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空间和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责无旁贷,同时也是对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方法/过程] 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设立院史馆促进公共知识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有机融合的实践经验,探索提出融合策略与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图书馆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点在于:①兼顾"内融合"与"外融合"策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参与职能;②完善关联集成研究,实现资源、服务、推广等全方位融合;③基于空间融合,完善图书馆教育职能,构建终身教育基地;④融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塑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新模式;⑤完善移动端服务,提升基于场景的智慧文化服务;⑥促进多元交流合作,推动文化服务资源共享;⑦完善融合模式及共享机制的研究,实现基于资源合理分权分域的共建共享、合理使用以及数据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中引入知识治理理论,使得复杂的服务质量优化问题获得更本质的理解和更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知识治理理论为支撑,对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进行分析与探讨,设计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借鉴和探析知识治理机制,构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优化机制,主要包括优化的环境、优化的目标、优化内部动能(治理机制)、优化外部动力和优化过程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与引文追溯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内容详读与分析,分别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主题归纳。[结论/发现]将国外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潜力与局限、旅游服务、旅游模式、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测评五个方面;将国内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关系、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资源建设、服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五个方面;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发展建议。[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国外研究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通过政策计量视角观察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环境全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设计,提供政策、研究、实践等板块之间进行比较的思路与资料库。[方法/过程] 收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形成样本集,利用机器自动抽取和人工规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标引,构建政策类目框架。[结果/结论] 对政策类目框架中8个一级类目组及24个一级类目进行描述,阐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内容主题。以内容主题为分析单元,可以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理论研究、机构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集成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各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多源异构数据,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成架构。[方法/过程] 在充分分析公共文化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对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分析,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设计公共文化大数据集成的架构。[结果/结论] 提出一个由数据来源层、系统集成层、数据融合层、存储层、应用层五个层次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集成架构,并对其中的采集、存储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已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学界形成了系统性整体的研究框架,从供需结合辨析供需失衡、从总量、结构和空间表现供需失衡、从“供不适需”探源供需失衡、从“以供适需”突围供需失衡、从供需契合开展绩效评估五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为拓深此研究和指导实践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但是这一框架以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为主导逻辑进路,容易造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管理的失语。在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研究需转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供需两侧互动研究上,突出需求侧管理,从而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建 《图书馆建设》2023,(4):135-142+165
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组成内容。从“制度—生活”视角看,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表现为由政府主导建构现代公共文化制度,并使制度进入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以塑造良好公共文化生活的状态与过程。自“十一五”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治理形成了以渐进求突破的制度进路,并积聚了显著的制度优势;但也面临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治理能力挑战与获得感不足等的治理效能难题。对此,政府应以制度生活互融、城乡融合分治、供需双侧驱动增强源头治理、均衡治理及精准治理能力,进而助推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考核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估机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文化馆第四次评估定级、2016年博物馆评估等考核实践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考核评估存在评估指导法规缺乏、评估实施主体单一、评估运行规范缺失、评估结果反馈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加强评估法规建设、构建多元评估主体、完善评估运行机制、优化评估反馈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潇源 《浙江档案》2023,(12):39-42
公平获取档案信息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促进全民均等共享档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档案馆的内在价值目标。在对相关概念界定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档案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其中制度保障机制是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保障机制是引擎和助推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内生动力;标准规范机制是重要手段;供需信息对接机制是逻辑起点;考核评估机制是重要保障,这六个机制共同构建出公共档案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整体协同、一体化推进的实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探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供给优先序,从用户需求视角优化其服务内容,丰富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方法/过程] 在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现有相关研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炼27项服务项目,并运用KANO模型分析法,结合混合类分析与Better-Worse系数分析,识别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所属类型。[结果/结论] 用户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涵盖3项魅力型、16项期望型、4项无差异型、4项混合类型,对此应从升级混合类型服务内容供给、重点关注期望型服务内容供给、扩大魅力型服务内容供给、调整无差异型服务内容供给4个方面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优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有效对接用户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调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把握村民心理。[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衡南县两处村庄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采用走访观察、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的方法收集原始访谈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结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负面的环境因素、服务供给、个人因素和服务需求使得村民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率极低、认识趋向消极,两村存在着基础利用条件不佳、供给不到位、宣传力度不足、规划管理不合理、知晓度和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转型与超越,以制度逻辑考察有关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利用文献调研法探索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制度内涵及外延。[结果/结论]理事会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法人制度效果有限、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和科层制度根深蒂固等;制度逻辑下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明晰主体权责、厘定治理边界,完善利益分配、重塑治理格局,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治理行为,推进信息公开、开放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因此,十四五时期关于文化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需要从管理逻辑转向治理逻辑,多主体协同供给进而优化供给结构,激活乡民主体性提高参与度和获得感,采用全媒体供给增强供给能力,全方位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视野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有利于形成公共文化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参与度和满意度,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求错位,阻碍了农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有效参与.文章从公共治理视角出发,探讨公共治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供给效率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方法/过程]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8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效率进行分析,通过ArcGIS深入剖析供给效率的空间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供给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综合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省(市区)间差距较大,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牵制能力弱于纯技术效率。②供给效率整体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其中:综合技术效率呈"南北低中间高,西低东高,南北与东西均较为平缓"的走势;纯技术效率同综合技术效率的走势相近,但在东西方差距较为显著,呈由东向西递减规律;规模效率在南北方上呈“由南往北递增”的态势,东西方上呈倒“U”型分布。③供给效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信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移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普及率,且两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厘清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的时空分异现状与特征,旨在指导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工作,帮助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方法/过程] 运用全局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进行测度,采用 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结果/结论] 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总体差距整体上呈缩小态势,超变密度构成了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估计表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水平在考察期内略有上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较高的省份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差距正逐渐扩大,且全国和西部地区的两极分化趋势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对改善公共信息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均有积极意义。但与政府单一服务模式一样,在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的组织运行中也可能产生一系列风险。[方法/过程]文章对社会共治中可能出的公共信息服务碎片化风险、偏离公共性风险、主体选择风险、责任解构风险、服务安全风险等风险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建立整体性治理机制以减少公共信息服务的碎片化、明确公共信息服务风险的政府责任与问责设计、研判社会共治中安全风险来源并重点管控新型信息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结果/结论]认为通过上述方法与过程可以实现对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扩大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