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学术交流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本文拟探索引文国际化与被引量之间的关系,力图回答良好的国际视野是否有助于提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这一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设计/方法]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选取管理学、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的181,406篇CSSCI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引用外文期刊论文的数量、学术质量、学科领域、时效性对论文被引量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控制了文献类型、期刊声誉等若干可能影响论文被引量的因素后,发现样本论文的引文国际化水平对其被引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引用外文期刊论文的数量越多、平均学术质量越高、学科专属度越高、平均时效性越强的论文具有更高的被引量。[创新/价值]证实了国际视野有助于提升中文社科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被引生命周期的期刊被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期刊被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提出被引生命周期的概念和被引比例的指标。基于该指标,研究发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SIST)、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JIS)和Scientometrics 3种期刊在被引生命周期内的被引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JASIST发表的论文在前半个被引生命周期内被研究人员引用较多,Scientometric发表的论文在后半个生命周期内被引用较多,JIS发表论文的被引情况则在整体上与Scientometric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从主题视角对环境科学领域的零被引论文进行分析,对比零被引论文与高被引论文在文章内容、外在指标方面的不同,揭示零被引论文存在的原因。[方法/过程]首先,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国内环境科学领域的260篇高被引论文、907篇零被引论文的摘要进行PLDA主题识别,然后通过主题相似度计算发现主题间的关联,以主题热度作为内部指标,发文时间、发文期刊作为外部评价指标,最后,把论文主题内容与外部指标结合进行零被引与高被引论文之间的相同主题、不同主题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在研究主题相同情况下,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是影响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因素;在主题不同的情况下,论文研究的主题内容是导致零被引论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被引次数的引文分析无法直接揭示论文的研究内容,利用关键词或从标题、摘要和全文中抽取的主题词很难客观反映论文的被引原因。本文以碳纳米管纤维研究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引文内容抽取和主题识别,经人工判读验证: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文识别的核心主题能够较好地揭示高被引论文的被引原因(引用动机),而且与论文的研究内容相符合;与基于全文、基于标题和摘要的主题识别相比,在引文内容分析基础上识别的主题具有更好的主题代表性,能够有效揭示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重要补充。本文的实验表明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文主题识别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图4。表4。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利用期刊零被引率对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零被引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论文零被引的一些原因。[方法/过程]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期刊零被引的计算方法,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国内1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零被引率。[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14种期刊的零被引率整体较低,反映出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大部分被研究人员所引用;②根据13种期刊零被引率分布状况,可以将其分为"锯齿型"、"W型"、"下滑型"3种类型。③论文零被引的主要原因是选题太偏和有些研究主题不属于图书情报学领域。虽然研究了国内部分图书情报学期刊零被引情况,但研究方法和一些研究结论对于其他学科期刊的零被引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对期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索论文未被引现象是引文分布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有利于丰富和扩展计量学的研究范畴,也有利于识别文献未被引的产生机制和最大限度避免科研资源浪费与提升科学交流效率。