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蛋白质纽学技术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健康者血清蛋白的表达差异,试图寻找子宫内膜癌血清的蛋白质标志物。乙腈沉淀法去除子宫内膜癌患者组与健康组血清中的高丰度蛋白,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差异性蛋白点。相对于健康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表达量下调的蛋白质点有2个,表达量上调的蛋白质点有11个。所得到的差异蛋白质点为子宫内膜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58例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C)患者及10例正常者黏膜(Normal mucosa,NM)中Survivin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CM定量检测表明,正常黏膜组Survivin表达平均FI值为1.00±0.28,高、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组Survivin表达FI值分别为3.16±1.39、3.20±1.04、3.32±0.48和3.31±1.06.高、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组Survivin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组平均FI值3.11±1.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26±1.38(P<0.05).FCM结果显示Survivin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等无关(P>0.05).结论:Survivin在大肠癌中表达异常增高,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z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阳性表达率在大肠正常粘膜、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Ezrin阳性率(89.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P<0.05);在大肠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105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CD105和Ki-67的表达,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计算增殖指数(PI)。结果Ki-67和CD105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51.34±24.44,16.44±6.33),与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21.10±8.66,4.00±1.25)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的转移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Ki-67在大肠癌高微血管密度组的表达(68.28±16.91)明显高于低微血管密度组(30.59±13.90),差异非常显著(P〈0.01),Ki钾的表达与MYD呈正相关(r=0.28,P〈0.01))。结论CD105和Ki-67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同时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大肠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7,(16):128-129
目的: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质谱分析技术,研究广东省原住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非刺激全唾液蛋白丰度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为研究组,15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唾液,提取唾液的总蛋白,通过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荧光扫描寻找差异蛋白质,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SDS-PAGE显示所有样品的蛋白条带清晰,无空缺条带,无明显蛋白丢失现象。经2-D DIGE分离检测,两组唾液蛋白样品的总蛋白整体分布相似,重复性较好,研究组与对照组平均唾液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596±207)个和(1603±164)个。质谱分析鉴定两组唾液蛋白存在五个差异比较明显的蛋白质,即分泌性IgA、锌α2糖蛋白、碳酸酐酶6、唾液淀粉酶和血清白蛋白,且研究组唾液蛋白中分泌性IgA表达下调,其余四种差异蛋白均表达上调(P<0.01)。结论:分泌性IgA、锌α2糖蛋白、碳酸酐酶6、唾液淀粉酶和血清白蛋白五种差异蛋白,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今后的药物选择与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铀尾矿区生长着大量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目前还未见美洲商陆耐受及富集铀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为了找到铀耐受及富集表达相关蛋白,建立了铀尾矿区和对照区2种不同生境美洲商陆根系蛋白质组研究技术。通过全蛋白质制备条件优化、2DE电泳条件摸索以及染色方法选择,得到了重现性好、分离效果和清晰度都很高的美洲商陆根系双向电泳差异凝胶图谱。经软件分析,筛选出了铀耐受及富集相关蛋白24个,上调表达11个、下调表达13个。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性地研究了大肠癌组织及其同一患者形态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相关性,而与Ducks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肿瘤血管的生成在大肠癌的生长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VEGF、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份膀胱癌组织标本(其中初发患者标本52份,复发患者标本33份)和13份正常膀胱组织标本VEGF、Survivin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VEGF、Survivin和COX-2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者在膀胱癌复发患者与初发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VEGF、Survivin和COX-2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VEGF、Survivin和COX-2在膀胱癌组织中出现特异性表达上调,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GF-β1作用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在EMT过程中HDAC1、8的表达情况及TSA对TGF-β1诱导细胞EMT的影响。方法:将TGF-β1加入到体外培养的细胞中,于不同时间收取细胞,采用WB及Real-time RT-PCR检测HDAC1、8及E-cad、α-SMA的表达情况。