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危害性,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谣言的特点,从减少谣言的重复率、阻断较大谣言传播、提升辟谣实际效果、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规避、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薛恒  陈燕 《新闻界》2013,(17):41-46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害群之马",不仅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带来了伤害和损失,而且败坏了蓬勃发展中网络言论自由的声誉。在网络信息全球化传播的时代,治理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各国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总结其足资借鉴的一些通用性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为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隐患,治理网络谣言需要综合政府、媒体、网民、互联网企业等各方主体,在新思路、新理念、新技术指导下,从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技术支持等各个层面予以配合、综合治理.治理谣言犹如修理警钟,日常预警机制运行如秒针,不容分毫之差,以保证谣言控制机制稳定有序,作为“时针“的善后机制缓慢却有力,对根治谣言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悦 《新闻传播》2023,(12):25-27
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泛滥也导致互联网上滋生了许多谣言。网络谣言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还易造成社会恐慌,因此科学有效的网络谣言治理策略就格外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网络谣言的概念内涵,并提出网络谣言在各类新媒体应用背景下出现的新特征,然后基于“5W”信息传播理论解析了网络谣言扩散路径与形成机理,最后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蔡艳菊 《新闻前哨》2023,(14):75-76
新媒体时代,谣言有时会伴随突发事件产生,并借助新媒体迅速传播。谣言使社会情绪失调,正常信息渠道受阻,事实真相被掩盖。研究突发事件谣言的特点和治理,具有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不断完善突发事件谣言防治机制,提高舆情防控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荣 《出版广角》2015,(6):85-87
善治在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对政府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做重新界定,重视治理过程的法治化、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发挥网络民间组织、社区和个体公众在治理过程中的效用和作用机制,从而形成从现有单一到多元的网络谣言治理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是网络快速发展的衍生品之一,是谣言的网络变体;谣言是负面的虚假信息,具有蓄意性和有针对性攻击的特点;媒体通过事实核查机制及时核查真假,是避免谣言扩大负面影响的必要手段。结合基层治理与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开展国际媒体间的互信合作,重视网络伦理教育,培育网民理性精神等举措是实现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江南  杨伟 《新闻世界》2014,(6):178-179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笔者以微博谣言的治理为例,从政府、媒体、意见领袖、网民、法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网民盲从跟风的心理、政府的不作为、"大V"利益诱惑的麻痹、媒体的失语,我们应当从改善民生、听取民意、及时应对、提升素养、培养"好声音"、完善法制等方面,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建立起应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田又萌 《新闻世界》2014,(8):126-127
现代传播技术助力下的网络谣言往往难以掌控,故而对于网络谣言的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阐述了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理和动因,从构建良好公共对话空间、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养公众独立理性意识三个层面,探讨了治理网络谣言传播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许加彪  成倩 《当代传播》2021,(2):97-99,102
随着自媒体的盛行,网络谣言获得了特别的滋养.区块链技术对于提升国家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向与路径.区块链的时间戳与数字签名等验证机制可为谣言治理提供法律依据,治理成本大为降低;在传播阶段,其激励机制与共识机制推动高度分散的节点积极参与甄别谣言的过程,有效阻断传播链的扩张.区块链技术若进入国家基础新闻信息架构,...  相似文献   

13.
邵慧 《传媒》2018,(9):73-75
当前,社交媒体因其开放性特征成为谣言的集散地.针对社交媒体中存在的谣言,辟谣手段虽然层出不穷,但收效甚微.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多主体联合共治,政府应宏微并重、软硬兼施,健全法律法规;社交平台要努力构建行为规范体系和辟谣机制;从业者要加强自我约束,内化新闻职业道德;网民要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从根本上阻击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而在此次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疫情工作带来了众多困难。网络谣言也始终与事件伴生存在,煽动公众负面情绪,对社会稳定和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对于重大突发卫生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网络谣言产生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以新冠疫情期间的事件为研究样本,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资讯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基础性消费品,而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要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既需要在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的基础上多方协同治理,更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来解决技术带来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16.
始发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发酵,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逆行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令人动容,我国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得到世卫组织认可。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谣言信息,给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相较于2003年非典疫情,本次网络谣言呈现出新的传播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成了手持"麦克风"的信息传播者。如何治理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网络谣言治理能力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网络谣言已成为社会公害、网络“毒瘤”,不仅易使人受骗上当,损害社会诚信,破坏公共秩序,影响正常社会生活,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直接危及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我国的相关治理工作经过不断调整,正逐步走向常态化和法制化。与2012年的治理方法不同,2013年政府在继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删除、取缔和关闭非法网站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网络谣言发布者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关于网络谣言的认定标准以及是否应该将其入罪,是否应该动用刑事、行政手段加以治理,在网友中引起广泛争议。其实,如果过度采取刑事、行政手段来治理网络谣言,将会对正常的舆论生态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今政府治理网络舆论最为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的相关问题。下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点及造成的影响,并对此现象的治理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言论的途径,同时也给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平台,构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环境。网络谣言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传染性等特征,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探索了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