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心理,简言之,是指学生学习、接受知识时的情绪状态。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感到疲乏寡味,可谓“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学记》).原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以内,人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大脑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一维演进而呈曲线变化的,这种兴奋中心不是  相似文献   

2.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从他们的思维能力着手。 在英语复习课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以异促学”的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辅之以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启示,以吸引学生增加兴趣,变“疲劳波谷区”为“高潮兴奋区”。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思维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随着教学的进展以及各种刺激物强度的降低,学生的思维渐趋迟缓,课堂气氛转向沉闷,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思维失去活力,教学效果降低。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进入了“思维波谷区”如图 1。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调控,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引入某种思维对象或情境中去,使其注意力趋向集中,思维持续活跃,进而形成对“思维波谷区”强有力的冲击,提高教学效果。   一、定向提问巧控制   课堂提问对学生思…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教学高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审美情绪、知识领悟等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呈现出某种起伏,发生一定程度的飞跃,师生积极互动达到最佳配合的教学状态。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一维演进呈曲线变化的,而且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优势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  相似文献   

5.
学生厌学、逃学的重要因素是学不懂和缺乏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搞好课堂教学对矫治厌学、逃学有重要意义。一、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学习疲劳:1、规则性学习疲劳。这是大部分学生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能产生的学习疲劳,其规律是:开始上课的5分钟,学生心理处于兴奋阶段,呈上升状态;5—15分钟之间,学生处于兴奋维持阶段;15—25分钟之间,学生进入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25—40分钟之间,学生心理再度出现疲劳;最后5分钟,学生心理再度出现疲劳。规则性学习疲劳是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运…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疲劳,活动能力降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频繁,长时间用脑血液往往供不应求,脑细胞生理功能就会降低,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学生感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现象就是脑力疲劳。学生出现脑力疲劳后,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防止学生脑力疲劳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学艺术以其特殊的魅力给人带来审美感受。如何营造审美的意境呢?美是一种情感体验,要使学生能够受到感染,走入美的意境中去,教师首先应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一般说来,课始五分钟内,学生处于兴奋的初始阶段,呈上升状态。5~15分钟学生心理维持兴奋状态。15~25分钟内学生心理处于疲劳波谷,注意力下降。”(卿成《课堂教学结构》)因此,导课环节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学生课始五分钟内处于的第一兴奋点上,营…  相似文献   

8.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他们认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引发求知欲,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政治课是担负着学生知信行转化的智育和德育课。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冲突情境,营造教学契机。一、认知冲突理论与现实需要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一维演进呈曲线变化的,而且随着刺…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学生准备充分,思考积极,反应快捷,课堂气氛活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大脑产生了疲惫,思维敏锐度下降,甚至不愿意思考.此时,学生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待教学活动,被动地听课,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若将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时间进行比较(如图),可以发现: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演进,在25分钟至35分钟里学生的思维进入低谷,即"思维波谷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理因素,因为学生的大脑不可能一直保持兴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没有让学生积极思考,所以学生的注意很容易涣散.  相似文献   

10.
5分钟是一个信号开学一个月以来,记者已能感受到小学一年级课堂发生的变化。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的减少带来的直观优势很明显。首先,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征是好动,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而且越到后面,学生的心态疲劳程度越高,其听课效率也就越低。这5分钟可以理解为是减去了学生疲劳程度最高的一段时间。其次,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浪费时间现象,类似“小朋友,你们明白了吗?”“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啊?”“大家懂了没有啊?”这样一些无效提问在课堂上的频繁出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5分钟可以理解为是减去了教师做无用功的时间,提高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可分为启动区、兴奋区、调试区、回暖区、终结区5个时区。在不同的课堂教学时区,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各有差异。课堂上,应尽量缩短启动区、调试区,努力延长兴奋区,巧妙运用回暖区、终结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与提升情感的同时,学会学习、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2.
章剑和 《中学教育》2003,(10):40-40,39
心理性疲劳 ,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 ,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 ,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 ,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 ,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 ,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因此 ,对三种节律有不利影响的因素 ,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要想消除心理疲劳 ,光靠保证睡眠时间是不行的。心理疲劳严重的 ,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 ,影响整个身心健康。所以 ,一旦发现学生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时 ,教师应和学生共…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的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一个中学生大脑自然兴奋 (即表现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 )持续时间约 20分钟, (一个小学生大脑自然兴奋持续时间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要短一些 )随着学习过程的持续,大脑自然兴奋逐渐降低,开始出现疲劳现象和思维抑制,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开始转移。因此,在长达 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不会维持在同一水平上,而是从始至终呈递减态势。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发现学生上课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段状态 (简称“时态” )…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心理疲劳”概念的界定所谓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疲劳时,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超限抑制,也称保护性抑制或防御性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超过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限度,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甚至使它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其害。紧张的学习活动会使神经细胞特别是皮层细胞处于紧张的兴奋状态之中,能量就会消耗过度而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废物…  相似文献   

15.
家教荟萃     
孩子的心理疲劳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死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活动都会感到疲劳。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所以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历来是一块没有多少甜味的干饼。如何把思想政治课上得生动而富有实效,活泼而不古板,并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用灵活多变、富有趣味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课具有吸引力。1.一段录音(录像、幻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助于消除学生听课疲劳,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积极欢快情绪从事学习。教师讲学生听一段时间后,放一首歌曲或一段录像会形成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因而会消除听课疲劳,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  相似文献   

17.
节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在这种优势兴奋中心里学习,学生不会感到疲倦、厌烦,反而会激发愉悦的情绪,产生一种令人快慰的审美体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审美的关节点是:紧扣学生的思维兴奋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做到——一、动静交替所谓“动”,即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例如学生的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等;所谓“静”,即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专心听课、静心思考和认真演练等。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始终处于动态,以致学生兴奋过度,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的“失控”;如果一堂课自始至终处于静寂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的思维将受到抑制,两者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教育美学的教学节奏应是“动”与“静”的交替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评估疲劳"     
时下,有一个流行度甚高的时尚用词——“疲劳”,诸如“审美疲劳”、“职业疲劳”、“社交疲劳”等等。抟词义学,“疲劳”有生理、心理两种,笔者这里的“疲劳”不是指生理上的劳累,而是一种因面对反复出现的某种社会状态而导致的心态上的反感和情绪上的厌倦。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主要,笔者以为与处在转型期的,  相似文献   

19.
翟宗霞 《辅导员》2009,(9):35-3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妙导,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整个教学过程顺利、优质地完成做良好的铺垫。现结合PEP教材谈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里的“教”,应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要教得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要教得学生“学会”,进而“会学”。而“乐学”、“学会”和“会学”,都是由大脑来完成的。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根据人脑认知的生理机制优化课堂教学。一、创设乐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谓教得学生“乐学”,其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主动用脑,并充分发挥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将课堂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场所。学生乐学是有条件的。最好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