[方法/过程]以CSSCI为来源数据库,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样本学科,随机选择200名学者为样本,获取这些学者的第一作者论文及相关引文数据,以6年为计量时间窗口,依析取的8个外部特征因素计算不同分组的未被引率,采用非参数方法检验各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结论]8个外部特征因素对论文未被引都有显著影响,其中作者所属机构的影响相对较小,作者发文时年龄与论文篇幅的影响相对较大,作者发文时职称、作者数量、参考文献数量、关键词数量、基金类别的影响程度大致相仿;各因素的未被引率在前3年的变化较为剧烈,后3年变化较为平缓;各因素未被引率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影响平稳性也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建合 《编辑学报》2010,22(6):562-564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统计源,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编辑学报>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据库共收录<编辑学报>1989-2009年原文3 508篇,被引文献2545篇,被引率为73%,总被引频次为1万5 863,单篇最高被引频次71;较少的论文拥有较高的被引频次,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前100篇高被引论文中,栏目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是<理论研究>(46篇),个人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是游苏宁(6篇);前10篇高被引论文每年都在被引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齐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4):114-122
[目的/意义]首次被引速度是反映文献及其作者或承载期刊的影响力的重要维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被引情况。尝试通过一些改进工作克服部分现有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如评价结果区分度过小甚至错误、应用受限,以及不适应出版周期缩短的现实趋势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引用详细信息考察从计时单元细化进行指标改进的可行性,对现有研究中的两类指标进行改进,提出评估首次被引速度的新指标:S类指数(包括SF、Sz指数)和FM指数。考虑到要达到一定的数据量特定学者的发文时间跨度通常相对较大进而数据特征更为丰富的特点,选择他人同主题研究中的我国图书情报与文献学领域10名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在CNKI引文数据库中获取324篇文献的首次施引文献,基于"被引-首引文献对"的年度或月度的时间差进行相应指标的计算。[结果/结论]从10位学者的新旧指数的评估结果看,相对于现有研究指标,新的FM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区分度及精细度的提升;新的S类指数具有与h指数相近的评价效力,同时其计时数据的客观、稳定的特性使其具有比传统S指数相对更大的应用空间;而且原始数据的获取对数据库没有过多要求,仅需进行一些数据处理和运算的编程工作,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期刊学术论文的被引缺失研究——以情报学期刊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德俊  孙振  庄重 《图书馆论坛》2012,32(3):175-180
学术论文被引可以为学术论文质量的判定提供依据。论文以部分情报学刊物中被引缺失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引文数据库》网络版为统计源,从数量比例、篇均引文率、被引缺失论文的基金论文分布、被引缺失论文的研究主题等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期刊的被引缺失论文指标应纳入期刊评价体系,并从稿源选择、学术研究规范培育、期刊间合作等视角提出提高期刊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的幂律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更深刻地理解h指数的特性,收集了学者、期刊、研究机构、大学和国家5个层面共8组h指数以及论文被引指标数据,实证研究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指数与论文总被引C之间具有形如h=Cb、幂指数b介于0.360到0.420之间的简单幂律关系,论文总被引C的增量对于h指数的增长具有规模效应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高校实施"双一流"推进学科开放竞争背景下,刻画档案学高被引论文主题结构对于认识档案学科竞争力和图情档学科整体竞争力十分重要。[方法/过程]在述评档案学科竞争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主题、演化和引用结构方面对档案学CSSCI来源期刊近年的高被引论文统计分析,刻画档案学科结构进而评价总体竞争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档案学高被引主题集中在档案工作和学科建设领域;档案学理论、档案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应用三大主题篇均被引位居前三甲,但总体规模相对不足。上述结果表明,档案学科队伍总体发展相对不均衡,档案学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档案工作研究,而对更具竞争力的档案学理论探索和影响学科发展的新兴技术主题研究规模不足。未来提升档案学科竞争力需从增强图情档学科整体竞争力出发,实施统筹划分学科方向并优化学科结构,重构核心领域竞争优势,基于学科融合与开放战略提升档案学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信息源,统计分析了山西省各高校图书馆2000年至今发表的全部论文中的高被引论文,从引文频次、年度分布、引文著者、机构、来源期刊以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开口研究,旨在揭示近10年山西省高校图书馆高被引文献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为高校图书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论文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分析和研究环境/生态学科的现状及国际学术合作情况,旨在了解我国在该领域范围内的优势及不足,为我国未来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活动以及国家合作方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2009—2019年WOS核心数据库中的5640篇环境/生态学科高被引论文为数据源,对时空分布与影响力进行计量分析,同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结构,探析合作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环境/生态学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研究呈现积极上升态势,各国间知识流动日益频繁,但国家间合作分布异质性明显。