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苏省黄埭中学周建男教师回答: 1.引导学生看书 对于课本,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有的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课本;有的认为书本很简单,没什么值得看;有的很少花时间去看课本甚至根本没有看过,就急急忙忙地做习题。就算是认真看课本的学生,也未必懂得怎样“看”,  相似文献   

2.
李明娟 《甘肃教育》2011,(14):70-70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有人说:“教材更像个引子”,而我认为,教材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路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序幕。其实,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社会,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我认为,日记教学正是承载这一重任之翼。  相似文献   

3.
计亚萍 《教书育人》2005,(12):38-38
在一次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上课“插嘴”现象的集体教研活动中,王老师说:“有的班学生的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总是打断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其他老师还举了下面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4.
胡祥明 《师道》2005,(8):23-23
今天的语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知识。”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能力。”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语。”  相似文献   

5.
雷洁 《甘肃教育》2003,(1):37-38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现象]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和采用。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了解,仅仅是“为合作而合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课堂散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①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一位教师教学《雪被子》最后一段,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个语段的有关词句后说:“小朋友,如果老师让你们表演,想想该做什么动作?请你们前后四人合作,想一想、做一做。”但四个小朋友不知怎么合作,有的看课本,有的坐着不动,有的举起双手左右摆动几下,表示“小麦苗在蓝天下跳集体舞”……持续了几分钟,原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上实验课时,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学生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说:“这是假的。”有个学生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13,(7):82-83
从一个教学片段引发的思考。 教师让四年级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能的转化现象。有的学生说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有的说电能转化为声能,如收音机等。教师对学生的表达非常满意,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声能能够转化为机械能。”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自信地回答说:“老师说话,老师让我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教师并没有反应过来问题出在哪里,就习惯性地表扬学生说:“很好!请坐下。”小男孩很得意地坐下,年幼的学生继续热闹地上起课……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11.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使学生不仅明白了“…  相似文献   

12.
林刚 《中学理科》2007,(12):85-85,104
在高三总复习工作的冲刺阶段,如何在最后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是工作在一线的所有老师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介绍复习经验时,很多老师谈到高三总复习后阶段时总会提到“应回归课本”,问题是“怎样回归课本?”“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总复习中一提到阅读课本,很多同学马上一脸的困惑.因为有的同学看完课本后再做习题照样不会,他认为看课本没有新的收获.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是值得教师去认真研究的.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最好的途径是先让他们“碰壁”,然后再予以方法上的点拨,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互动表现。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例子: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  相似文献   

14.
余文森教授在谈论有效教学时,常提到他听初中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课的教学经历。当课堂教学结束,临近下课时,教师问学生如何看待南郭先生。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虚伪的人,不学无术、装腔作势、弄虚作假,可恶!有的说南郭先生是个高明的人,察言观色、善于伪装,在齐宣王的眼皮底下竟然隐藏了很长时间……最后.一位小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冒出一句话让所有听课老师大为吃惊,他说:“老师,要是大家都肯帮南郭先生一把,他就不会滥竽充数了。”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也在场,告诉大家,这个学生就是班上的“南郭先生”,考试成绩总是最差,不能为班级荣誉出力,还拉班级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15.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6.
那天上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我想:下午的体育课要在室内上了。没想到了下午却阳光明媚,地面上的雨水都没有了,让我准备好的上课内容泡汤了。上课铃响了,我对学生说:“这节课的活动内容由你们自己选。”有的学生说:“老师,让我们自己拍球吧”,还有的学生说:“老师,让我们做运球游戏吧”……我看学生兴趣很浓,便接着说:“谁能把地上的球拍起来?”学生听后马上开始活动了,短短的几分钟里,大家很投入,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学生的“心”,让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这一学科。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某堂数学课的教学场景:满身粉尘的老师,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边奋笔疾书。而学生则有的自我欣赏;有的埋头苦读;有的飞鸽传书;有的谈古论今,还有的……教师怨学生太调皮,学生评价老师讲课太乏味,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18.
温莉 《山东教育》2009,(4):33-33
语文教学点滴录 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的注释。  相似文献   

19.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在刚才,我对学生说:大家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为争取较多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大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便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识字课。老师让学生用“蜂”字组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蜜蜂”,有的说“蜂蜜”,有的说“蜂王”,不一而足。老师对这些回答都一一做了肯定。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用“蜂”组成一个词——蜂鸟。老师有些迷惑不解,便让这个学生把“蜂鸟”解释一下。学生振振有词地说道:“蜂鸟是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跟大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细,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颜色。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老师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学生说:“我是从《科学画报》上看到的。”课后,老师查找有关资料,果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