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意义]从搜索情境、搜索策略和行为路径三个方面探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时的移动搜索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这一垂直类APP上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设计/方法]招募40名用户作为实验被试,通过结构化日志的方法,获取用户在20天内使用社交媒体APP移动搜索时的行为数据、情境信息等,揭示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进行移动搜索的行为特征。[结论/发现]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搜索的时长总体较短,搜索地点分布较为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移动搜索任务以信息类为主,移动搜索动机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同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社交媒体用户在初始搜索后,会发生继续搜索、分享搜索结果等行为,并伴随着APP交互路径的转移。[创新/价值]聚焦了用户在社交媒体APP上的搜索行为,是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近年来,移动搜索行为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用户在移动搜索过程中会发生较多的后续行为,对移动搜索后续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移动搜索意图、挖掘移动搜索行为特征。[方法 /过程]基于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视角,通过一次真实场景下的用户实验,结合用户手机交互日志数据与结构化日志数据,分析用户在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特征。[结果 /结论 ]在移动搜索中,移动搜索引发的后续行为主要包括持续搜索、信息分享、网络购物、通话服务、出行导航,其中以持续搜索、信息分享为主;移动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与不同类型后续行为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在APP使用路径方面,用户在后续行为中的APP使用路径较为复杂,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性。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搜索日趋普遍和手机应用(APP)数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用户移动搜索行为与APP交互之间的关联,可以掌握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搜索习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搜索服务。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15天的手机日志挖掘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移动搜索会话、查询式与APP交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搜索时间、搜索主题与APP类型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移动搜索会话中,会较多地发生与其他APP的交互,其搜索途径更加丰富,查询式提交过程中的跨应用特征较为明显;大学生使用不同APP以及搜索不同主题信息时,搜索持续时长存在差异;大学生搜索参考类、购物类等信息时会偏向使用垂直类搜索引擎,而使用浏览与搜索类APP和社交类APP时,搜索主题十分广泛;大学生对同一主题类型信息的搜索,搜索时间不同也会影响APP的使用类型。图7。表2。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搜索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移动搜索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移动搜索并不只是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地简单复制和延伸,它也拥有自己的用户群体和特点,从搜索需求到搜索行为都与传统的互联网搜索有所差异。文章通过对现有信息行为经典模型的回顾和总结,结合移动搜索自身的特点,构建了移动搜索需求及行为模型,利用实证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研究和验证。通过网络的方式向目前在读的大学生群体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7份,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发现:移动搜索需求、移动搜索行为、移动搜索的信息利用行为之间都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情境下产生移动搜索需求的用户在移动搜索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个人因素和搜索环境对移动搜索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移动搜索需求及行为模型进行了整体的验证,并且对模型作了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结构要素与生成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范式,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现象的解析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方法/过程]基于I-PACE理论模型框架,从“用户-情感-认知-行为”四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模型要素解析,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机理关系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移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具体引导策略,为有效破除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囤积之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移动图书馆WAP和APP用户检索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比用户在使用WAP和APP这两种方式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的检索行为,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端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搜索会话、查询式、高频关键词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用户更多地是使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相比之下,在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少的查询来结束搜索会话;使用这两种方式查询的高频关键词所属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中文检索多集中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简单检索是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主要检索方式,通过WAP访问的用户选择其他检索方式的比率要大于通过APP访问的用户。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用户视角研究感知有用与易用性对用户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意向的影响,对于理解用户移动视觉搜索行为、改善与扩展MVS的应用与搜索服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移动搜索行为意向影响的相关研究,构建了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移动视觉搜索的影响的研究模型,并开展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三种移动视觉搜索应用方式的行为意向均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两者的影响作用受到用户自身特征、搜索期望以及系统特征等方面的多重作用,且对两者起作用的前因变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研究网络环境中学术用户的探索式搜索行为特征,设计专业的信息服务策略,帮助馆员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高服务的准确率。[研究设计/方法]以探索式信息搜索的3个不确定性为核心,整合探索式搜索行为的知识构建、问题情境与认知阶段,分析用户的领域知识和搜索技能对探索式搜索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根据先验知识集合将学术用户分为4种类型,结合用户搜索过程中的不确定种类与认知阶段,分别提供基础型、辅助型、辅导型和专业型服务。[创新/价值]围绕探索式搜索行为的不确定性,提出探索式搜索行为的认知过程框架及分类型分阶段信息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搜索即学习”背景下,主要探讨认知风格和任务复杂度对移动端视频用户学习型搜索行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本质,为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移动端视频信息搜索系统,提升视频搜索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验法,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为测试系统,将用户完成学习型任务的搜索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互动反思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考察个体因素(认知风格)、环境因素(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风格主要影响用户在学习型搜索任务下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的行为,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识获取阶段。