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麟 《青年记者》2021,(18):19-20
社区传播具有双重意涵:不仅是在社区中的传播活动;而且是以传播行为建构社区。以新闻创新为观察视角,当前既有媒体创办社区媒体是一种创新实践。案例显示立足于嵌入性、建构性的社区传播,社区媒体方能焕发生机。具体行动者需要辩证地处理结构与能动性的关系,找寻并遵循适宜于中国语境的实践逻辑,方能实现新闻创新愿景:持续地以高质量的社区传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场域。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社区媒体可以为多元主体提供信息沟通的平台与渠道,也可以作为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基于现实的需求,社区媒体参与社区治理,需要解决定位与身份问题,解决资本运营问题,而参与文化建设或许是社区媒体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21,(18):8-8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是鲜活素材的源泉。社区传播不仅满足了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激增的信息需求,开辟了新闻报道的蓝海;而且肩负起社区建设和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的使命,成为探索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4.
孙信茹  张露予 《当代传播》2023,(4):85-89+100
本文围绕一个基层社区日常生活的组织与传播,分析社区媒介如何有效整合进社区体系,通过多元层级和不同方式的传播将组织与个人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深入社会具体场景讨论媒介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可以看到社区媒介和传播作为一种嵌入社区日常生活与情境的基础与力量,能够有效挖掘社会互助性资源,创造出基层社会新的连接与组织方式,同时社区精英与权威力量也在社区传播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记忆的构建存在"档案空缺",需要将社区档案纳入社会记忆的构建体系.对于国家而言,社区档案可以填补"档案空缺",对于社区民众而言,社区档案可以存贮、保护和传播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为民众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和集体记忆,增强基于共同记忆的文化认同.市场经济时期,社区档案应创新性地探索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益补充"的参与路径,共同建构社会记忆,促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王倩  冷晔 《青年记者》2016,(30):43-4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剧了中国城市社会变迁的步伐,中国传统礼俗社会原有的差序格局被打破,城市传播中“传播”的多个含义如信息传递、公共交往、意义生成和关系建构等随之发生微妙的改变.社区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社会互动与共享融合的关系,是居民在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中形成的稳定的生活、地域共同体,更是心理共同体.同时,社区作为与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基层组织,构筑了社区行动和社区参与的平台,全方位实现了传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斌 《青年记者》2021,(18):8-12
社区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新领域,其学理特质在于关注线下世界中情境化、物质化、关系性强的沟通活动,对于考察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的嵌入关系与互动机制具有特殊价值。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社区传播的实践应当深入开掘信息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从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社区媒介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居民日常生活的"传播基础设施",社区传播的研究应当以治理之维的发掘和解释为学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城市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区治理的诸多挑战。社区档案资源的利用、管理和服务等过程分别指向社区档案资源的行政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本价值目标,并由其构成了社区服务治理的框架结构。从社区档案的三个过程到档案资源的三种价值传导,需要建构由政府主导的档案利用、馆社共建的档案管理和公众参与的档案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社区档案管理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区文化传播与建设重要载体的音乐广场,有利于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又表现出健身运动的强身功能,为社区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通过对其效能和问题的探讨,提出改进的措施,以使其在促进社区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音乐广场是最受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宣传方式,音乐广场效能的社区文化传播与社会治理创新,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是改造文化传播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传播成了现代社区管理的主要手段。社区传播参与机制中最主要的是媒介平台以及社区活动管理中心,通过管理中心以及媒介传播,促成社区内的服务与互动。它可以引导居民参与城市政务,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提高了民众的生活素质,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陈涵琳 《东南传播》2021,(11):37-39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台湾地区有着20多年的社区治理模式,本文从媒介赋权的视角出发,研究社区成员通过社区报、地方志和社区社交账号等社区媒介,赋权增能,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的社区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政务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的基础上,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新平台。政务新媒体连接着政府与民众两端,推动政务工作传播模式从单向转变为交互。当下,新媒介技术以势如破竹的态势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基层政府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关键角色,必须主动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角色调适。笔者意在探讨媒介融合视域下,政务新媒体实现社会治理角色优化的路径建构,试图为当下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治理功能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朱杲  许筱 《传媒》2014,(18)
正作为传统媒体创新探索实践之一,自社区报10年前在我国出现以来,国内不乏关注之声,各种看法不尽相同,但多见其传播作用,鲜见其社会管理意义。随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社区治理问题备受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已陆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始颇具中国特色的社区基层治理探索(如"上海模  相似文献   

14.
王倩  黎军 《中国出版》2013,(16):24-26
以《江西晨报》社区故事版新闻样本为例研究当下社区新闻发展趋势。社区新闻既展现和传播了社区建设中的人情故事和争议话题,又积极推动和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建构。通过了解当前社区传播生态,把握居民生活样态和社会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全球,我国公共危机应对在政令传达、基层治理、信息畅通、舆论引导等环节也面临诸多考验。应急传播中,广播以其权威性和高存活性、社区以其地缘和心理上的贴近性在抗疫主战场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城市社区作为中国应急广播系统空间拓展的重点环节,亟需建构立体式的信息传播场域,提高社区应急广播服务效能,打通基层政治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危机传播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传播生态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传播特征,需提升国家突发重大战"疫"中的网络治理能力。中国政府亟待应对"现代化"正负两面性的"亨廷顿悖论",从法制、组织、制度与价值四大方面建构国家治理体系,发挥治理能力"现代化"正面效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从"社会管理"转变到"社会治理",展现了"大国气派"。  相似文献   

17.
徐硕 《东南传播》2024,(2):19-21
政务短视频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参与政务提供了便捷且有效的途径,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治理价值。《决定性瞬间: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研究》一书在当下相当多党政机关缺乏政务短视频生产、传播经验与理论借鉴背景下,从使用与接受、传播与运营以及文化与治理三重维度系统分析了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完善政务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玮 《东南传播》2018,(3):74-77
城市社区传播研究在我国的兴起,是转型期的社会发展、社区治理的政策倡导、社区居民的沟通诉求以及传统媒体的求存探索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传播研究呈现出结构功能取向、大众传播聚焦、测评体系缺失三个特征。为了能更贴合城市社区传播实践、更好促进城市社区"可沟通"价值诉求的达成,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城市社区传播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城市社区共同体意识生成机制的揭示、移动互联语境下城市社区媒介转型实践的探索、城市社区传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城市社区居民的类型特征提取与媒介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融媒时代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全媒体全平台在畅通社会治理参与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权威信息的智能化生产与传播,形成社会治理合力,赋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传播仪式观的研究取向,无疑加深了我们对影视传播社会价值的理解。在参与影视传播的共同仪式时,影视作品为人们建构了现实世界,以此来维系社会,固守信念。其建构的实现过程依赖于传播场域,在故事场域、观影场域和反思场域中,人们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场景重构了社会现实,从而使影视传播达到了产生心灵共鸣、维系社会秩序、引导文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