中国在该学科高被引论文发表数以绝对优势占居领先地位,但论文国际合作比例偏低,未来需要加强论文的原始创新,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被国际临床指南引用,作为追踪学术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的一种重要指标,已用于多个国家科技评价中衡量医学研究影响力。但我国尚未有研究探讨医学领域研究成果被临床指南引用情况及论文特征。[方法/过程]本研究以呼吸病学领域为例,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国际临床指南,通过背对背方式对论文被指南引用性质和研究类型进行注释,应用文献计量法对引用情感、引用论文的年龄、研究类型等被引论文特征进行分析。[局限]本研究仅分析了成功被临床指南引用的论文,而已经发表的与分析指南所涵盖的主题潜在相关但未在临床指南中引用的论文数量尚未得知。[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临床指南引用的论文知识周期中值时间为4年,93.55%为临床研究,100%为正面引用和中性引用,13.86%发表在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的期刊,51.49%被基金资助,63.89%为国内合作。本研究所揭示的指南引用论文特征将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影响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学术竞争力被普遍认为是衡量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图书情报学(简称"图情")高被引论文的内容结构特征阐释图情学术竞争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其成因。[方法/过程]融合社会分层理论、市场效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提出学术竞争力模型,构建"体裁-学术规范-社会效应"内容分析框架,利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图情重点期刊2009-2013年80篇高被引论文、6552条引文开展内容分析。[结果/结论]高被引论文之报导型、基础型、应用型和综述型的体裁分布依次为78.8%、3.75%、10%和7.5%,且报导型以图书馆职业研究为主;高被引论文职业实践效应明显,基础社会效应相对不足。上述发现表明,图情学科学术竞争力不足跟论文的体裁结构和社会效应水平紧密相关,职业化是导致学术竞争力不足的根源。因此,就教育层面而言,推进学科转型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开放存取论文下载与引用情况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论文引用、下载数据,对开放存取论文被引用的年代分布情况、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开放存取论文达到被引峰值的时间在延长,互联网并没有加快开放存取论文的老化,反而有延缓之势;②单篇论文的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③应用性、综述性论文更容易出现"高下载低引用"现象;④从长期、整体角度来看,开放存取论文的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呈现正相关趋势;⑤被引频次侧重于反映开放存取论文的内在质量,下载频次则反映外部评价指标(可识别性、可获得性、传播速率等)。图3。表2。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17.
选取CNKI数据库中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各100篇,作为本学科的高影响力论文,分析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提出了高被引论文新颖度、被引响应时间等概念并加以测度。研究发现:高影响力论文在发表后5—10年间的引用频次相对较高,两个学科的差异不大;具有指导性、方法论价值的论文更有高被引的可能;探索问题广泛、细致、深入的综述性论文有高被引的可能。两学科的差异在于: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相对集中,情报学研究跨学科的性质更为明显;图书馆学实践性特征较明显,情报学多体现出纯科学的特征;情报学文献的被引老化时间要长于图书馆学;两学科就共同关注的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角度不完全相同。图6。表2。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论文引用专利的“反向引用”也是科学与技术知识关联的重要体现。针对现有“反向引用”研究的不足,分析中国专利技术对世界科学研究的影响。[方法/过程] 搜集整理中国专利被世界科学论文引用的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反向引用”的引用频数、技术关联度、引用时滞及技术循环周期等指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反向引用”网络,探讨技术领域到科学领域的知识流动情况。[结果/结论] 中国专利技术对世界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科学与技术的双向互动在化学领域体现的最为明显,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领域较多地吸收了专利知识,技术关联度较高。前1-4年的技术对当前科学影响最大,中国专利被科学文献引用的循环周期较短,平均为4.69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针对60年间作者引用行为演变的分析,了解引文评价的局限性,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方法/过程] 通过对1957-2017年物理学和哲学代表性期刊的280篇论文的3 314条参考文献和5 222次引文进行识别,判断和统计其在不同年代的引用特征,并讨论引用行为的演变趋势对引文评价的可能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如下结论:一是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载体类型和年代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篇均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文内平均被引用次数、论文的引用认同和引用深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二是引用行为的变化,使得引文分析作为学术论文评价的依据受到质疑。论文篇均参考文献量的增长以及深度引用与负面引用比重的下降,使得引文评价的参考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