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导学生在数学美中学好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完美形式和内在素质的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美,对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述如何挖掘数学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研究,挖掘蕴含在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数学美,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数学美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充满数学美,用数学美装扮生活。让学生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美,体会数学美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鹏  袁春长 《亚太教育》2019,(9):171-172
提到数学,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枯燥、乏味,但当我们进一步走近数学,会发现它并非如此,数学中处处蕴含着美。本文从初中平面几何概念和证明教学出发,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策略,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而以美促学。  相似文献   

5.
美无处不在 ,无地不有。问题是我们如何发现和看待它的存在 ,如何欣赏和审视它的价值 ,如何应用和发挥它的作用。由于徐利治先生的倡导 ,“数学美”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数学中的美有些玄乎 ,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样实在 ,是不好捕捉的美。但要搞好数学素质教育 ,必须对数学美肯定和认同 ,必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美的存在和价值。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美育 ,是我们数学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存在存在决定意识。美的意识美的观点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开普勒在发现著名的天体运动第二定律时说 :“数学是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李家槐 《中学生电脑》2006,(11):I0014-I0015
时下有一种误解,觉得数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图形难画,推理难写,公式难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细细品味,会发现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其中有符号、公式和定理的概括简捷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概念、定义的确凿深刻美;推理、运算的和谐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把教学内容与美育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呢?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情境导入中感受数学美,在探究新知中"发现"数学美,在解题训练中追求数学美,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数学美,在全课总结中反思数学美。  相似文献   

9.
数学与美     
美育,作为特殊的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学美的所在.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0.
美的事物往往让人心情愉悦,乐于接受,但美的事物往往是要有人去发现、去揭示,就好像如果没有听行家的介绍和讲解,我们确实不懂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一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中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其表现形式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和欣赏她的美。  相似文献   

11.
毛仕理:数学的内在美,是第一层次的数学美.它既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和造型的直观美,也不同于音乐中的音响和节奏的直感美.数学的内涵美瑰丽多姿,有简洁、对称、比例等种种表现.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的内涵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涵美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把数学美与舞蹈美有机地融于数学教学中,令学生产生愉悦感和探求欲,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学中的数学美与舞蹈美的融合,也会成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发现美、创新美的重要内部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数学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珂 《高等理科教育》2002,(2):32-35,65
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评价数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数学美的表现,数学美的类型等方面的论述和分析,充分展示了数学美,以期达到让学生认识数学美,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的鉴赏力及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成 《今日教育》2007,(3S):41-41
一、理解数学美和数学教学美 数学美是以数学在内容上、结构上和方法上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美和艺术美。它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5.
数学本身是美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精美痞言,简约形式,达到潜移默化欣赏数学之美的目的,通过有趣故事,蕴涵内容,激发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运用,刺激感官,诱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追求创新,产生灵气,更上一层楼,进入欣赏数学之美的境界;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体现在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忽略了数学美,就无法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美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注重课堂数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多讨论,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袁怡  李明洋  杨梅 《考试周刊》2013,(28):74-75
本文介绍了数学美的特征,并且研究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数学美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不少学生眼里,抽象、乏味、单调、枯燥成了数学的代名词,只是苦于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学数学、做数学题,因而学而无趣,学而无劲,难以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发掘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王国,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丰富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对称美以及奇异美等都是客观世界美的特征在数学中的反映.我们要认真地研究数学教学,探索数学方法,挖掘数学学科美的特征,展示数学内在美.1 挖掘数学学科美的特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果我们钻进数学的王国,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并非人们所说的“枯燥无味”,而有“引人入胜”的魅力.1.1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作为工具,数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因而十分引人注意.华罗庚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密,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给当代科学勾画出一幅五光十色的图画,因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愈发达,…  相似文献   

20.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发现美、认识美和运用美,赋予数学课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