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共性多,研究个性不够"是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病,也是学校心理教育需解决的难点和重点.心理学家把"个性"这个概念和"人格"视做同一语,并强调:性格是人格(个性)的基础和核心,个性的教育也就是人格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性格决定着人的生活和命运.民间谚语说得好:"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习惯;有什么习惯就有什么性格;有什么性格就有什么命运."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留守"子女的不良行为 1.性格曲扭行为.子女性格的形成虽有先天因素的遗传,但后天因素影响更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情感的缺失使他们心灵容易受到创伤;精神的压抑使他们内心更加孤独和无助.  相似文献   

3.
陈栩静 《文教资料》2008,(26):21-22
古希腊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在其剧作<美狄亚>中塑造的"美狄亚"这一著名弃妇角色一度因为"叛父杀弟"、"杀夫惩子"等行为背负上了"恶妇"的罪名,但这些看似有违中希道德的将人类的超常态特性推向极致的行为正是其性格的鲜明特征,失之则不成为"美狄亚",其形成亦是符合人类心理规律的.本文则试图从"爱"的角度出发,对其一系列残酷行为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一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说性格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性格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养成对性格影响也很大。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思考"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通过对"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我们认为:首先有需要,有了需要才有思维,有了思维才有行为,行为反复才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学生有了良好、健康的性格,就有助于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所有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己任.基础教育,更是一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事业.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情感、性格,有着各不相同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在教育数学活动中,我们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这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需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具体行为中.  相似文献   

6.
吴正 《甘肃教育》2014,(14):38-38
正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所培养人的性格标准、综合素质。班主任工作是复杂、多侧面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着重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耐心"与"示范"。一、班主任工作要有耐心1.耐心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意识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7.
从汉字看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文化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的国民性格、文化心理、行为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追本溯源,"和"文化根植于我国农业文明的土壤,肇始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卜禾.中庸之道是实现"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开展课堂教学原行为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科学教研组开展了教学原行为研究,下面以"纸的观察"一课谈谈具体的做法和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刻画孔乙己性格,在小说中五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描写,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写的是一个人,我们却可以从一个人看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工作."我认为"困难"学生不只是那些理解力差、记忆力差的学生,还指在思想上、性格上有偏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巴金创造了一系列男性"弱者"形象,如<家><春><秋>中的高觉新、陈剑云、枚,<雾>中的周如水,<寒夜>中的汪文宣等.这些"弱者"形象具有相似的性格--懦弱、忍让、忧郁.时代背景是这种性格的成因之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旧的封建腐朽思想与新生进步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家本位"等思想压抑着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个体性格中的惰性、体面意识和自卑感也促进了他们懦弱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说"洒"道"撒"     
"洒"和"撤"是一对近义词,现在媒体上常常混用,值得一辨.我们以为,"洒"和"撒"的相同点:"洒"和"撒"都是及物动词,都有自主和非自主两种用法.前者表示人的主动自愿的行为,如:洒水;撒化肥.  相似文献   

13.
个案: 刚刚担任六年级某班班主任,我便遇到一个令我头疼的女孩.这个女孩子的一些举动,可能会令许多人目瞪口呆.因为她特别崇拜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拘无束的"还珠格格",也因为她的一些我行我素的行为,所以同学们都戏称她为"格格",这个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的"格格"可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围城>中的方鸿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独特存在.方鸿渐总是走不出"围城",其悲剧命运主要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他的矛盾性格的形成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大家肯定知道这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几十个字,告诉我们的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还说"苟不教,性乃迁"。我想,这也是人人要接受教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多以铮铮铁骨的硬汉性格出现,他们刚毅、勇敢、正直、无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一"硬汉子"形象,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成熟完美的形象置身于我们面前,而是经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班上有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她的名字叫阿哲.新生入学的第二天,阿哲性格上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那天我们在操场上进行赛跑比赛,一说是比赛,孩子们可带劲了,摆着架势都想夺第一.轮到阿哲跑时,她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满脸疑惑的我询问了原因,她的回答却很简单:"我不会跑."耐心地鼓励她后还是无动于衷,我惊讶于这个7岁小女孩的与众不同,并牢牢地记住了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李艳 《教育导刊》2005,(5):25-27
孩子是独特的,其行为也是各不相同的.面对他们的各种行为表现,我们要做的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密切关注,尤其是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行业".幼儿的"问题行为",是指在幼儿身上存在的某些非常规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矛盾"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名人林语堂,始终是一位"边缘人物",他在理论上宣扬"出世",而在实际上不忘"人世",这种互相交替的生活态度,是他思想与性格矛盾的主要根源.他一生都漫步在东西方文化的结合部上,他用西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东方文化,又用东方文化价值标准来过滤西方文化.他的人生哲学是"中庸"、"闲适",但在政治这个敏感问题上,却走向另一极端,这是他性格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指出了影响人生的几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又因为是性格的表现,所以也有的说"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做操,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