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哲学,教育哲学的研究立场、路径与所持的实践观有紧密的联系。从教育哲学的历史来看,规范教育哲学和分析教育哲学都把教育实践当做人类认识理性规范下的教育行动。这种规范化立场在当前造成了传统教育哲学研究与复杂的日常教育实践的疏离。新兴的教育哲学开始承认实践的自在性,开始真正关注自在的实践世界。建立在自在实践观之上的教育哲学是一种实现实践转向的教育哲学,可以称为实践教育哲学。实践教育哲学在发展中应坚持理性秩序与实践复杂性的持续互动,建构包容复杂性的整体性理论;坚持对合理化封闭取向的批判和追求合理性的开放态度;坚持把实践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解释和建议作为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单纯把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说成是“联系”或“脱离”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总的说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从本然统一到彼此分离再走向重新统一的螺旋前进式发展过程。在教育研究发展到学科分化阶段之后,无论是联系还是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都会存在距离。以教育学科发展的视角,可以使我们对这一发展过程进行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僭越或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僭越是主张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合而为一的必然结果。而从教育理论来源、逻辑基础、表现形态来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是本然脱离的,而这是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的实践性——来自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华 《教育学报》2007,3(4):19-23
实践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中具有特定的涵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对它的实践性的理解应超越与理论相对的简单判断,从实践自身的内涵以及它与理论和生产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将教育的实践性理解为:教育应该以其自身为目的;教育不是生产,但离不开生产的技艺;教育不是理论,但理论是最高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体性实践哲学视角审视学前教育实践主体、理论研究主体以及学前教育的学科特点,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着本然距离,二者既不能合一也不能完全脱节.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就是哲学和教育实践的一个中介,是连接哲学与教育、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的科学通道。教育哲学可以使我们站在哲学和教育学的高度来思考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育行为和教育改革的盲动,其对教育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主体论视阈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症结在于其建构者的主体性危机:矮化、缺失和异化,正是因为作为主体的人被肢解,才导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二元对立。从主体发展的视角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只不过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意志的不同体现而已,两者是本然性统一的。因此,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从形态上是复数的,从机制上是共生的,彼此互为发生的背景,互为对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提升建构者的自主、自由和自治等主体素养就成为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但它并非脱离教育实践的"纯理论"研究.对教育哲学存在的误解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教育哲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误解了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本质与实践特性.教育哲学不是脱离实践的研究,它以理论的眼光关注实践,它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研究语言转向的背景下,语言成为后现代教育理论新的切入点.教育研究引入语言之维,揭示了语言观、语言行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语言不只是思想、知识的载体,它与教育理论的建构与教育实践的运作一体两面.在教育场域中,语言除具有工具性外,还具有规范性、建构性、生成性、程序性等特点.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藉此探寻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对其回答之关键在于对不同论域下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以及二者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探究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教育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流变的观念,现代意义上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彼此强求关系。教育理论联系的是能够被理论指导与改造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联系的是能够改造自身的科学化教育理论。这使得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趋向更为紧密,但也失却了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各自独立品性的自我自觉和坚守。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从实践哲学的角度观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实中人们探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多是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切入的,但这种角度不仅不会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反而导致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裂。教育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分裂,是由于近代以来科学对实践哲学的僭越。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截然不分的。因此,只有重新重视实践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才能复归统一。  相似文献   

12.
再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人们探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多是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切入的,但这种角度不仅不会统一教育理论与实践,反而导致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裂。在实践哲学视野中,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不可分的。因此,只有重新重视实践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才能复归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英国学者彼得斯带动了分析的教育哲学传统,不仅影响教育哲学,也带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中,赫斯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奥康纳对教育理论之辩,尤为人所称道。奥康纳致力于将教育理论带往科学理论。前期,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是实践理论,迥异于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应该以其他学门知识的型式、领域为基础,而建构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原理;后期,赫斯特则更为重视隐而未现的实践意义,修正前期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立场。重审赫斯特、奥康纳之辩以及赫斯特前后期立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哲学重点在于证成教育政策及开拓新的思考方式,量化研究成果在于拓展新知,质性研究则在于对实践智慧的探究。赫斯特后期念兹在兹于缄默之知等实践知识,哲学论证、量化研究、质性分析都应将之列入重要探索领域,必能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精进。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现状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研究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这一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一方面,教育理论主体积极寻求走入实践的可行性路径,教育实践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挑剔教育理论,必然会成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彼此走近的过程中,两者又必然会暴露出自身先天的个性偏执与时代缺陷。但是,在评价两者交往关系的各类话语中,过度阐释的往往是建基于理性假设之上的应然关系,客观主义伦理观与道德理想主义往往是阐释者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话语资源,而忽略甚至有意地避开了人在现实活动中的许多非理性因素。本文对传统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行了批判,对如何构建先进的教育科研文化发表了自己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4位不同时代的实践哲学大师的观点,提出实践哲学是主体不断寻求价值超越的精神生命活动。根据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教育哲学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合目的性危机。教育哲学要走出困境,可以从5个方面寻找出路:一是教育哲学的发展需要民主和宽容的社会氛围,二是教育哲学需要回归日常生活世界,三是教育行动须与教育思想相结合,四是教育哲学须与教育科学相贯通,五是教育哲学实践主体须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理性因素中注重人的认知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主观主义”的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理性而忽视人的认知理性。这两种教育管理观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教育管理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等能在人的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教育实践的本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容易误认为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无用的今天,重提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实践的意义本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哲学是教育实践的本质基础,教育实践实现形而上的超越、修正性反思和持续性创新,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不是脱离并凌驾于教育实践的精确的方法论,而是从教育实践出发并终于教育实践的实践论。实践性是教育科学的内在品格。教育实践的整体性、自足性和连续性,也决定了教育科学是基于教育实践的综合学,而不是附属于其他科学的分析学。教育科学若要成为真正的教育科学,获得教育科学所应有的尊严,就必须扎根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