅读的重点人群应该是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从水龙头里淌出的,永远是水。从血管里涌出的,永远是血。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这个人言说的内容。这些年,我始终呼喊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在书香世界里拥有完美人生,我的人生因阅读而幸福。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06,(42):67-67
不知是孤陋寡闻,还是不谙茶道?时至今日.我尚未发现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拥有像中国这样历史悠远、内容丰厚、积淀洋遂的茶史古籍,尤其像早已誊满天下的普洱茶.因其历史的漫长,品质的优良,文化的厚重.早已成为中雷茶史丰碑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2008,(2):4-17
关于阅读,我有四个最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四句话是我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和体会,也是我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的初衷所在。阅读的重要性展开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过程,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改变。人们曾经无保留地拥抱现代化,拥抱全球化,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了改变。随着文化多样性观念、全球化下传媒产业战略布局等的发展,传媒参与如何走出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应从一个大视野开始。这个大视野就是:不可避免地席卷全世界的文化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到传媒产业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24):65-72
互联网阅读早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常态。从阅读史的视角看,研究一个时代"谁在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问题可反映社会的深刻变革。网络超链接文本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体验,并由此重塑人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人类社会的传播形态和组织样貌。互联网技术通过传播"赋权"使人人都成为"读写者",在消弭了时间逻辑的多维网络空间里,网络阅读与网络意见表达呈现出再加工、碎片化和浅思考的特征。本文从阅读史的视角去探讨我国网络意见表达的生态演变,并探析在当前社会化媒体构筑的社会图景下,网络意见表达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刍议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这不得不让公共图书馆呼唤:多读一点好书,智慧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提高国民出版物阅读水平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西方书籍史研究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书籍史研究兴起于法国,乃年鉴学派借助经济学与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研究书籍的出版、发行、版本、作者、阅读与书写等等方面,全方位地研究书籍的社会功能与文化角色,成为当今西方一个新兴学科,值得我们借鉴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主编的《中国阅读通史》正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阅读史研究领域的第一部通史,在建立阅读史理论体系,凝练中国古代阅读传统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阅读史由读者的阅读行为构成,受到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按照这一思路,中国阅读史研究可被分解为三方面:基本理论研究;文本变迁、学术与知识体系、社会环境与教育、社会意识与宗教、出版传播等外在因素及其对阅读活动的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内容、阅读观念、阅读思想与理论等内在因素及其与阅读行为的关系。本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将中国古代的阅读传统与精神凝练为五个方面:阅读价值观、传统阅读方法、阅读精神、古代读书人的文化情怀、热爱藏书;最后提出供本领域研究者继续探索的几个方面,包括:基础史料的整理与出版,阅读史研究方法论,阅读史与阅读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区域、民族阅读史研究,专门阅读人群及个案研究等。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