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旅游高等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要通道,为旅游产业人才的供给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河南省存在着旅游教育结构与旅游产业需求结构不匹配、旅游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交流与合作不足、旅游教育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通过统筹旅游业发展规划,调整旅游教育结构,加强推进校企合作,以旅游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等手段,可以促进河南省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面对旅游产业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应及时调整,高度重视素质培养,不断地改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环境,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关系到我国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研究出更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校企合作模式,从其概念、主要模式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实际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透过时下旅游业界的几组热词,足以窥见旅游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即旅游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域扩张趋势、旅游开发模式的创新性追求,以及旅游产业驱动的技术化取向。新旅游时代的高职旅游专业教育,必须明确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调整专业人才的标准定位,改进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推进旅游教育的资源重组,落实专业教育的课程重建,实现校企合作的机制重塑。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且成为区域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也开展了相关科目的教学.在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外语素质的基础.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课堂的实际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经济的提质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不一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乡村旅游类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不够、乡村旅游终身培训体系不完备的现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需要精准对接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要求,通过深化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多元立体职业培训体系等措施,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旅游人才,助推乡村旅游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龙岩市虽然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构成了客家、红色、生态三大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但是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着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文化资源整合提升不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紧密度不深等问题.为此,提高重要性的认识、构建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组建专业文化团队成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旅游人才的旺盛需求.然而,旅游院校存在的旅游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现象一直被旅游界所批评.从剖析旅游行业就业需求和环境入手,在调研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现状和旅游业未来的总体就业需求,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的与日俱增,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十分紧迫.然而,高职旅游人才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在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晞  邓振锋 《教育与职业》2007,(29):122-123
休闲产业的崛起进一步拓展了传统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目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拓展休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造成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打造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独树一帜的高职高专旅游与休闲管理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在实际发展的情况中,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旅游酒店及旅行社等专业行业的越来越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从事旅游专业工作”、“旅游行业高流失率”等现象十分普遍,这实质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闽江学院为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通过跟踪调查三届的毕业生,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总结出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四维三象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建议实行旅游专业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好大学生就业关系网络,以期合理的引导旅游专业学生更好地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处于大发展时期,战略性地位凸显,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加大旅游类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以对接市场,高校与市场的对接度如何?值得总结与探究。本文通过对现有政策及研究成果展开梳理,通过开放式半结构访谈收集数据展开质性研究,针对性提出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内涵;从产教融合视角指出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路径:加强政治品德能力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创设学生企业实习机会、提升师资队伍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双创”人才的一些做法及学生对“双创”教育的满意度,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措施。要注重构建全校联动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行业驱动的产教融合实训体系,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双创”师资体系,设置层次化的校内竞赛平台,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旅游新业态崛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旅游产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有必要探索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的"社会适应性"变革。从社会发展、学习者需求、学校定位、学科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等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着手,在充分参考并分析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专业适应性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构建该专业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特别是旅游院校逐渐将休闲教育与旅游教育融合在一起,并有从开设休闲学相关课程或方向朝设置休闲学专业发展的趋势。与此相应的是,分别由旅游学界的几位研究者撰写的三种休闲学教材无疑对推动高等学校休闲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教育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但目前我国旅游教育课程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知识结构偏理论少实践、旅游院校与业界交流合作不够深入等等。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资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是我国教师教育的新领域,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一体化和开放性特征以及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构建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科研水平,以适应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行业培养本、专科层次工商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行业要求和高等教育对其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制约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我们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和引导我国旅游业发辰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旅游业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探索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对丰富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经过国家政策的多年引导和推动,专业群成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基于现代学徒制建设高职院校专业群,有利于专业群设置实现方向精准、服务发展,有利于专业群组建实现依托标准、各方协同,有利于专业群优化实现动态管理、多元评价,促进专业群建设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师范院校实现了由单纯师范教育向综合高校的转型,并由此形成了师范性与综合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名”与“实”之间的矛盾、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设置的矛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与教育类课程教育的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矛盾。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实现师范性与综合性的互补共生,达到矛盾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该类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