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向阳 《教师》2011,(19):67-68
品德课程是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作为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课程的实施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加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顺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取消了《思想品德》课,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全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改革,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的《思想政治》4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并陆续开始进行实验。在新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新问题。面对新德育课程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方式,及时做好角色转型定位,以保证新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一、教师应成为德育资源的开发者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对…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人们对品德学科的评价褒贬参半,许多人指责品德课堂教学僵化,实效低微。在课程改革之前,品德学科更是受到了质疑.甚至许多人主张取消品德课程。然而,庆幸的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逢时而立,成了一门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我满怀激情地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理想的品德课应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构建开放的品德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德育新课程。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当前,课程改革已由研究阶段进入到学校实践阶段。它的理念必须由教师通过一堂堂课,一次次活动来诠释、实施。与传统的德育课程不同,《品德与生活》这门新课程的课堂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计的一些课程正在实验过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于2002年5月正式颁布,品德与社会教材也于同年秋季开始进入实验区实验。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国家级的小学生必修的德育学科课程,这两门课程的主旨是直接实施德育。这两门课程现行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现行教材内含的内容比较繁多,包含了近十门学科的常识,有的内容教师容易上成非德育课程,像历史内容、地理内容和小制作内容会上成历史课、地理课和科学课,偏离这门课程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赵琳 《山东教育》2014,(9):57-57
德育是教育的核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加强德育学科化建设.已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一个焦点。为此,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和本校实际,把《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实施德育学科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如何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来有效落实德育科学化的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品德与社会》“班主任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下面,我们把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思考与做法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聂培英 《文教资料》2010,(22):162-163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两门全新的德育综合课程。通过八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无论是在教研部门,还是学校、教师在实验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品德课程教学在学校仍然不受重视,所以遇到很多困难,希望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们学校有幸成为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学校之一,其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改也进入第四个年头了。在改革实施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而校本教研满足于教师课改实验的需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在品德教学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不断探索、实践、研究,寻找了一条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动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的成功之路,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真正促使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承载着生活德育理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新品德课程针对陈垢积弊所倡导的人性化道德、生活化教育,给我们带来许多观念上的冲击,也确实使实践产生了种种改变,但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所以,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我们需要对这些改变进行评估,并围绕评估结果明晰下一步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小学德育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为了遵循课程标准。我们针对农村县城小学教学点分布比较分散。交通又不方便的特点和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和就近结合的原则,对品德学科尝试着采用“分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性;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平  包彦芳 《山东教育》2007,(12):49-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分科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小学开设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整合学习内容,避免重复交叉,使分科课程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使广大实验区的教师使用好新编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人教社综合文科室于2004年4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市召开了本学科全国各实验区课改实验工作研讨会,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教研员、实验区教师近  相似文献   

15.
<正>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德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功能的弱化是不争的事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品德课成了道德内容匮乏的空架子。要发挥好品德课程的的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清品德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以及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对课程功能发挥产生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诸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一、小学品德课教学德育功能发挥的困境1.德育外延的泛化使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我国,德育是范围很广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课程是本次新课改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也就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也是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是一门综合课程。因此,要切实实施《品德与社会》的课标。完成好它的教学任务.从本人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近年来,人们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发现,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体现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改变了以往德育课程和社会课程以知识逻辑体系组织内容,只注重灌输,忽视学生所处的社  相似文献   

18.
周学松 《山东教育》2004,(31):51-51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个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与教师以往熟悉的思想品德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因此,正确理解课程活动性特征,灵活设计学生可直接参与的活动,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成为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颜莹 《学科教育》2003,(12):24-27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与过去的相关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改变,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这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突破原有的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使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学会利用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使课堂教学立足课堂、开放课堂、延伸课堂;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20.
金玲 《福建教育》2005,(4A):62-62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组织全国德育权威专家鲁洁教授和四省有关教研部门联合编写的《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己全部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并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