然后将TGF-β1加入经过TSA预处理的细胞中,于不同时间收取细胞,重新检测上述基因。结果:加入TGF-β1后,E-cad蛋白表达下调;α-SMA蛋白表达上调;HDAC1蛋白表达上调;HDAC8蛋白表达下调。E-cad mRNA表达下调;α-SMA及HDAC8的mRNA均于12 h表达上调,6 h、24 h表达下调;HDAC1 mRNA表达于6 h下调,24 h上调。加入TSA后,E-cad蛋白表达上调;α-SMA、HDAC1及HDAC8蛋白的表达均下调。E-cad mRNA表达上调;α-SMA mRNA表达于6 h、12 h上调,24 h下调;HDAC1 mRNA表达下调;HDAC8 mRNA表达上调。结论:TGF-β1体外诱导的RLE-6TN细胞EMT,可以通过应用TSA抑制其获得α-SMA表型、失去E-cad表型,从而部分逆转TGF-β1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E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大肠癌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6.67%,它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和肠外转移成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体类型、分期和分化程度等无关.[结论]组织蛋白酶-D可作为预测大肠癌复发与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的大肠癌相关性抗原EID3的基因克隆及其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利用大肠癌病人体内血清中所含的对肿瘤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筛选睾丸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和大肠癌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SEREX),并用RT-PCR技术研究EID3 mRNA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传代细胞表达.[结果]睾丸组织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筛选得到了可以诱导大肠癌病人抗体免疫应答的新抗原EID3基因(Gen-bank NM_001008394.1).它们定位于染色体19q13.2,EID3含1个外显子.通过RT-PCR分析发现,EID3基因在43例大肠癌传代细胞株中,39例阳性,阳性率为90.7%.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组织外不表达或有极低水平转录.[结论]EID3 mRNA表达检测用于诊断大肠癌,可能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特点.EID3蛋白被首次发现在大肠癌病人中能够诱导机体的抗体免疫应答,为一个新的大肠癌相关性抗原分子.其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的恶性增殖相关,并可进一步研究其用于治疗和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对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浆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30例正常成人血浆中VEG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膀胱癌手术前患者血浆中VEGF的浓度高于手术后。结论: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2.血浆中VEGF水平可有助于预测膀胱癌患者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_(53)、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对8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_(53)、Bcl-2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5.68%(49/88)、63.63%(56/88),癌旁移行区粘膜上皮及腺体P_(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2/64)、31.25%(20/64),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_(5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显著(P>0.05)。Bcl-2的表达率在无淋巴结转移大肠原发癌中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原发癌(P<0.01)。而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高于原发癌组织Bcl-2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_(53)、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变有密切关系,P_(53)与大肠癌浸润进展有关,与其它生物学行为关系不大;Bcl-2在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前有高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癌,提示Bcl-2的表达参与大肠癌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配对检测了37例大肠癌组织及同一病人的正常粘膜上皮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53蛋白表达阳性19例,阴性18例,阳性率为51.4%,而配对的大肠正常粘膜检测结果均呈p53阴性;p53蛋白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Dukes分期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不同分化程度等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p53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病人病情诊断和预后分析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讨论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每组按再灌注(1h,6h,24h)三个时间点分3个亚组.建立动物模型;测定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及肝组织凋亡指数(AI);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IR、IP、A组肝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以及AI均增加(P0.05);与IR组比,IP、A组肝组织Bax蛋白的表达及AI减少,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IP组比,A组肝组织Bax蛋白的表达及AI减少,而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通过透射电镜下对肝细胞学观察,可见Sham组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IR组损伤最重,IP及A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IR组轻,A组更轻.结论:IP及黄芪注射液都可通过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来减轻肝细胞凋亡,相比之下后者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16.
