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阶段秩序感的形成是幼儿个人成长、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之一,是健全人格、良好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幼儿已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其秩序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在把握该年龄阶段幼儿秩序感特点的同时从幼儿发展规律、成长环境、生活规范等方面进行良好秩序感的教育建构。  相似文献   

2.
秩序是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身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每位儿童对外界秩序都有一个敏感期,小班是幼儿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而小班又是孩子刚刚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转折期,他们或许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对刚入园的幼儿进行秩序感的培养是顺利开展活动的有效保证,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儿童具有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两重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孩子的有些行为疑惑不解,而且也无从知晓原因在哪?但是,这样的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使我们有着很强的挫败感,假如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话,我们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一种和成人不同的秩序感时,我们就会很轻松地处理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4.
张晓燕 《山东教育》2013,(Z3):47-48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学习训练秩序行为比较容易,秩序感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训练秩序行为便比较困难,秩序感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蒙台梭利认为:"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  相似文献   

5.
自尊是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或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我的整体评价.高自尊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自我形象,低自尊的人具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消极的自我形象.自尊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儿童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一个高自尊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充满信心,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较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相反,一个低自尊的儿童总是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积极进取的动力,容易产生自卑、无助和焦虑的情绪体验,为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主观的感觉,是学生主观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胜任某项学习任务的感知。影响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及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外在因素。培养儿童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让儿童正确看待失败,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多给儿童鼓励,让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7.
秩序感的形成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敏感期,它同儿童的思维过程紧密相关,同儿童品质的形成紧密相关,它最终将关系到儿童长大后的文明素质、智能状态以及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形式美是营造版面设计合理性、美观性的主要表现.秩序是一种感知力,是人类体验世界的一种本能.从版面设计形态入手,来探讨版面设计形式美中的秩序感,着重从整体与个体、多样与统一的对比、调和中来营造具有秩序感的版面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讲秩序、讲规则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道德教育的基础秩序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力图培养的是适应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品德的社会公民,那么让学生感受秩序、理解秩序、讲究秩序、运用秩序,接受秩序教育是非常之重要的。一、秩序的教育价值秩序是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对称、比例、节奏等。秩序是维持事物、人、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每个人,乃至每个事物都有秩序感。人的秩序感是人的生命对秩…  相似文献   

10.
秩序感在装饰理论研究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将美学思想中的知觉心理学成果运用到装饰艺术的成功范例,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探讨与论述了秩序感在中国原始彩陶图案中的应用,通过秩序感的多种构成形式要素去分析和理解中国原始彩陶纹样和图案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的存在是一种秩序的存在,秩序感的形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秩序感的培育要及时抓住幼儿秩序敏感期,为培养有秩序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柯尔文手势,是由七种不同的手势组成的一套唱名教学的手势.它具有动感、形感和空间感,且直观、形象有趣,深受儿童的喜欢.运用柯尔文手势的最佳黄金期是一年级上学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还不会看谱唱歌,而柯尔文手势正好扬长避短,利用它的直观形象和趣味性,帮助儿童建立起唱名概念,以及获得良好的音高感,音质感,并且还能从手势变化中学会识谱.(以下简称为“手势”).1.用手势帮助唱名概念的形成和音高位置的建立七个唱名是音乐的符号,由它们组成优美动听的音乐语言.人音社版教材虽然不要求一年级就认识唱名,但是学音乐需要严格的音准.所以,学习音乐在往从唱准七个唱名入手,在内心听觉上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感(包含发音的口形、位置以及音高位置).每次上课,可结合听音练习,把七个唱名的手势不断地操作演示.打手势时结合键盘音听记,让儿童内心留下准确的音高感,让儿童看着手势唱唱名,让儿童  相似文献   

13.
聋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特点,也相应增加了聋生的教育难度,尤其培养聋生的秩序感.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形式一直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严重影响了聋生自身发展,使得秩序感的培养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在聋生的人文课程中培养秩序感是当前人文课程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则对聋生人文课程中秩序感培养的渗透途径提出几点建议,以望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高中生学习效能感在班级环境与学习动机间的中介效应,采用学习动机、学 习效能感和班级环境问卷调查403名高中生.结果表明:(1)女生威信动机高于男生;男生 学习效能感高于女生;师生关系一年级好于二年级,女生好于男生;(2)学习动机与师生关 系、竞争、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正相关;基本能力感与秩序纪律负相关,与同学关系和控制 感正相关;控制感除学习压力外,与班级环境其他维度正相关.(3)基本能力感在秩序纪律 和学习动机间具有中介作用,控制感在竞争和学习动机间具有中介效应.高中生学习动机 的激发与维持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适当的竞争环境与相对民主、自由的班级 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是影响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托班幼儿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但在幼儿生活中的秩序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序”环境的创设、一日活动“序”的渗透、游戏活动“序”的培养、家园联动等途径,借助外界环境即外部秩序感的培养可以影响并促进托班幼儿内部秩序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儿童是农村社会的未来中坚.他们是否得到良好教育,将会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产生重要影响.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贫困农村儿童课外信息获得既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去蔽"、"榜样"等积极价值影响,也有"影响身体健康"、"不良媒介文化教养"、"产生挫败感"等消极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超男 《成才之路》2014,(36):63-63
一、什么是秩序感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幼儿时期秩序感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长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幼儿时期这个年龄段,了解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常昕到父母这样的抱怨声:“我的孩子真不听话,一会儿要吃,一会儿又要睡。吃饭时不好好吃,平时又要吃零食。到了晚上很晚不肯睡觉,早上又怎么也叫不起来。”确实,在家庭中,培养儿童按时就寝、按时起床、按时进餐……使儿童生活制度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话虽说得有些绝对,但儿童在早期形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和秩序感,确实能使他终生受益。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关系到儿童的意志培养。幼儿时期是儿童身体迅速发育的阶  相似文献   

19.
塑造儿童心灵秩序是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旨趣。通过心灵秩序的塑造,促使儿童内心拥有力量,在面对生活、现实和自我问题时,释放哲学教育所具有的内塑性效应。心灵秩序的塑造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哲人”的诞生过程。“儿童天生是哲学家”作为一个隐喻,预示着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批判反思的过程,是在内与外、同一与差异等矛盾中达于自我认同的过程。儿童哲学实践借助于价值秩序、方法秩序、关系秩序的内外塑造作用,达于哲学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达于教育生态的重建,达于教育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游戏教学一直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能启发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增强注意力与主动参与性,发展象征性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