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错了。一年前我离开了互联网。我认为互联网的世界毫无意义,因为互联网我变得"黔驴技穷",它在"腐蚀我的灵魂"。一年来,我不再点击页面上的"大拇哥",而是用更形象具体的方式"在网上冲浪""检查电邮"或是"喜欢"某种事物。如我所计划的那样,我成功地保持着"离线状态"。我不再受到互联网的束缚。而现在,我本应告诉你们"离线生活"如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2,(3):61-61
<正>我要百分之一爸爸买了一个哈密瓜,儿子叫来了两个小伙伴分瓜吃。一个说:"我要二分之一。"另一个说:"我要三分之一。"儿子最后说:"这瓜是我爸爸买的,我就多吃一点,我要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您知道什么是"兰台"么?我以前也不知道,是李姐告诉了我。她对我的引导,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兰台",也改变了我事业的轨迹。"林飞,你帮我把这个年报数字填一下,我眼花了,看不清楚。"李姐说完,擦了擦她的老花镜,费力地看着电脑上的数字。"好勒,你歇会儿,我来做吧。"填好后,我看李姐桌子上有本《兰台世界》,饶有兴趣的翻看。"林飞,你知道‘兰台’是什么意思么?"我想了一会,摇了摇头。李姐说:"我  相似文献   

4.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5.
发现看美女流鼻血不是右手的创造,将流鼻血归功于"解内衣比赛"则是右手的发明。如果说这世上有人尖子这一说的话,画画的右手无疑是其中最尖的一个。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屑小众生身上的屑小全被这小子逮个正着,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意思。我称呼"这小子"是不合适的:右手比我年长,在他心里,我是他"老友"。右手说他选择我做他的书,是因为我比之前找他的出版人"加起来"还要强。我估计他是抬举我,或者说我更懂漫画兔的意蕴所在,以及我坦荡得让人乐意信任。开始合作后才发现,在地理距离  相似文献   

6.
刘毅 《新闻战线》2012,(8):65-66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实地探访"天下第一站"——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气象站,采写了《西藏安多:海拔4800米的守望》。雪域高原守望者们的故事,感动了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什么,"她"能给我带来什么——20年前,我不知道。就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却已把我们合为一体,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如此清晰的印记。"她"的莫测带给我夙兴夜寐的辛苦,"她"的压力带给我辗转反侧的思虑,有时想想,没有"她"的  相似文献   

8.
在20多年前,有一本被称作为"朦胧诗"和"新生代诗"的诗集深受我的喜爱。特别是其中的顾城那两行经典:"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2,(10):82-83
"我点燃了烈火却又将它扑灭,为此,我受到了上帝永久的惩罚。那烈火,当然就是你。"——理查德·伯顿"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相信我是一个被命运安排好的孩子,如果这是真的,理查德·伯顿无疑就是我的宿命。"——伊丽莎白·泰勒  相似文献   

10.
黄楚九是我从未谋面的曾外祖父,我是在他离世近二十个年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而当时对他的所谓了解,则是来自张贴在父亲单位还有居所外墙上的大字报.无数触目惊心的字眼,至今仍然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奸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不劳而获者"……我实在不愿--回忆这些不堪人目的字眼.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公,也被那些造反派"顺理成章"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甚至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因为黄楚九的长孙黄绍组在台湾……我也自然被列为"黑五类",再加上我"划不清界限"而被认定不能成为"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我的"阶级立场"遭到拷问,说我不能背叛自己出身的"资产阶级",说我不肯坐到"无产阶级"这一边.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怎么就会影响了我的"阶级立场"?而他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1992年9月,我从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调到湖北日报社工作。当年,我已过了四十岁的生日。 民间讥笑学业起步太晚的人,有句话是"四十岁学吹鼓手"。于我,这话确实再恰当不过了。 记得在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我曾对着我坐的那把椅子"呆"了好几分钟。"呆"什么呢?心里发怵,怕在这把椅子上"坐不稳"。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我觉得非常好,很有必要。新闻宣传工作对媒体人要求很高,通过"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导新闻工作者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认识、提高素质,方法很好。"大讨论"很有必要,我认为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正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  相似文献   

14.
正"格格"是满语对未出嫁女子的称呼,汉语直译为"姑娘"。满族人日常使用时无论身份贵贱,未出嫁者都可称为格格。清朝时期是满族贵族女性的封号之一,近似于汉语中的"夫人"。我的童年乌拉街是我的家乡,"后府"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孩提时代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摇篮,我在那里快乐地度过了我的童年。"后府",是曾祖父留下的私人府邸。"后府"占地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有庭院、西花园,东、南园子,是东北典型的二进四合院。  相似文献   

15.
18年来,我把应县南河种镇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联系点成为我新闻工作的亮点,让我感动,让我收获。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并且坚持18年和应县一个叫做"南河种"的蔬菜大镇保持联系,作为抓"活鱼"的联系点,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灌水了吗?"早晨我的QQ刚刚上线,就有几个闪动的"头像"朝我打了这个招呼。我告诉他们"我今天没有心情‘灌水’,倒是‘坐了几个沙发’"。"灌水"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  相似文献   

17.
入伍以来,我先后被授予"优秀地方大学生排长"、"优秀机关干部"、"优秀教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得益于自身"悦读"习惯,读书看报成为我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助我由"青年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排长".2000年我这个昔日地方大学生被任命为某团排长,而我学的是党史、法律专业,当排长虽然算不上艰辛,但因学用不"对口",总感到在工作上不能游刃有余.可我岗位工作、读书看报两不误.  相似文献   

18.
网开新生活     
两千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今天,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说:"给我一个鼠标,我可以点平整个地球。"因为互联网,世界变成平的;因为互联网,生活更加多元。短短十几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2,(2):59-59
<正>亲戚要玩斗地主一个亲戚买了电脑,打电话过来说想玩斗地主,问我怎么弄。我问:"你是玩联众的还是QQ的?"他说:"联众吧,我有联众账号。"我说:"你打开浏览器。"他问:"浏览器在哪?"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我在西北一个煤矿子弟小学读书,语文老师要求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作文.我写"我想当编辑"--当时并不知道"编辑"确切是干什么的,只觉得"编辑"是个和书报有关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