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看一道题目:ag糖水中有bg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__;若再添加cg糖(c>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__.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__.解:ag糖水中有bg糖,则糖的质量与糖水的质量的比为b/a;若再添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版)第43页习题2.1的第10题的题目是:已知中b克糖水中含有a克糖(b>a>0),再添加m克糖(m>0)(假设全部溶解),糖水变甜了,请将这一事实表示为一个不等式,并证明这个不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3.
1 “糖水浓度”不等式有两杯糖水 ,一杯较淡、一杯较浓 ,将两者混合后的糖水一定比淡的浓、比浓的淡 .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生活常识 .现记较淡的一杯中有a1g糖 ,b1g糖水 ,较浓的一杯中有a2 g糖、b2 g糖水 ,则有 0 相似文献   

4.
新、老教材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部分都有这样一个不等式:如果a>b>0,m>0,那么b/a相似文献   

5.
正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例1如果用a千克白糖制出b千克的糖溶液,则其浓度为a/b,若在上述溶液再添加m千克白糖,此时溶液浓度增加到a+m/b+m,将这个实例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给出证明.此题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情境:情境1如果用白糖制出糖水,在糖水中再添加白糖,糖水会变甜,请把这个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证明.情境2房间的采光跟窗户的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的比  相似文献   

6.
<正>在选修教学中,为了证明不等式a/b<(a+m)/(b+m)(b>a>0,m>0),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例题若水杯中的b克糖水里含有a克糖,假如再添上m克糖,糖水会变得更甜,试将这一事实用数学关系式反映出来,并证明之.分析本例实质上是化学问题,由浓度概念可知  相似文献   

7.
高莹 《教学考试》2024,(2):10-13
<正>本文笔者以一道课本习题为母题,继续深入研究“糖水不等式”及其变化形式,在不等式证明、函数等问题中探索应用,旨在进一步挖掘教材习题丰富的知识内涵,为“糖水不等式”的拓展提供思路.1 课本习题回顾【题目】(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版A版)必修一·43页·10)已知b克糖水中含有a克糖(b>a>0),再添加m克糖(m>0)(假设全部溶解),糖水变甜.请将这一事实表示为一个不等式,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和方程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问题一在a克糖水中含有6克糖(a>6>0),现再加人m克糖,糖水变得更甜了.这一实际问题说明了数学上的一个不等式,你能说出这个关系式吗?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 "我们喝糖水不够甜时可以选择加点糖"这个问题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在糖水是不饱和的情况下加糖会增加糖水的浓度,所以加糖后会感觉糖水变甜.同样也可以用数学中的不等式来解释:a+m/b+n>a/b(a表示糖,b表示糖溶液,m表示加的糖).由于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a,b,m还应满足a,b,m∈(0,+∞),a<b.此时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顿 《初中生》2007,(5):18-19
不等式和方程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问题一 在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a〉b〉O),现再加入m克糖,糖水变得更甜了.这一实际问题说明了数学上的一个不等式,你能说出这个关系式吗?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月刊》2003,(7):47-48
(注 :江苏卷的 (3)~ (11)题、(12 )~ (15 )题、(19)题、(2 0 )题 ,分别与新课程卷的 (2 )~ (10 )题、(12 )~ (15 )题、(18)题、(2 1)题相同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6 0分 .(1)如果函数 y=ax2 + bx+ a的图象与 x轴有两个交点 ,则点 (a,b)在 a Ob平面上的区域 (不包含边界 )为 (见图 1) (  )(2 )抛物线 y=ax2 的准线方程是 y=2 ,则 a的值为 (  )(A) 18  (B) - 18  (C) 8  (D) - 8二、填空题(16 )对于四面体 ABCD,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若 AB=AC,BD=CD,则 BC⊥ AD.2若 AB=CD,AC=BD,则 BC⊥ AD.3若…  相似文献   

12.
<正>一、"糖水不等式"及其背景问题如果用b千克白糖制出a千克糖溶液,则糖的质量分数为b/a;若在上述溶液中a再添加千克白糖,此时糖的质量分数增加到(b+m)/(a+m).将这个事实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给出证明.这是人教A版教材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中的一道例题.可以把上述事实抽象为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数学教学》第2期19页有这样一个结论(结论3):已知椭圆x2/a2+y2/b2=1(a>b>0),过直线x=a2/t(0<t<a)上的点P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椭圆于A、B和C、D,则弦AD、BC都过定点N(t,0). 分析: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结论3是结论2(已知椭圆x2/a2+y2/b2=1(a>b>0),弦AB、 CD都过定点N(t,0),则AC、BD的交点都在直线x=a2/t)上的逆命题.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若2吕=3,==5,>1,则Zx、3万、52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一~一~_一_…__,...,一。 答3,(Zx(5:。 令2,=3,二5’=左>1,。,,二,2,,,。__3,_,尸_5,_,则Zx==;弓二lgk,3夕二泥蕊19秃,5之=;兰下lgk。刀动“192‘一~,一口193~~‘”一195‘~”“因为2‘>52,3“>23,故 5、2、3 195/192‘1930又lgk>0,所以3,相似文献   

