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悲剧显示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创作的悲剧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的美学意蕴。四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评论者从历史、社会、道德、美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各种角度提出了诸多见解和评论。本文拟从主人公的悲剧模式、内因(性格)、外因及悲剧冲突的背后所反映的深刻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分析莎士比亚悲剧所反映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天才艺术的光芒和巨人般的激情,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属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的非凡之作。创造性地将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世界艺术的高峰"。关汉卿是中国元代举足轻重的伟大戏剧家,他同样也创造了一部又一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战斗檄文式戏剧。二者都擅长悲剧的创作,都擅长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本文将从故事结构和情节安排、人物性格和命运冲突、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四个方面来对比莎士比亚和关汉卿悲剧的特点.以寻求其差异的表现与原因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和《奥瑟罗》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理想的家庭关系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直接影响了人物的行动、故事的进展和最后的结局。首先,他极力提倡纯洁的爱情,贬斥肉欲的情爱。他提倡基于爱情的和谐的夫妻关系,批评基于野心而合作的夫妻关系。他提倡夫妻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自信。其次,他认为,是权势破坏了爱情,引来罪恶。是权势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打碎了夫妻关系的和谐与温馨。在这里,人文主义者看到了平等的难求,以及适当对待权势和合理处理权势所代表的一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一经问世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作品通过作者的描述,刻画和体现出了哈姆雷特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本文针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悲剧性格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我国戏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从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问世以来,这个人物就引起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本文试从夏洛克这一形象复杂性格的深刻性,丰富性入手,从正反两种“导向”分析,探求剧作家在喜剧人物夏洛克性格中融入的深刻的悲剧美学效果,及寄寓其中人性复归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作家。在西方戏剧史和世界文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6世纪至17世纪的英国现实,集中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成就,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哈姆雷特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令人心痛的作品,《李尔王》一剧无疑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本文在文学伦理学理论指导下,阐释《李尔王》这部家国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李尔扭曲了关于自身双重伦理身份的认知,并在家庭伦理层面以及社会伦理层面做出了错位的伦理诉求,导致了自身的悲剧结局。通过设置李尔王从威严国王到疯癫老人的身份剧变并最终以死亡结局收场,莎士比亚表明了他关于时代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进行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作者所用来表现作品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具有象征性与暗示性.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意象,<哈姆莱特>是其一部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中意象丰富.本文对<哈姆莱特>中的几个重要的描写环境的和描写人物的悲剧意象进行了分析,这些意象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渲染了悲剧氛围,从而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悲哀,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一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中 ,奥瑟罗、苔丝狄蒙娜的理想化思维与伊阿古对权力意志的追求在根本上分别代表乌托邦与世俗两股力量 ,爱情悲剧的产生过程就是伊阿古利用世俗力量一步一步将乌托邦世界毁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提起莎士比亚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对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共同追求的,其中,针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相比较于悲剧而言却少了许多。《空爱一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作品,从《空爱一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人性中真挚感情的赞美,同时也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为我们构建出来的美好世界中不可忽视的暗色因素,这些暗色因素让莎士比亚的喜剧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喜剧,在让读者发笑的同时,能够进行对于一些人类大主题的深刻思考,能够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看到更加严肃的东西。本文就莎士比亚《空爱一场》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研究,旨在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高深的语言使用技巧,体现在十四行诗中丰富多彩的意象上,意象是诗人用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特殊语言。本文通过对莎翁十四行诗中意象的多角度研究,探讨诗中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introduces Shakespeare's tragedy "Hamlet".Hamlet wants to revenge for his father.But when the opportunity is coming,he delays his revenge.The passag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his delay from Hamlet's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型古装电影《夜宴》是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成功改编。两部剧的相似情节均为叔父受情欲和权欲指使以剧毒弑兄篡夺王位,娶兄嫂立为王后发生乱伦。年轻的王子身陷危难为父报仇的坎坷经历。然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等诸多因素,使看似相同的王子复仇主题,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思想内质。电影《夜宴》在借鉴《哈姆莱特》王子复仇剧情的同时突显了自己的新意和民族特色,塑造出了不同于哈姆莱特的中国式王子。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在其戏剧《奥赛罗》中刻画了一位深受父权思想影响,但却一直努力抗争着的女性———苔丝狄梦娜。女主人公单纯善良,却最终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剧作艺术性地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剧作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胆大的青年,他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以"忧郁王子"著称,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忧郁的人,而是现实和理想的不协调导致了他的忧郁.虽然此剧剧情简明,但在错综复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读者会对哈姆雷特王子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真实情感.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的真实状态就是在分析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本身.此文旨在对哈姆雷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他的疯癫、行为失控的一面.通过本文,作者意在结合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其疯癫的特点以及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南部大巴山地区的基岩、土壤、作物、泉水及地表水中含碘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本区环境中碘的分布很不均衡,变化较大,包括从极低碘到高碘的多种情况.本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均富碘,岩石的含碘量为 0.7~ 1.9mg/kg.在山坡坡度较缓的基性火成岩分布区的基岩、土壤、作物均富碘,一般为 1.4~ 0.9mg/kg.土壤的含碘量为 0.2~ 2.2mg/kg ;土豆的含碘量为 8~ 1 80 μg/kg.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大巴山区大多数地区的土壤和作物缺碘,特别是碳酸盐岩分布区以及高大山头上部的土壤和作物均缺碘.土壤和作物中含碘量与其分布区的基岩的岩性和含碘量以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本区克汀病的分布和发病率与环境中碘的含量和分布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运动直觉决策的本质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就运动直觉决策的内隐心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运动直觉决策现象表现为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问题解决的亲切感",其产生和人脑的内隐认知有关,需要记忆的内隐提取与重构来完成,实质是内隐加工过程的外部体现.  相似文献   

18.
把人当人使人成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维度和实践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其价值维度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把人当人;就其实践目标来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使人成人。在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宗旨中它是核心价值观与执政出发点,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上它是一种治国理念与理政原则,在社会管理的意义上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目标;就其普遍性来说,它是全社会都应该牢固树立和广泛实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就其特殊性来说,它首先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理论根基,同时也是其治国理政实践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石漠化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的极大障碍,石漠化治理是该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在石漠化治理极难实现的情况下,向旅游业转型可为石漠化治理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替代第一产业,并由此影响第二产业向低碳型转变来实现六盘水石漠化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按教材进行实验(BaSO4重量法)至少要10小时才能完成,并且耗能较大,因此本文在文献[1]常规法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测定方法作了新的改进,用BaCrO4法取代BaSO4法,并将试样的用量缩小5倍,10倍进行了微型法试验,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微型法与常规法相比,具有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及节省实验经费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