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晋代道教学者葛洪将"仙"作为可学致的人生美学理想,并极力论证神仙的实有性和神仙可期的修道理想旨趣.在其神仙道教美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展现的和谐共融的伦理思想既体现了当代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内在要求,又是对当今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研究成果的中国式回应.  相似文献   

2.
论唐玄宗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玄宗在位时,推行了大力扶植道教的政策。这一政策表现在:极力提高道教有关人物的政治地位;尊崇道教经典;优待道士、女冠;广交道士,对其深加礼遇;广兴道观庙宇,屡度道士,遍封灵山仙迹;迷恋于“长生术”等各种道术。玄宗神化老子,扶植道教,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并认为道教具有“惩恶劝善”、“训导氓黎”等妙用。这些都是他扶植道教的主要原因。在他和他的道教政策影响下,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官僚士大夫乃至妃嫔公主等崇尚道教之风盛极一时,神仙怪异之风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3.
<庄子·在宥篇>篇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一段内容,其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这些内容对道家向道教的演变和道教的修炼之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陇东崆峒山乃道教名山,与之相关的道家道教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将"黄帝问道广成子"定位在崆峒山,应是事出有因的文化创造.  相似文献   

4.
叶法善是我国唐代著名道教法师和杰出的道教音乐代表,其宫廷道教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和地位。本文通过对叶法善及其道教音乐在唐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宫廷道教音乐遗音《月宫调》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宫廷道教音乐的鉴别认识,对民间流传的一些道教音乐遗音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叶法善宫廷道教音乐远不止《月宫调》一首,《观眇》《开场曲》《论德》等多支曲调与宫廷道教音乐风格类似,可能也是其宫廷道教音乐的遗音。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文化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所提出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益的,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道教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道教名山宫观众多,道教文化艺术体系完整,具有开发道教专项旅游的条件和基础。本文中对河南省道教文化旅游的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原仙山,老子故里",为河南省道教文化旅游策划了六个核心旅游产品和两类线路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部分。道教宫观是道教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内涵丰富神秘,表现形式多姿多彩。武汉市长春观是众多道观的代表之一。研究长春现道教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问题,找出对策,发挥长春观道教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唐代道教盛行,涌现出大量的道教信仰者,妇女群体就是其中一支。她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信仰道教的原因各式各样。由于道教自身的局限,信仰道教的妇女人数相对于佛教是比较少的。即便如此,妇女群体尤其是后妃公主信仰道教,为唐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醒世恒言》中涉及道教文化的篇目约占总篇目的1/3,可见道教文化对整个作品的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对作品内容、艺术以及编者情感三个方面的指向性.就内容指向性来说,集中表现在道教神仙信仰、道士与道教理想几个方面;就艺术指向性而言,主要体现在意象、想象力和整体艺术风格三方面;就情感指向性来看,主要体现了编者冯梦龙的“情教观”,并实现了个人精神的一种抚慰.  相似文献   

10.
武当道教武术养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的养生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天人合一的融合观”、“阴阳对立的统一观”、“形神兼备整体观”、“刚柔相济的平衡观”和“动静结合的全面观”是武当道教武术养生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在杜甫的思想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但从其具体诗文的实际出发,可以发现道家及道教在杜甫思想结构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最显著的当是其对适性的认可与强调,这在其诗文往往表现为自然任运的意趣、随性而行的"兴"和自我真性的"狂"。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他与贺知章、李白等道士或道教信徒的交往,同样也反映了其对道家及道教的信仰程度。  相似文献   

12.
道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道教文化中的"乐生、重生";"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神形兼修"等思想浸润着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中国传统体育,为多视角考察中国传统体育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上,从而使传统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样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古画品录》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品评作品,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旨在说明:在解读《古画品录》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其成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然表现为由儒转道的倾向,同时,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在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道家养生文化进行了深入解读,发现:道家先哲朴素的养生观与现代人追寻的健康理念基本一致,将道家独特养生文化加以开发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指导我国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IPA分析法,就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从均值和标准偏差两个角度对影响茅山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的26项感知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19.0分析软件绘制出重要性-绩效表现(IPA)方格图。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模型,为茅山景区道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无望找到“补天”良策的苦闷彷徨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法术进行否定的形象化的“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先天气质和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孙犁晚年深化了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以"道"的本质属性"无为"为哲学依据,以庄子"虚静"说的"去欲"、"去知"为支撑点来建立主体"平淡"的心境、人格,在艺术创造上涵化了朴实、简练、含蓄和不尚胶滞、求弦外之音、传神为高等多种素质,最终造成偏重意蕴美的"平淡"的风格和境界。"平淡"的涵容性和超越性使它成为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这一点在解读文学大师孙犁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论《红楼梦》中的道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深刻反映了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寻求解脱的道教思想和清虚自守、心斋坐忘、齐物逍遥的道家思想。它以道佛为其思想归宿,在世俗的重压之下以老庄的与物同化、逍遥自由寻求慰藉,因而宝玉和甄士隐最终以出世而求得解脱。透过道教的独特视角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