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单杠练习是人体围绕着单轴做支撑和悬垂交替进行的园周运动,它在克服重力(单杠上没有慢起倒立那样克服重力的动作)和摩擦力方面(属于转动摩擦)要比其他项目小得多,故单杠练习的绝对力量要求不高,是男子器械项目中最省力的一项.由于它是悬垂项目,因而对肩、髋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并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时间、空间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单杠动作还有幅度大、内容多变(包括各种换握、转体和腾越等长短半径相结合的动作)、动作惊险而优美等特点,并能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所以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上:邓乙真副院长在体操系教学革新现场会上,号召要在全院掀起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运动.右上:四年级一班同学王骥创造的"滚珠轴承保护带".可以保获运动员在单杠上练习多种复杂的高级动作.右中:普修教研组教师创造的作单杠双挂膝下练习的保护带.右下:作双杠后空翻成支撑倒立动作时,用滑车保护带可以帮助运动员体会空中动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发展此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身体及肩关节超过杠前水平位置后两手同时撒手;团身后空翻越杠向左转体后右手先抓杠,然后左手抓杠时整个身体处于杠水平以上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向后大回环是单杠回环动作中最基本的运动技术之一.对于从事体操运动,并力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人,它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近年来,单杠运动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日本运动员塚原光男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成功地完成了"月空翻"动作就是其中的一例.迄今为止,体育科研的中心议题是"体力",像田径、游泳、举重等受体力因素影响较大的运动项目,即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至于与技术因素关系密切的器械体  相似文献   

5.
体操运动员和技巧运动员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灵巧.而每个运动员的灵巧程度大小,则决定于他的柔韧性.苏联尼·米·贝柯夫说:"提高我们身体各个关节活动性的练习,是成套的体操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柔韧性的大小.也就是说,身体各个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研究和比较我国优秀运动员尤雅男和罗马尼亚运动员蒂卡完成的“单杠直体前空翻转体360°再抓杠”的高难度E组动作,分析他们共同的技术特点和差异点.研究结果表明:该动作在杠水平部位两手同时撒手,直体前空翻转体360°后两手几乎同时抓杠,抓杠时身体位置也在杠水平部位,重心抛物线轨迹几乎垂直向上向下运动.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动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梁昆淼编的《力学》上册(修订版)[1]中有“单杠晚旋”一节内容。在该书第342页中讲到作空翻转体的运动员在领臂开始与终了时,运动员的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朝向。梁认为在运动员举手的一瞬间(即刚领臂开始到刚完成领臂动作的一段时间间隔),“运动员的纵轴和横轴是‘来不及’随运动员的转动而变化的。”这句话对不对?迄今尚无人提出争鸣。从事力学工作者以为这是空翻转体现象中的事实,也就相信不疑;而体育工作者以为这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物理系范北宸同志发表于《成都体院学报》1984年第3期的《论体操旋中领臂始、终时的身体方位》一文,指责笔者《力学》上册关于单杠晚旋的一节犯了超光速的错误,不得巳,谈几点看法。 (一)“单杠晚旋”一节的论题是什么? 范文的标题表明,企图使人以为讨论的问题是身体方位有无改变。但事实上,原来的论题并不是这个问题。 1977年,江苏体育科学研究所鉴于晚旋是难新动作,提出研究晚旋的力学原理,即运动员在腾空阶段不受外力矩作用如何获得纵轴转体的问题,并为此与南京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9.
帆板项目是我国参加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中的强项之一。由于近年来帆板规则的改变,尤其是规则允许比赛中摇帆,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对帆板运动员的摇帆动作及因规则变化对运动员身体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了研究和探讨,概括和总结了帆板运动员的摇帆动作,设计出了一整套帆板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练习,并已在国家帆板队的训练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这一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已由国家体委正式行文推广。  相似文献   

10.
帆板项目是我国参加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中的强项之一。由于近年来帆板规则的改变,尤其是规则允许比赛中摇帆,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对帆板运动员的摇帆动作及因规则变化对运动员身体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了研究和探讨,概括和总结了帆板运动员的摇帆动作,设计出了一整套帆板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练习,并已在国家帆板队的训练中予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这一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已由国家体委正式行文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体操等级中,三级是最具有普及意义的一个等级,它共有双杠、单杠、自由操和跳箱四个项目约29个动作.因此,自国家体委颁布了"男子体操等级运动员图解"及有关规定后,全国许多大中学校和各体育院系都相继开展了三级体操运动员的教学训练工作,一些大中城市还举办了专门的体训班及比赛.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性体操运动的开展,本文仅就男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从体操教学的反馈控制;男子三级大纲动作的序列;男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练习等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梁富亮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与技术特点,对于进一步发展此类动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目的 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击打目标,使对手猝不及防而得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下肢末端环节必须获得尽可能大的速度,这就要求下肢各环节要尽力向打击方向运动,而且身体其他环节必须以一定的配合特征协调配合.本研究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各环节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各环节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身体各环节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冯喆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冯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越杠再握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杠后空翻三周下,是当前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高难下法中腾空最高和空翻周数最多的动作.该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离杠瞬间具备足够大的质心速度和对质心横轴的动量矩,而这些主要靠运动员在该动作的准备阶段,即离杠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中获得.因此,研究单杠后空翻三周下准备阶段的生物力学,对提高动作质量,发展新动作,充实生物力学和体操基础理  相似文献   

16.
对中日两国运动员的形态、专项素质、技术以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从形态上日本运动员的体重略重于中国运动员,而中国运动员的身高则略高于日本运动员.两国运动员在专项素质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日本运动员跑的动作比较合理,在跑动时,髋和膝积极向前,身体重心前移的幅度比较大.中国运动员在跳远的空中动作比较合理.在力量训练方面,日本运动员采用大量的跳跃练习,但对练习的速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运动员现有的力量练习方法还有待改进.此外,中国运动员还应对跑的基本动作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后回环成十字支撑动作是一九六○年体操健将级吊环的规定动作之一,这是一个难度大和较惊险而优美的动作,在整套规定动作中占分最多,并且要求运动员在吊环上停止三秒钟以上。由此可见,每个运动且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除准确地和轻巧地完成这个动作以外,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要求运动员有强大的臂力与耐久力。因此运动员须单独先下功夫学习吊环的十字支撑动作以及作各种用慢力作的动作练习,以增强两臂肌肉的力量,然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4年苏州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肖钦、滕海滨完成的单杠特卡切夫腾越动作技术的比较分析,找出了两名运动员在振浪、越杠、再握技术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为二人以及其他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对此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把杆练习在艺术体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芭蕾舞训练方法之一的把杆练习,可有效发展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下肢及躯干力量,提高柔韧性、灵活性及协调性,增强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能力等。在艺术体操初期姿态训练,运动员动作纠错,打好徒手练习基础,帮助体会难度动作及柔韧素质训练等教学训练的各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物力学的手段对河北省部分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动作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技术动作做出诊断和评价,揭示河北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发现部分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技术问题,提高科学训练水平.通过对运动员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髋关节角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度曲线成双峰,而髋关节角度曲线为单峰,但运动员在抓举整个过程中有的环节角度不适宜,应寻找适宜的发力角度.而对身体垂直重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垂直方向上的最大速度比较大,运动员力量能力较好,但应注意掌握好技术动作的节奏性,加强技术练习,及完整技术的节奏练习,对成绩的提高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