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瑀钒  冉华 《编辑之友》2023,(7):72-79+96
在身体传播的实践中,社会性从未缺席,数字交往者的主体性只有通过社会身体才得以持存。文章从社会身体的基本面向出发,以阿瑟·弗兰克的身体行动观为逻辑起点,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身体呈现现象,建构了数字时代“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内涵与框架。文章认为,“社会态”身体的理论意涵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作为社会空间人际交往媒介的物质性身体质态,其二是受到数字文化规范形塑的视觉性身体形态。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图像是身体表征的普遍载体,揭示出身体、技术与文化的勾连,“社会态”身体以社会身体为基石,呈现出“镜像态”“交际态”“规训态”的三维特征。“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建构为身体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数字空间中身体属人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乔新玉  张国伟 《编辑之友》2021,(10):63-66,100
基于控制论异质通信的人机融合,通过身体改造技术,打破人与非人的界限,使人进入后人类主义的赛博格阶段.人与机械间的通信和物理融合现实,使人类的身份在本质上趋于信息形式而非实体,基于人类自然身体的人本主义主体认知和身份认同由此趋于消解,而基于后人类主义的身份认同尚未建立.借助后人类主义的研究工具,文章认为后人类并非人性泯灭的反人类,在赛博格身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身份认同的基石从自然身体转向信息,更利于人建立跨越族群、文化阻碍的信息共同体,实现人与非人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3.
“碎片化”“快捷化”的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纸质阅读却激活了身体的感知,成为不可替代的阅读方式.文章以物与“身体感”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身体感知方式层面的差异,回到身体的维度探究纸质阅读在新的媒介时空如何焕发生命力;从传播形态变迁的历史语境中,梳理人与媒介间交互影响的脉络,以“体物入微”的概念重新阐释纸质阅读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化意义.实体书店的空间也从传统的单一零售空间转变为具有美学价值和交流意味的多功能文化复合体,空间属性的变化重构了身体与客体空间的关系,客体空间通过“身体”的参与具有了体验的意义,身体空间也成为一个空间结构及其意义分布不断变化的异质空间.  相似文献   

4.
明星现象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现象,明星身体文化的研究却在学术界姗姗来迟.“身体转向”文化热潮中,身体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却未能得到真正地表达.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时,观众游走在视觉狂欢的审美与消费之间,精神与灵魂被闲置甚至摒弃.如何解决电影身体文化的内在矛盾和缺陷成为当下电影身体文化发展的紧迫问题.在反思和批评之际,如何重构中国电影文化的未来,则是研究身体文化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梁雪梅 《报刊之友》2012,(11):149-150
当下消费社会中,奢侈品消费中的身体文化传播研究可从“奢侈”的历史入手。“身体文化”卷入传播领域,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受人类“好奇”本性推动,人们不断追求“奢侈”,将“身体”进行“自恋式投入”,因此奢侈品得以推陈出新。“身体文化”进入奢侈品消费的过程,好比“红楔刺白”:首先“身体文化”(楔子)在消费文化(蛋白)中不胫而走,成为主导论述话语,再直击核心(蛋黄)——奢侈品消费。结果,“蛋黄”穿破,和“蛋白”融为一体,意味着奢侈品消费充斥、填满了整个消费文化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新哲学》是汉森思考数字时代身体的代表作。面对数字化发展对人类具身存在的瓦解以及媒体理论家对数字时代人类感知的质疑和担忧,汉森在书中从信息与意义的关联中挖掘身体的位置,于“框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艺术实践阐释身体“过滤”、选择信息以及跨空间虚拟综合的能力,以此论证身体与知觉、人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诸多可归为“身体转向”的理论路径中,现象学身体论与认知科学的具身化理论因共同肯定了身体作为认知主体的前提而具有密切关联,但这无法掩盖二者在“身体”概念定位上的深刻错位。二者关系的张力将把我们带回作为存在论与意识经验的共同根的身体本“身”的维度上,而这显示的也正是身体概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人的身体分为自然身体和社会身体,自然身体向社会身体转化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呈现一个合适的形象是社会身体对自然身体的必然要求.在消费日渐成为主流的当前社会,为呈现合适的形象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身体消费”.身体消费现象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广告作品中.本文分析了身体消费现象在广告中的表现,探寻了广告引发身体消费的原因,对...  相似文献   

