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和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观念是不同的。中国家长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的个性往往被磨灭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西方家长教育孩子则注意培养  相似文献   

2.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3.
家教文萃     
培养孩子“的幸福品质”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公认,应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培养出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立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和训练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时期。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他们都很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而我国的幼儿教育,就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出几点浅薄的看法。一、要求孩子学会去做自己的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在幼儿园是为了以后上小学打下一个基础,孩子不  相似文献   

5.
《海南教育》2013,(2):111-111
<正>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立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和训练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时期。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他们都很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而我国的幼儿教育,就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而言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出几点浅薄的看法。一、要求孩子学会去做自己的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在幼儿园是为了以后上小学打下一个基础,孩子不  相似文献   

6.
西方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公认,应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培养出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一种大方向或原则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 专家们都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战胜挫折的基础。 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8.
肖燕 《父母必读》2011,(5):146-147
东方人习惯孩子出生就和父母一起睡,所以东方儿童往往保持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宁静。可是,如果孩子没有独睡,是否会阻碍他的独立性发展?在小牛牛出生前,我曾很理想化地认为应该学习西方育儿理论,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家长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这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宽松”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据西方学者研究,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一种大方向或原则下,尽可能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科不仅知识性强,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它来自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而西方社会非常讲究文明、礼仪以及规范。 在中国,由于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普遍比较溺爱,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从小和中国人混在一起,在讲英语之前先学会了讲汉语,所交的第一批朋友也都是中国孩子。她是如何了解西方文化并接受西方文化的培养的呢?  相似文献   

14.
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世界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可我们的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孩子。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陈忻 《父母必读》2014,(2):94-95
正什么是好的教育?陈忻博士带着对东西方成熟家教理念更深刻的理解和已为人母的切身体会开办了专栏,与我们分享了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细节和技巧,让我们有幸看到教育的内在本质与更多的可能性……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很多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的好胜心,鼓励孩子追求第一,帮他树立"我一定要赢"的信念,才能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但事实是这样吗?怎样才是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2,(16):16
杨东平在2012年5月16日《福建日报》撰文指出: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所以,西方国家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西方文化的融合,社会整体感恩意识越来越薄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以利益为纽带。尤其在我国,独生子女居多,急需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以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是整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语录     
《中国德育》2013,(9):5-5
@袁爱玲:有人担心尊重孩子可能会惯坏他们。这其实是误解和模糊了尊重和纵容的区别。真正的尊重只能让孩子变得自尊和自爱,学会尊重别人。如果超出了尊重的边界就是纵容了,就会宠坏了孩子。@庄乐心: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锻炼孩子面对外在世界的能力,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优势。但是,在中国(包括香港)一些家长把这些误解成给孩子无限的自由,让他做每  相似文献   

19.
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世界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可我们的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孩子。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主动性和自制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也是两颗最重要的"种子",青少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两颗"种子"都发达的人,这就要培养他们做事具有主动性和自我控制的好习惯。何谓主动性和自制力?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像上海这个地方,接触了很多西方教育的思想,特别想让孩子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不要给孩子那么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