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在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转变及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的主要指标。并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出发,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需求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最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标与企业创新指标进行比较,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二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型企业关系研究分析框架;二是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在分析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转变及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测度的主要指标.并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出发,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需求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最后,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标与企业创新指标进行比较,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二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型企业关系研究分析框架;二是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型企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考虑省市间科技指标的可比性与可获取性,结合广东重点及特色科技工作指标,以国家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为依据,设计一套广东特色的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最新统计调查数据对广东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加速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刍议创新型国家(省、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评价指标的研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欧盟创新记分牌的评估指标及结果,论证了采用国际上对创新型国家的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提出借鉴欧盟创新记分牌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或省份的评价体系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背景,本文评介了日本、韩国等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评价指标,同时对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其可借鉴之处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部省份甘肃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4个反映创新基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科技惠民及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事物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之所在。21世纪,大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然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之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目前,关于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大多是通过定性分析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指标繁琐、指标之间信息重叠问题。针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运用CITC、共同度、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筛选指标体系。确立了一套简洁、科学的指标体系,包含创新素质与创新业绩2个准则层;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科研项目6个因素层和29个指标层。  相似文献   

8.
利用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性4个方面对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将层次分析法的结果作为样本对其进行训练和测试,在此过程中选取安徽、陕西、广东等7个省市与江苏省进行对比,明确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成就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基于AHP-BP的评价体系可行,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在可持续发展发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调研、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通过优化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为量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KNN算法科学确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文章对企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测评人才创新活动情况,为相关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企业对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创新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而正确和科学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创新型企业评价多采用单一视角,且在评价过程中没有做到体现政府主导的同时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并且没有按照产业类型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划分。针对以上不足,首先,基于过程视角构建了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针对指标之间的模糊性、存在依赖和反馈关系的特点,以及体现政府主导作用,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确定三类产业(制造业、基础产业、服务业)创新型企业评价模型;最后,应用实例对创新型企业评价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国家创新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阶段和若干政策建议。指标体系包括创新体系、创新基础条件、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效率、创新效益、创新支撑引领功能、创新辐射示范作用7个方面共41个指标,一些指标均设置了阈值。我国应先选择一批创新基础好的城市进行试点,加大对试点城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先行先试"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并要加强对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试点的创新型城市也要努力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上来。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传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分析探讨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上,从评价原则、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合理设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的综合评价,以期为全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监测提供借鉴。以建立的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5个一级指标和84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准则层;福建省9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厦门市,第二梯队包括福州市、泉州市,第三梯队包括龙岩市、漳州市、三明市、莆田市、南平市、宁德市。最后归纳福建省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3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有效监测广东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借鉴国内外创新监测研究成果,立足广东科技创新新阶段,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方法,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广东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投入显著提高,创新产出硕果累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但仍存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创新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包括形成基础研究稳定投入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型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根本就在于其创新的特殊性,如何衡量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的主要目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共识性原理,建立了更具操作性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逐层分解,确定了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权重,为全面地评价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有效地组织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320篇创新型城市研究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创新型城市研究的演进趋势、内涵与构成要素、建设模式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脉络主要体现出初步摸索、稳固发展、深入推进和持续探索4个发展阶段,其内涵包括3个方面,构成要素包括创新基础环境、核心驱动力、创新实施主体、创新政策和创新目标5个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包括全面创新型、改进创新型和引导创新型3类,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强调创新内容、强调创新过程,以及强调创新合力和城市文化3类。最后明确指出了创新型城市研究存在内涵与评价体系脱节,且现有指标过多关注创新要素,而忽略了城市发展方面的因素等4个方面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A数据包络法,对广东与苏、浙、鲁三省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广东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其他三省,沿海四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均有待提高;广东必须通过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网络,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来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评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凌  陈劲  王飞绒 《科学学研究》2008,26(1):215-222
 在研究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创新经济、创新能力相关评价体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创新型城市发展建设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为我国当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帮助国内各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该指标体系包含创新活动产出效率、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创新体系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共计23个指标,凸显了当前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重点,为我国各省市的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理想的借鉴方案,具有较先进的理论发展内涵和较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4~2017年度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六个省市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大维度,构建区域创新型经济发展评价分析框架,对比六省市创新型经济表现,并对浙江省的创新型经济表现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成果市场价值不高、技术商业化能力匮乏是制约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最后,本文基于当前数字经济环境,提出适合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城市正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创新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基于动态视角,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指数,利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创新型城市内部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以南京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