9.
对于信息时代的儿童而言,互联网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既是儿童生命体的延伸,又是儿童心理成长的新型场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个人化电子装置,儿童的身体在不断再造的过程中呈出种种异态:生理身体可以无限延伸,文化身体的型构不再契合生理身体生长的线性序列,技术身体的临场可以取代生理身体的在场。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中,中国明星形成了独特的身体文化。影迷在中国明星身体文化建设和接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明星的身体经历了从政治的身体到消费的身体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传播技术对身体形态的再现使其成为一种与技术互构的产物,也使技术化身体与主体的关系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重点.作为一项专门用于美化图片身体的媒介技术,数字美颜在网络社区深受女性喜爱,形成了浓厚的"滤镜美颜"文化,女性身体所承载的意涵也面临新的延展.基于此,本文从身体理论中真身、具身和化身的理论框架出发,剖析16位女性数字美颜...  相似文献   

12.
姚洁 《青年记者》2020,(8):43-44
近年来,对于沉浸式传播的关注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身体与技术”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以沉浸式传播中受众身体的空间感知、以往经验感知和情感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虚拟现实取代受众的真实身体经验后,受众的身体经验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身体感知与沉浸式传播的结构性关系“身体”一直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①。哲学领域中对身体的探索集中在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身体为线索,主要讨论媒介技术中身体的重要性及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在媒介的发展过程中,人对媒介技术有着积极影响,媒介技术发展的方向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身体感官的偏好。因此,对媒介中的身体感知及媒介对身体的改变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未来媒介的发展需要更好地适应身体感知层面的偏好及取向。  相似文献   

14.
牟向前  于德山 《新闻记者》2023,(7):78-88+100
本研究对电子健身游戏群体进行民族志观察与深度访谈,并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电子健身技术逻辑、媒介用户自画像、身体信息交流等情况进行解读。研究发现游戏媒介实践过程中存在多个行动者,社会文化环境、技术与用户群体构成核心行动者,出现身体、健身思维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转译,并依据身体利益、社区信息交流等不断加速转译,形成以数字身体为目标、情境元素融合与技术资源优化的“网络文化”形态。“作为媒介的身体”和“作为身体的媒介”边界变得模糊,作为连接的身体不断激发用户的健身经验性和游戏元素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们关于身体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将身体视为卑微,而成了享受的主体,同时,人们又开始陷入身体焦虑,包括形象焦虑与健康焦虑.这种焦虑与大众传媒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它通过大众化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营造出一种身体的“理想类型”,为了追逐这种“意向”,人们开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  相似文献   

16.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传统责任归因机制产生了新的挑战,以往对于责任的讨论主要从责任的构成条件上来分析,而遗忘了责任机制存在的根本前提在于“身体”。以“身体”的“有死性”和“有限性”作为探讨责任的根基可以得出,AIGC在责任归因上与人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具备“身体”的消亡以及对生命之“畏”,而后者则具有“有死性”的身体以及知道自己为“有死者”,这使得AIGC不具有“可问责性”。在人工智能没有“觉醒”之前,责任只能在人类行动者之间进行分配。另外,AIGC与其他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责任基本上由技术的“提供者”来承担。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语境中,电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成为少儿成长的"元叙事"。电视中的身体影像更以直观的"镜中之我"的方式成为儿童、青少年早期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受到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驱使,电视身体影像出现了某些异化的现象,将成人世界的秘密和欲望标准公之于众,直接影响到了少儿的成长,缩短了他们的童年。电视身体影像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品格如何,业已关系到人的培养,关系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能否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绿色的收视空间,创造健康的身体影像,还孩子们童年一个清澈的视野,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且值得所有电视工作者一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奥运·电视的各种现实与想象的身体介入为视野,论述了奥运与电视及身体的构成关系,并指出,在这场身体盛会及盛会的呈现中,我们不能为了某种单一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竞赛本身的指标而忽视了中国人现实与想象的身体经营.  相似文献   

19.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  相似文献   

20.
何国梅 《新闻大学》2022,(11):43-53+117-118
话语是充满修辞之物,身体修辞以身体符号的书写与身体形象的传播建构身体话语。1942年至1948年间,晋察冀画报社先后出版的红色图像报刊系列,通过同一化、陌生化、隐喻化以及差异化的身体修辞,塑造了“仁慈的胜利者”等身体形象,体现出不同于近代都市媒体中呈现的身体话语,形成了革命式身体话语。在此影响下的报刊身体话语对新中国的报刊身体文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