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春萍 《广西教育》2012,(8):23-24,26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mtanding),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课题。在高中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能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更能让学生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与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群 《上海教育》2014,(4):23-24
建青实验学校在教育国际化的工作中,将学生“自理生活、自我保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作为国际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将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英语交流与应用、媒体运用技术、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等能力的培养作为阁际教育的发展性内容。  相似文献   

3.
借助网络这一载体,我们在小学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又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锻炼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这一校本课程,我们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步伐,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使学生在全球化的世界环境中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开阔全球视野和胸怀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国际理解教育实施主体的中小学来说,确定清晰的目标、制定持续连贯的内容体系、探索多样化的实施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以下简称史家小学)以推进多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为依托,形成"实施教师培训""创设实施空间""举办主题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多渠道的国际理  相似文献   

5.
正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之一。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区域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教学内容"大视野"。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材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英语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将成为中国未来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国际理解教育重在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其他文化进行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媒介,而且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举措。基于此,文章将探讨国际理解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提升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一支具备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我国与他国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久之策。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由丰富的国际视野、包容的国际态度、基本国际交流能力三大内容构成。基于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要有效养成并不断提升我国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这就需要在职前制定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培养计划,并在职后提供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引进与输出相统一的教育,其目标是通过对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最终在全球建立一种"和平文化"。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正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日本冈山理科大学研究所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和社会性软件为中日两国学生提供了实时交流和非实时交流的远程协作平台,历时5年的项目研究表明,中方学生在知识视野、认知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国际理解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和机构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强调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国际理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稳定的国际交流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越发明显。国际理解教育要从孩子们抓起,要把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贯穿到小学教育的授课内容中。校内同学之间,不同社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国际理解的基础。国际理解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们学会考虑、理解和尊重其他种族、民族成员的立场、情感和文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立意抽样,对2007年至2012年参与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大理学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参与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参与过该项目的学生在英语重要性、英语交际能力及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持有不同态度及见解,学生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中的英语能力总体表现并不乐观。需不断加强和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受到了各国差异、强势国家的霸权主义、文化本身的异质性以及对历史持否认态度之行径等的阻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保证国际理解教育的顺利进行:教科文组织积极开展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多项活动;各国在实施过程中准确定位,以课程为载体;学校对教育中的诸要素的充分完善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2.
杨丽 《天津教育》2022,(10):44-45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异域文化,学会接纳、尊重和关心文化差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融合,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2,(Z2):58-59
当前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教育资源国际流动日益增多,教育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教育对异国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强。在这种趋势下,作为处在改革前沿阵地浦东,以外国语教育为特色的一所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从加强外语教学发展到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体现了对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提前应对。让学生从小多知道一些国际知识,形成一些国际交往体验,对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在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大的环境中从容自信生活的能力,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4.
杨丽 《天津教育》2022,(4):44-4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深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就业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对学生实施分流培养、因材施教.新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以往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修正,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以国际理解的全球视角为价值取向,了解其他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和英语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促进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重庆市南岸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国内教育发达地区中小学课程发展和改革的国际和全球走向的案例,对该区培养国际化人才尤其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提供了启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人们的相互了解为目标,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之所以越来越被国内外教育界重视,最重要的背景是全球化步伐的迅速加快,可以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必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有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开放。在以“国际理解”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能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实施模式。本文以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为例,阐述了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的目标,梳理了课程实施的几种常见模式:学科渗透模式、活动课程模式、综合实践模式、专题学习模式、主题统整模式、国际交流模式、单独设课模式等,并提出了在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人们的相互了解为目标,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之所以越来越被国内外教育界重视,最重要的背景是全球化步伐的迅速加快,可以说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必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有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开放。以“国际理解”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产生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时代。这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本地区、本国的发展,更要具有认识世界、参与世界及改造世界的能力与素养。国际教育界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将全球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来实施。全球教育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核心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开展实践。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要求,广西大学君武小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合作,以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提出的目标为基础,实施"全球教育"项目,聚焦"和平、环境、公民、发展"四大主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手、脑、心三方面的协调,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去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