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像文化的基石。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了解语言必须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阐明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汉英的一些典型的句式的对比和分析,证实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由此,作者认为句法层面的差异是受不同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思维,中西方国家思维模式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国家不同的语言,形成各自特色的文化。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离开该民族的文化而孤立地学习该民族的语言,我们就会陷入学习外语的误区,永远不会学通、学精。我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该民族地道的语言,并能结合目的语国家文化规约准确得体地使用该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文化会影响民族的思维,而思维的表达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它更体现出了民族的思维特性。汉民族是一个深受氏族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民族,自古以来在认识上倾向于整体模糊综合性,这种思维方式不同于西方的认识观,中国人的这种思维在语言上也得以体现出来。本文旨在讨论造成汉语民族整体模糊性思维的原因,并对其相应在语言上的表现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像文化的基石。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了解语言必须理解文化,理解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英汉语言中的精华,是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共同文化特征。由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科技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及鲜明的民族个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满足着一个民族交际的需要,都是特定民族文化的表现。而文化在学习一种语言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也是不可置疑的。众所周知,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形象生动,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西广告语差异管窥张榕一“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①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赵之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一书中曾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史前就有语言,有史以来就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有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信仰、文学、艺术等等。语言是人们在文化环境中后天习得的特有的知识,是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语言的形式受到文化的制约,特别是受思维方式的影响。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语言有其各自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干扰交际有效、得体地进行。所以要学好语言必须要了解它所反映的文化,了解本民族文化与目…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社会的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之所以不同,除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所反映的人们的历史发展过程、生活习俗、世界观、自然观及思维方式等因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汉英民族文化和思维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重点从四个方面比较了汉英不同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说明了解不同民族思维方式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每一个层面都蕴涵着文化因素,尤其是词汇,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具象化思维、宗教信仰等四个方面探讨非物质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一、白色在英汉语言文化中的差异性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同时,语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反映文化。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与语言及文化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文化和思维的特征,在构成词或词语的过程中,是有动因、有理据的。这一切对英语学习与运用都将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德语文化在德语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1.德语语言是德语民族文化表现与承载形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就是文化。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德语语言承载德语民族的文化,揭示了讲德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有人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还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先天地要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语言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了解汉语和英语中的日常用语,可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每个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必然在其语言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反映社会文化的语言也将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适时将文化导入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制约着语言的产生,而两者都根植于文化。文化元素不同,民族间的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熟语印记着人类认知事物的思维轨迹。因此,对比汉英熟语可以揭示这两个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在文化背景下审视,更能充分挖掘其异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