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并不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素质罡一个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种素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文化素质不高会最终影响到一个人的总体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升学率是客观存在的,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就像工厂不可不讲利润一样。但我们要的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升学率,而不是舍弃大多数不能升学学生的片面的升学率。高升学率不一定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一定是伴随着较高的升学率。低升学率如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也不是素质教育。其次,不能把过去的教育全部都说成是应试教育,否则我们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彻底转变那种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这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是一个对基础教育本质要求的看法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要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一句空话。本期刊发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深层思考》一文,从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估、教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进行了 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很值得一读。尤其对那些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学校领导,以低效率高消耗为代价来实现“高分”的教师,以及那些自身素质不高而又不注意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会有更多的启迪。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学校变成乐园,把欢乐还给童年!  相似文献   

3.
以升学率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这一评价标准确确实实妨碍着幸福教育。(1)中小学生"带着镣铐跳舞"。(2)对弱势学校不公平。(3)多数学校多数教师都在忐忑中工作。(4)致使择校风越刮越猛。因此,必须停止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做法,代之以科学的"合格标准",把广大教师从使人压抑的评价标准下解放出来,让广大师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质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建飞 《教育探索》2000,(10):66-67
一 所谓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实际上,中小学教育中最不受重视的还是人文素质教育。其实,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也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即如何尽快提高我国教育者的文化、精神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教师继续教育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有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即过分注重科学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而忽视提高教师思想品德、审美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即只要发展科技素质,而忽视发展人文素质。这是一种忽略教师继续教育长远社会价值的短视行为。…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课业负担陕西蔡宗科,王康朝引起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如社会对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标准问题等,其中主要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给学校和教师造成的强大心理压力。要改变这一观念性的标准得有一个过...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是教育在社会各种利益和力量的作用下扭曲、异化的实践。"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发展,而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教育考试是维系教育公平的底线。"片面追求升学率"会导致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但升学率依然应该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不能把"升学率"推向"素质教育"的对立面,甚至不应该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是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是当今教育新形势下的必行之路 ,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 ,教师素质的高低 ,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强弱 ,是一所学校是否兴旺 ,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 ,由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尽人意 ,再加上“应试教育”兴盛 ,大部分教师把精力都集中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上 ,只顾埋头教学 ,不注意道德修养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只知道用时间加汗水去获取教学成绩 ,而不去精心钻研教材 ,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对一所中学好坏的评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有人说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人说是学校的教学设备,有人说是学校中考或高考的升学率,有人说是师生参与竞赛的获奖率,还有人说是培养各级各类名人的数量……我觉得把这些作为名校标准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是不科学的。名校必须是能够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学校。名校的教学必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信心,诱发学生  相似文献   

9.
邱文晶 《吉林教育》2000,(10):16-16
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首先要转变陈旧的观念,纠正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多少年来,学校领导在质量观、学生观上存在着旧的观念,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授课优劣的标准;对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也存在片面性,甚至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致使有些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质量=考试分数=升学率”是众多国人心中教育质量的含义,也是众多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不约而同的追求目标。然而,当学校把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看成是教育质量的核心加以追求时,不仅没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反而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损害了教育质量。其实,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只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外在功利性标准,教育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内在超功利性标准。教育评价在承认教育质量的外在功利性标准的同时,更应追求教育质量的内在超功利标准,让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生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课业负担现状与学生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尽管教育部一再下发减负通知,各省也相继进行课程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升学率""分数"还是教育行政部门衡量学校、学校衡量教师的主要标准。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主管教育的行政领导往往习惯于用高考升学率来评价教育质量,并把它做为考查教育系统干部政绩的标准;同样,校长衡量教师工作,往往也是看班级的考试成绩,而这些又往往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晋升职称、分配住房挂钩。在考试这根魔棒的驱使下,一代代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教师们碰到一起,会不约而同地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那些学差生怎么办?"目前,有些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仍我行我素,把升学率及分数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升学率及分数成了学校、老师、学生好坏的标准,于是造成了排斥学差生、歧视学差生、忽视学差生而使升学率、及格率相对提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 教育部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 教育部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人们一般谈到教师素质优化,往往只涉及教师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素质。在上述教师基本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农村教师队伍,加强农村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上许多人认为,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入重点学校的人数越多,这所学校的声誉就越高,而升学率的高低全由分数决定。于是,社会、学校,一切向“分”看,一切以“分”论成败,唯以分数论英雄。分数,成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命根。至于学生来源的素质如何,获得高分的手段怎样,很少有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两年来,笔者深入中学英语课堂听课近百节,发现课堂存在问题较多,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低。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已多年,然而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的领悟还不够,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中学英语的实际教学面临着一个让人忧虑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英语学科的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这样一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下面笔者将提出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目标中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培养的状况。为此,在诗词教学中,新课程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将如何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下的诗词教学呢?下面浅谈己见。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是校长必须抓好的一项根本工作.二十多年来我们在领导学校工作实践中.把教师素质提高工作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