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清照词的菊花意象经常被阐释为生离之愁、国家之愁、民族之愁。剔除现有诸多版本的阙疑,可以确认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中有五首提到了菊花,而且在词境里关于菊花的意象是有很大差异的。围绕李清照在朝代嬗变崩塌之时其词作盘桓在菊花意象上的精神本原,可以看到古典生命的抒写过程并不是死生契阔、凄婉悲鸣的女性词人的写作品格。  相似文献   

2.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29-32,86
以李清照词作的菊花意象为分析文本,探究文学流变和文学脉承的胶合关系,并以局限分析为感性批评的深入要端,围绕李清照菊花意象的诸种语言特征进行即情即景式的说题性梳理,通过李清照的菊花意象使人们看到儒释道文化对人心灵世界的征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生活的三个时期分析其词作的意象衍化,并从社会和历史的层面探究李清照情感及心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中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在李清照前期词作中并非影响最广的,编者之所以把《醉花阴》和《声声慢》编在一起,除了凸显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不同风格外,其意象选择上有许多共同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南渡前所作,抒发的是贵族少妇的闲愁;《声声慢》是她在国破家亡情况下的晚年之作,是凄苦孤寂生活的淋漓体现。《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作的相同意象有酒、黑黄花、黄昏、风等,但传达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韵。  相似文献   

5.
酒历来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李清照虽为一介女子,但她的词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酒的佳篇。“酒”是她词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女词人借助酒来倾诉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本文结合其创作历程,对其词中“酒”的意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一生的词作中,运用了许多花、酒、梦、雁、梧桐、雨等意象。南渡前后所选用的意象的不同,是她心态的主观反映。在众多的意象中,以花、酒两个意象最能体现其前后期词风的转变。南渡前的温柔淡雅、清丽婉约被南渡后的凄怆悲楚、浑厚苍凉所取代。由这些意象的转变,可以看出李清照独特的心路历程和轨迹。  相似文献   

7.
何治清 《教师》2008,(8):111-112
李清照的词作中频繁地使用“酒”的意象,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却各不相同,纵观她不同时期词作中的“酒”,既可了解她独特的一生。又能走近这位性格繁复、志趣高远的古代女词人。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命途多舛的一生留了诸多饱含悲剧意识的词作,词人用残缺愁苦的意象来倾吐心中悲苦,呈现出独特的哀婉格调,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韩彬 《考试周刊》2007,(5):32-33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被推为“婉约之宗”,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抒情艺术更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从李清照词作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技巧三个方面来谈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东晋哲理化诗歌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以诗演理的理语诗,二是缘理赋诗的理境诗,三是引思入诗的理趣诗。哲理化在诗歌中表现的层次不同,其艺术价值和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中对它们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元结诗歌的散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结是唐代第一个大力“以文为诗”的作者,其诗歌的散文化程度大大超过后来的韩愈。本文把元结的近百首诗分成三类,分析“以文为诗”在三类诗歌中的不同特色,进而把元结的“以文为诗”跟韩愈作比较,以突出元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小静 《海外英语》2011,(8):314-316
John Donn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etaphysical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Song and Sonnets are love poems which express Donne’s love outlook and his attitude towards woman. In Song and Sonnets, the most well-known poems are: "Song" ("Go and Catch a Falling Star"), "The Flea," "The Sun Rising" and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 This paper divides his love poetry into three kinds. Through close reading, on one hand, we can understand him and his poems better;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explore his love outlook better.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思想笔触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辛酸苦难,从而显示出他的诗歌作为"诗史"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同时,杜甫也写了为数不少的山水诗,透过杜甫山水诗那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借助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视野,我们可以尝试去探索和体会深藏其后的诗人那丰富多彩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5.
伏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5):38-41,47
齐鲁书社出版的《铁云诗存》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刘鹗诗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引起学界的重视。《铁云诗存》存诗仅113首,却颇有研究价值。其诗大体可以分为忧民诗、记游诗、太谷诗、风情诗。文章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认为它们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颇具诗史价值、伦理价值和史料价值,从中可以管窥同治、光绪年间的士风与世风。  相似文献   

16.
"无事"作为寒山诗的一个意象,最能体现出寒山诗中闲适安然的境界。"无事"之含义是随着"事"的意涵不断变迁而变化的。寒山诗中的无事,融汇了佛道两家对于无事的理解。寒山诗中的"无事"意象一方面表现为对生死之事的彻底理解,从而成为歇心意味上的无事;另一方面,寒山诗在体认心性时,重视其中所具有的在世意趣,由此表现为任运意味上的无事。上述两方面,揭示出了寒山诗逍遥自在感的生成过程和理解寒山诗的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17.
岁时节俗,是人们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及时代文化最集中的汇聚点。魏晋南北朝节日时俗充满着独特的时代特征。上巳节(三月三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三月三日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三月三日诗分为两类:一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上巳节作的诗;二是专写上巳节日的诗歌。通过诗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情趣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偶和对仗(一种比较严格的对应),经常使用,以反映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双方.把对偶、对仗,"形""神"兼顾地译成英语,是相当困难的.汉语靠"意合"理解,较少词语可含蓄颇多意蕴.英语讲究"形合",要求词语间形态的关联.往往因诗词的委曲宛转、引起误解以致误译.  相似文献   

19.
诗人李白善于运用数词来表达夸张的效果.在英译李诗中模糊数词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原诗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中英文表达方法的异同以及古今文化的差异,灵活处理模糊数词.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我们可以从徐志摩的学养、个性、气质等方面探讨“云”意象在徐诗中反复出现的原因;通过对其几首代表性诗歌的“云”意象的分析,来感受徐诗的浪漫、抒情、飘逸、灵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