检测WWOX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用半定量RT-PCR方法定量和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 plus法)分析45例结直肠癌、45例结直肠腺瘤及20例正常组织中WWOXmRNA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表达量,并比较两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WWOXmRNA表达水平低于结直肠腺瘤组及正常结直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WWOX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吴翰桂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3):46-49,57
目的:探讨原位检测内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灵敏方法,研究IgA样新基因SNC66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组织切片原位逆转录反应后进行原位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掺入地高辛标记的尿核苷酸,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加以检测。比较SNC66在大肠癌、胃癌、肝癌组织与相应的正常配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个循环时,37例大肠癌标本中有14例呈阴性,18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20例胃癌标本中有6例呈阴性,9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所有肝脏组织和肝癌标本都呈阴性表达。25个循环时,大肠癌10例阴性,27例强阳性;胃癌4例阴性,16例强阳性;所有肝脏组织和肝癌组织标本都呈阳性表达。相应大肠粘膜和胃粘膜标本则无论是25个循环,还是10个循环,都呈强阳性表达,但着色程度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原位RT-PCR是一种检测内源性基因低拷贝转录产物mRNA的灵敏方法。基因SNC66是一个消化道肿瘤相关性基因,在大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缺陷,但与肝癌之间不存在相关性。SNC66可作为侯选的消化道肿瘤的抑癌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探讨C -erbB - 2蛋白在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中表达的异同和意义。方法 :取胃癌 114例、大肠癌 10 4例和乳腺癌 10 6例 ,石蜡切片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C-erbB - 2在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1.9%、5 7.7%和 5 4 .7%。C -erbB - 2在胃癌和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 ;C -erbB - 2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乳癌恶性程度有关。结论 :C -erbB - 2高表达是大肠癌、乳癌恶性度高 ,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厚朴酚(Mag)对热应激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修复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热应激模型中证明厚朴酚可明显降低细胞损伤程度,且此作用与细胞周期G1期相关。方法:本试验采用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五组:对照组(37°C,5%CO2),热应激组(42°C,3 h),热应激+厚朴酚低浓度组(5μmol/L),热应激+厚朴酚中浓度组(10μmol/L),热应激+厚朴酚高浓度组(20μmol/L)。采用MTS法复制热应激模型及厚朴酚药物浓度筛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热应激造成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及不同浓度厚朴酚缓解细胞周期阻滞情况;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情况;利用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Ed U染色后,热应激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及不同浓度厚朴酚的修复作用;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热应激对细胞周期基因表达影响及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细胞周期基因调节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热应激对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细胞周期蛋白修复作用。结论:流式细胞术显示热应激造成IEC-6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96.5%),而三种浓度厚朴酚均可以缓解细胞周期阻滞现象且呈剂量依赖性(5μmol/L88.8%,10μmol/L 81.0%,20μmol/L 73.5%)。热应激导致阻滞细胞分裂的G1期基因p21、p27和Rb显著上调(P0.01),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不同浓度厚朴酚下调这三个基因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分裂的G1期基因E2F1、CDK4和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P0.01),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不能正常增值,厚朴酚有效上调这三个基因表达水平。热应激导致G1期阻滞细胞分裂蛋白p21及p27上调显著(P0.01),厚朴酚有效下调p21及p27蛋白表达,且在20μmol/L浓度时效果最佳;而G1期促进细胞分裂蛋白p Rb、E2F1、CDK4和cyclin D1(CCND1)在热应激下表达显著下调(P0.01),厚朴酚具有一定上调以上四个蛋白的作用,且在20μmol/L浓度时效果最佳。厚朴酚作为天然成分药物,通过缓解热应激造成的IEC-6细胞G1期细胞周期阻滞,具有缓解热应激造成的细胞损伤能力,有望作为预防畜禽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100A9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S100A9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S100A9基因差异性表达与口腔鳞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100A9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S100A9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S100A9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P> 0. 05)。结论:S100A9基因表达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S100A9可作为判定口腔鳞癌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口腔鳞癌浸润转移的潜在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