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视频信息搜索用户的交互体验与学习效能,并对优化视频信息搜索系统的交互设计与学习服务功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大量供给及用户注意力稀缺性,导致了其激烈的生存竞争。对于亟待发展的学术APP而言,研究其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经典用户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学术APP的特点,构建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感知权威及社会影响对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术APP开发者应当增加资源的可获得性,提升用户对有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强化APP属性,提升用户满意度;严格控制资源的专业性,维护用户对权威性的感知;扩大学术APP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鲁川  孙凯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134-14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经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以此问题为背景,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扩展的ECM ISC得到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以期概括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微观机理。该模型归纳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丹  马乐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91-98
[目的/意义]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特性,研究可穿戴设备的特性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问题,为推广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信息搜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已有的信息搜索行为理论和模型,进而构建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验证模型假设。[结果/结论]数据检验发现模型中提出的假设均成立,即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4个特性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留住用户的根本方法。文章综述了用户体验的相关内涵,详细分析了影响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体验的要素,据此建立测评指标,指出我国现有移动图书馆APP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移动图书馆未来用户体验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信息记录行为在搜索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特别是学习相关的搜索情境中,通常被视为信息使用活动重要的外在表征之一。文章开展了一项用户实验,利用查询片段内的搜索活动来预测用户在搜索过程中是否以及何时发生信息记录行为。结果表明:结合用户在内容页面停留时间和活动转移特征变量,预测准确率达到86.9%。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记录行为开展实时预测,特别是在用户的首次查询片段内,准确率更高,为76.65%。研究结果为基于搜索活动对用户的信息记录行为开展实时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支持信息记录行为和搜索任务完成的搜索系统功能及工具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陈鹤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2):135-144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研究现状,为我国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依据用户生命周期理论将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划分为认知、采纳接受、持续使用三个阶段。从文献数量分布、行为主体、行为影响因素、理论与模型应用、研究结论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提出未来研究建议:应综合多种理论模型构建符合移动图书馆特定情境的理论模型;应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重视质性研究在分析用户的感官体验、认知体验、服务体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重要性,以获得定性的事实依据;应加强移动图书馆可持续化研究,重视用户持续使用的内容分析,挖掘用户行为动态发展的规律、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以发现和改进移动图书馆在发展和建设中的不足,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探究引起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理论,构建合理的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服务和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分析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机理模型,在因素联动的数据标签映射下,基于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理念的PAGE理论范式内核,提出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管理与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有效解析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现象的因果关系,构建的机理模型能够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兴交互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需求,对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让网络直播平台更好地了解网络直播用户的采纳特征,帮助平台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方法/过程]基于TAM和UTAUT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针对典型群体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的是感知交互性,其次是用户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性对网络直播用户使用意愿产生负向影响,社会因素对使用意愿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用户接受并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地方高校移动图书馆APP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推广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信息搜索不仅是信息获取过程,还可以被视为用户的自我学习过程。在学习型搜索情境下,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笔记记录这一信息使用行为对学习产出的影响,同时关注用户的笔记记录行为特征以及搜索情境对笔记记录行为的影响。[方法/过程]使用实验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分析、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对笔记记录特征进行剖析,运用差异性检验对笔记记录与搜索情境、学习产出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识别出三种笔记记录模式:“粗略采集-线性结构型”“精细采集-线性结构型”和“自由结构型”。其中,拥有更多先验知识的用户倾向于采取“粗略采集-线性结构型”的记录模式,但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更差的学习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搜索即学习”相关研究中对信息使用行为的有限探索,启发各类信息搜索系统从支持用户自我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算法推荐类APP吸引了大量用户使用,提高用户留存率一直是各类应用关注的重点。文章探索了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减少用户流失、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过程]文章采集算法推荐类APP用户评论9772条,采用扎根理论对数据进行编码,以此厘清用户流失行为影响因素,构建算法推荐类APP用户流失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信息因素、环境因素、系统因素、网络社群通过影响用户的控制感间接影响用户流失行为,用户的信息素养在控制感和用户流失行为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