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数字图书出版业来说同样如此,以读者为导向探寻数字图书出版的发展之路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新风向,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出版,不仅降低了出版社的成本以及风险,也是有效抓住读者的重要策略,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图书的私人定制是本问即将探讨的重点问题,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分享,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出版行业实现更聚焦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同步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同步策划,使同一内容资源可以通过图书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等反复利用,并可以提供定制服务,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数字内容服务,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出版物的受众在阅读环境、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上各有侧重,阅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内容提供商不仅要及时解决不同用户终端的产品形态的多样性问题,更要做好数字产品的结构化和碎片化,甚至能够在线即时为个性用户提供数字内容的"私人定制"。这些需求如何实现?采用什么平台和技术?无论采用何种平台和技术,对专业性图书出版社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国内出版社大多采用从已出版的中文图书中选择可能适合外国读者阅读的书籍参加各种国际图书博览会,或以向国外出版机构推荐的方式拓展海外图书市场,很少有按国外图书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的。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一本书"做起,主动策划"走出去"的选题,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合作模式,打开了图书走入非洲市场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仅是"按需印刷"的代名词,只有基于大数据利用与分析的学术图书按需出版,才能实现学术图书的作者、读者与出版者需求的统一.本文论述了学术图书按需出版的基本途径、实现策略,以及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对我国400多家图书出版社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多数(61.7%)出版社已经接受了数字出版的概念;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中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资力度要明显大于规模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技术骨干.设施不完善,对数字出版不打算投入或者较少地投入资金.开展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中,盈利的占26.09%,基本持平的占38.64%,尚未赢利的占35.27%.电子书是绝大部分(91.25%)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主要形式.开展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光盘,移动阅读、手机和游戏等出版形式的出版社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7.
周建森 《出版广角》2015,(14):23-25
在大数据时代,出版社已从出版图书变为出版数据,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要变革传统的商业模式,把读者的偏好、需求作为首要的数据资源,坚守"以读者为本"的理念,走出一条纸质出版、网络出版和移动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已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大众图书领域的数字出版开始进入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对不同出版社是不同的,只有具备两大核心价值的出版社才能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出版,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那么"传统出版"传统在什么地方呢?"传统"之一是"纸","传统"之二是"B2B"。也就是说,传统出版以纸为基础,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离不开实体书店,所以,长期以来,传统出版社的目标市场是书店,而不是读者。因此,传统出版是一个"B2B"行业,而不是一个"B2C"行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书商中文图书征订书目中的学术图书存在缺录现象,缺录范围包括出版社目录、独家出版图书、定制出版图书、网络出版图书及包销图书。书商征订书目缺录的关键原因是书商的逐利性,书商与出版社之间亦缺乏全面、深度的合作。图书馆应采取如下对策避免图书的漏采:利用好书商的书目;获取出版社的出版目录;注意独家或定制出版的图书信息和网络出版的信息;进行馆藏补缺。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时代图书出版的新动向——社交出版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网络社交常态化,社交出版应运而生.社交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以出版社为主导的"闭门造书"式的出版模式.社交出版的优势在于:发挥社交媒体的聚集效应实现传播内容的量身定制、便于通过大众融资解决出版经费、图书内容更容易得到目标读者认同、满足读者平等参与心理等.社交出版的劣势在于:品牌不够强势、仍然依赖传统出版、发起人门槛起点较高等.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良好的受众基础为社交出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当然,社交出版也存在违法风险、市场风险、易被侵权的风险(威胁).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业转制后将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摆脱了旧有体制的约束,面向市场,为学术出版探索新的发展形式提供了可能;同时,数字化的业态转型带来的"个性化服务"和"大规模定制",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读者面窄、需求分散"的特性不谋而合,数字化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探索新的赢利模式也提供了可能。学术出版是对人类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保存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大学出版社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学术出版的重任,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的思维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泰 《出版广角》2018,(15):47-49
数字出版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出版方式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编辑身份的挑战为出发点,提出编辑要实现两方面的思维转换——"以读者为中心"和"内容为途径,关系是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创新,一是学会梳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读者需求,二是善于利用读者关系网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技术是目前最为热门的技术,已在医疗、大气学、基因组学、生物学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大数据技术的简要介绍出发,探索大数据技术在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活动中的应用,认为大数据技术能够改变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流程模式,为选题策划提供依据,还会催生出新的数字出版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出版社运用大数据时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出版物向读者传播了信息,即出版服务于信息传播。同时,读者通过阅读达到了解信息、享受信息甚至利用信息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信息服务。曾在和出版界朋友聊天过程中听到过这样的对话:"你们出版社做数字出版了吗?""已经做了几本了"。显然大家都正在积极地尝试开展数字出版,并且很多机构也取得了诸如"已经做了若干本"的业绩。但是当今各种数字出版探索鲜见规模化成功的范例,同一内容的数字出版市场收益甚至还比不上相应的纸本出版的市场收益,原因和谜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已基本成型的新形势下,深入实践出版数字化将是出版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如今,大社、强社以及大的出版集团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均已走在前列,而中小出版社由于局限于自身发展的规模和现有实力,更多地还只是在尝试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进行有益的探索,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基于市场、读者的需求趋势,中小出版社理应早日为数字出版发展做好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图书的形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出版社的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本文通过对整个图书出版市场的综合考察,然后分别从数字出版与传统图书出版的市场情景分析,最后通过组合优势资源,强强联合,得出一条适合当今图书出版社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大学出版社中的翘楚,人民大学出版社向来以优质的学术出版著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广为读者称道。最近两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发展迅速,在社长李永强的带领下,成功出版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同时人民大学出版社也在图书策划、数字出版等方面积极探索,希冀寻求出一条适合未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古籍出版是对历史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数字传播日趋成熟的今天,古籍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在古籍数字出版领域中,存在图书出版社、数字技术提供商和图书馆(或学校、研究团体)三方主体,他们在古籍数字化出版中各拥资源、各具优势,却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最终这三方将成为古籍数字化出版的联合主体,形成以数字出版转型后的图书出版社为主导的全方位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20.
于建平 《出版参考》2009,(17):17-18
2008年1月对我国400多家图书出版社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多数(61.7%)出版社已经接受了数字出版的概念;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中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资力度要明显大于规模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技术骨干、设施不完善,对数字出版不打算投入或者较少地投入资金。开展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中,盈利的占26.09%,基本持平的占38.64%,尚未赢利的占35.27%。电子书是绝大部分(91.25%)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主要形式。开展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光盘、移动阅读、手机和游戏等出版形式的出版社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