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王辉 《教书育人》2012,(9):56-57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人文精神着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文文化的作用,强调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人文体育教育是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是以体育教育为载体对学  相似文献   

3.
艺术面向人类心灵而存在,艺术教育则面向未来担当人类心灵的使者而存在.艺术以其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呈现出人类的历史性目的 ,即怡养性情,创新生活.在此意义上,艺术教育难以通过技与术的路径完成使命,其真正的实现要从文化路向上寻找可能性.艺术教育的路径逻辑特别强调重复性训练的艺术实操功能,重技法、重实术,容易淡化"艺"的本色,迷失"文"的价值;而路向逻辑则超越以技法为本质的路径逻辑,融合技、术、艺、文的整体能量,回归"心灵"的艺术原初本质.据此,艺术教育应基于技术的路径逻辑,不断探寻艺术教育的文化路向:艺术教育担当人类的心灵使者,培育人的文化理想,锻炼人的坚韧意志,为人类应对困境而储藏开元能量;通过艺术滋养人的情感、智慧、想象力等,传承文化基因;艺术教育面向未来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艺术品质,以回应人类的生命情怀与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既是人文主义理论关注的焦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总出发点。任何文化中的教育价值取向,都不可避免地要以该文化中反映着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倾向、有关对人自身及其人的生命意义的认识为其基础。人文主义精神作为中西文化传统中的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育督导文化的作用与意义、构建与实践、思考与建议等方面,探索教育督导文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影响和现实作用。提出了教育督导过程要重人文、重深入、重发展的观点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面对教育的离心离德之偏向局面,我们要特别强调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综合,它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传播,而且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承袭。所以新教育观的完善,必须以深广的人文内容以及博大坚实的人文精神来科学的教育、综合的塑造更完善的人,从而为社会的健全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青年尼采把现代教育看作是为生存的教育,为大众的国民教育,售卖知识的学术教育。他心仪的是为文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关注的不是尘世幸福,而是满足生命渴求永恒的形而上冲动,旨在使人成为有文化的人,以实现生命的最高意义。他批判德国中学的经典教育已经名存实亡,真正的经典教育在于让受教育者服从伟大经典,倾听伟大心灵的对话和独白,受其指引成长为关注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一直是重教育的大国在中国的历史上,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较完备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包括有着楷模意义的教育实践,其实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公、孔子那里,就已经出现。直至今日,中国也还是世界各国中最重教育的国家之一,尽管当下的一些教育体制已经扭曲,但在国人心中,教育仍然是每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钱穆说,"中国教育,实亦可谓是一种宗教事业。"这并不是夸大之词。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并没有创立起一个有全民影响力的宗教,直到魏晋南北朝后,才有佛教从印度传入,而在世俗生活中,扮演教化人心之职责的,就是教育。特别是儒家,一直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具有人之为人的品格、精神,这种以人文教之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青年尼采把现代教育看做是为生存的教育,为大众的国民教育,售卖知识的学术教育.他心仪的是为文化的教育,这种教育关注的不是尘世幸福,而是满足生命渴求永恒的形而上冲动,旨在使人成为有文化的人,以实现生命的最高意义.他批判德国中学的经典教育已经名存实亡,真正的经典教育在于让受教育者服从伟大经典,倾听伟大心灵的对话和独白,受其指引成长为关注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人.  相似文献   

10.
芒福德认为城市具有磁体、容器和文化功能。他从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城市的本质和使命,认为城市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人成其为人。在教育意义上,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意味着城市让人受更多的教育,让人性更完善。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需要实现寻求"教育转向",并发掘城市建设中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是吸收了以往优秀的教育思想精髓并具有实践意义的普遍的、内在的观点和信念的统一体。其哲学基础可追溯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它的心理学基础是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认知结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同时也是建立于中外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的,是教育理念的本体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和谐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深得和谐教育的真谛,提倡“仁”、“智”、“勇”全面协调来达到教育内容的和谐共振,并为教育开拓了两种境界:一是师生在“亦师亦友”中融洽共进,一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互感互化中“赞天地之化育”。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贯穿于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一根"红线":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形成,教育的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大力弘扬并引发新转向;走向和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呈现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真谛,指出对人类新儿童观建立的贡献最大者,莫过于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孩子,研究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一跃成为教育过程的焦点,使孩子问题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课题。针对我国现行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人手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一点启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德育观,其主要体现在:主张超越性和本真性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本质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目标论,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和谐是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功能观进行重新整合定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为教育的目标,以推动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为使命。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谐发展的现实性、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作用、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阐述大学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阿拉伯的教育家有着重要的贡献,而法拉比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对教育的论述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课程理论及道德教育问题,有其独到之处。对他的研究可弥补我国在这个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教育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有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出现。本文结合自己环境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采用案例——实践教学和研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收到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成人教育应注重人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关注生活的、现实的需要,关注广大的、普通的民众的需要,注重人的终身的、不断的发展等成人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张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1):133-135,148
后现代思潮在当代西方学界全面主导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经验反思与理论重构,而它对教育理论的批判话语更是集中于启蒙主义传统的各种教育模式。与重视知识传授和经验积累的专业化现代教育观念有所不同,后现代教育话语尊重不同主体意识的认知方式与体验过程,更加偏重个体意识与通识观念的素质培养与博雅教育。通过反思后现代思潮对于当代通识教育的各种理论利弊,将有助于建构一种面向体验教学过程和主体批判意识的新型通识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