15.
一题两巧证     
例如图l,已知△ABC中,AC土BC,CD土AB于D,AB~‘,BC~a,AC一b,CD一h,求证:‘十h>a+b. 证法l(应用比例) ·:口b一‘h一25△ABc, ah、_..-.!--,-一一:.导一于,设此比值为k,则k<1. cb’~~卜。以ZJ‘、,乃切,一~二·:.a一kc,h~kb,:。a一h一k(c一b)<‘一b,即c斗一h>a一卜b.证法2(应用配方法)D图A …(c+h)“=hZ+Zhc+eZ=hZ+2口b十口2+bZ=hZ+(a十b)“,:.(c+h)2>(“十b)2.+h二>0,a+b),0,+h>a+b.(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张国瑞)一题两巧证@张国瑞$陕西省兴平市西郊中学~~…  相似文献   

16.
[1] 文指出,国内一些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教科书在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性定理的证明中,存在着一个类似的错误。本文将给出一个纠正这些错误证明的新证法。为了叙述方便,先将[1]文摘录于下。定理:设函数f(x,y)有稳定点p(a,b),且在点p(a,b)的邻域G内存在二阶连续编导数。设A=f″_(xx)(a,b),B=f″_(xy)(a,b),C=f″_(yy)(a,b),令Δ=B~2-AC,则 1) 若Δ<0,函数f(x,y)在p(a,b)取局部极值。 (ⅰ) 当A>0(或C>0)时,函数f(x,y)在点p(a,b)处有局部极小值。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试一、选择题 ‘·(”,·取特殊值“一子,“一0代入,否定‘、t),‘B),(C),从而肯定(D)对. 2.(B). ,.’z为复数,…:一l也为复数. 令‘=“一l=“一卜bt’,则已知条件可变为中不共面的棱共三对,如图中的AB与cD,AC与BD,BC与、ID.这三对棱长分别相等时为此题所求,故应选(A). 5.(刀). 此题可用画图作出,如下图所示. 故x一。或、二:. 从而,。一b一。或b~o,此,二二:十l为实数. 3.(D). 了az一be一吕a一卜7=O,得x为实数.因Lb“+c艺+bc一6a+6=0。②一①,整理得 b+。=士(a一」).又由卫,得 b。=aZ一sa+7_ 此题还可通过分析导出一般的公式: 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部分地市的数学中考命题中出现了如下试题:若(4b)~(1/a b)与(3a b)~(1/2)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b 的值是( )。A.a=0,b=2B.a=1,b=1C.a=0,b=2或 a=1,b=1D.a=2,b=0此题所给的答案是 A 据此,其解法为:因(4b)~(1/a b)=2(b)~(1/a b),由a b=2,b=3a b,解得 a=0,b=2.选 A.解法的依据显然是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 1月下半期《数学教学通讯》P76 周周练中有这样一道题 :点 B、C在线段 AD上 ,M是 A B的中点 ,N是 CD的中点 ,若 MN =a,BC =b,则 AD的长是 .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初一《几何基础训练》P16也有类似的一题 ,但是它给出了图形 :和被选答案 :( A) a +b.     ( B) a +2 b.( C) 2 a - b. ( D) 2 a +b.AD =AM +MN +N D=BM +MN +CN=( BM +CN ) +MN=( a - b) +a =2 a - b显然答案选 ( C) .周周练中给出的参考答案也是 2 a- b.笔者认为这道题作为未给图形的填空题答案不唯一 .可作发散思维的训练 .点 B、C在线段 AD上 ,B…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糖水不等式",指的就是:当a>b>0,m>0时,有b/a<(b+m)/(a+m).之所以叫"糖水不等式",就是这个不等式蕴含着一个生活小常识:一杯糖水加上一块糖,它会变得更甜,即百分比浓度增大.如果把式中的a看成是一杯糖水的质量,而b看成是这杯糖水中所含糖的质量,m看成是后加的一块糖的质量,那么b/a就是原先糖水的百分比浓度,而(b+m)/(a+m)就是加糖后的糖水的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