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意义] 持续、有效地开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利信息服务,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运用比较分析法对美国专利与商标资源中心(PTRC)高校图书馆和中国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的专利信息服务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结论] 借鉴美国PTRC实践经验,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路径:合理定位专利信息服务范围、高度重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切实提高专利信息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利用率、多途径加强专利信息素养教育、深入开展专利信息咨询服务、多渠道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多方合作开展深度专利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为满足决策者对企业专利质量评价过程中希望降低外部因素影响,凸显稀缺性指标导向作用的需求,对基于自适应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过程] 该方法根据企业专利情报数据的分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降低数据分布集中的指标权重,提升数据分布离散的指标权重。[结果/结论] 实现弱化外部因素影响,凸显稀缺性指标导向作用的目的,同时使定量评价更为科学合理。以北京市海淀区6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报数据为例,检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对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专利分析方法及制约技术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今后有效识别具有转移潜力的专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针对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国内外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的相关成果以及制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二元语义分析法和TRIZ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制约专利技术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专利价值或专利质量。未来识别技术转移潜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专利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效果;研究企业与大学专利转移行为的差异性;建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帮助技术转移人员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提高专利交易效率,促进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法/过程]以我国11所一流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法律、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方式四个层面设计解释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研究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影响因素。[结果/结论]转移转化方式这一因素对高校专利转移价值的影响程度要显著强于技术、市场和法律因素;同族专利数、发明人数、文献页数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申请人数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四个变量回归系数显著性不受市场、转移转化方式因素的影响,是评价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较为稳定的指标;不同转移转化类型、不同定价形式、不同组合交易方式的专利,其转移转化金额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从法律、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方式四个层面对高校专利转移技术转化价值进行评价的可靠程度在逐年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旨在对大量的中文专利实现快速分类,满足专利审查以及情报分析等工作的要求。[方法/过程] 结合专利文本的固有格式以及存在多个IPC分类号的实际情况,将多示例多标签学习应用于专利自动分类中,在介绍几种经典的多示例多标签模型的基本原理之后,将这些模型运用于中文专利IPC分类号的确定。[结果/结论] 实验证明,多示例多标签模型适合运用在专利的自动分类中,并且从Average precision、Hamming Loss、Ranking Loss、One Error、Coverage、Training time等指标分析可以发现,MIMLRBF模型能快速、准确地运用在中文专利IPC分类号的确定中,为大规模专利的自动分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专利技术相关性研究对专利分析、专利管理等意义重大。综述专利技术相关性研究的典型方法,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在界定专利技术相关性概念的基础上,对专利技术相似性和专利技术互补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研、归纳与分析,评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专利技术相似性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基于专利分类、专利引证和文本挖掘3种,且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当前专利技术互补性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方法有待丰富;专利技术相似性和互补性的协同研究不足;专利技术相关性的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了解专利与产业的映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整理归纳专利与产业的分类体系,分别阐述国外与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的研究现状,对比并总结其主要映射方法。[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早于且成熟于国内研究,映射方法主要有基于专家判定、基于交叉检索和基于概率计算3类,最后,指出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对下一步国内专利与产业映射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采用hLDA从专利语料库中抽取层次主题,以描述隐藏在专利文本中的技术结构,并基于层次主题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技术演化分析。[方法/过程] 从专利术语中获取闭频繁项集,并基于此建立关联规则网络来度量术语的重要性和术语间语义关系强弱,进而对语料库进行重构,并对不同时间片段的专利集合进行层次主题结构抽取。[结果/结论] 将本方法应用于硬盘驱动器磁头领域的专利数据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技术演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技术专利研究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全面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的技术核心点,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在传统GEM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技术专利为核心,将产业环境作为单因素加入专利GEM模型中,形成专利GEM-S技术竞争力模型,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专利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专利GEM-S技术竞争力模型不仅专注于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的发展,而且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能全面地认识产业集群的技术竞争力。引入产业环境作为核心单因素,弥补了专利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为技术专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从专利分类修订角度研究技术演化,为技术演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首先根据IPC分类表H部2009-2018年的修订情况,总结出新增分类、删除分类、类内转移分类、类间转移分类4种修订类型。其次针对分类修订后产生的过档文献提出基于Word2vec+TextCNN模型的过档文献再分类方法,使新旧版分类表通过再分类专利产生衔接。最后结合H部2009年-2018年被修订分类及再分类专利进行技术演化初步探索。[结果/结论] 专利再分类模型可有效解决过档文献问题,为专利再分类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可衔接新旧版专利分类表;结合IPC分类修订及再分类专利可分析分类修订中的主要技术演化方向,为技术演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科学有效地评价各类高校的科研投入与产出现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监督、管理与激励,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系统地检索国内外科研评价文献,参考现有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初步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校科研评价基础指标体系,并在专家咨询和调查后修改完善已构建的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研究构建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可从核心指标与拓展指标两个部分对同类型但科研实力不同的高校进行客观、合理、周期性的评价,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