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服务伴随知识的产生而开始.文献资源数据转换有三个基本流程与构建.第一、二流程属于显性知识服务,第三流程是隐性知识服务.显性知识服务与隐性知识服务是知识服务的两种形式.知识元是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知识元的互动与互补及其转换促进知识服务实现知识增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主动式知识系统OPKS,以促进知识的利用.OPKS以主动式知识服务为基本思想,以用户知识需求为驱动因素,通过用户知识需求模型描述用户知识需求的决定因素.利用本体描述异构知识源语义,利用本体映射实现异构知识源互操作.通过用户知识需求与知识源匹配找到所需的知识,主动提供给用户.采用UML对OPKS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采用Java语言进行实现.某研究所应用表明OPKS能提高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问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丰富的感性积累处 1.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知识的“要点”是连接的,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不断拓宽知识的外延.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相似文献   

4.
职业知识基础不同于专业知识基础,高深和独特是专业知识基础的衡量标准.由此,普通文化知识不能充当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只是教师职业知识基础而不是专业知识基础.教育性知识才是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它是教师所特有的高深的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知识两类.教育性知识是引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发展的自觉方向.  相似文献   

5.
课程知识的选择是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领域.随着三级课程体系的推行,课程知识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往研究中,人们侧重课程知识的研究,而相对忽略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课程知识和课程知识选择这两个概念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课程知识的选择应由选择主体、选择客体、选择目的和选择依据等几个部分构成.课程知识选择包含“课程知识的选择”与“知识的课程选择”两个层面的活动.它的实质是知识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过程,既要对课程知识的客观状态进行选择,又要依据主体的需要和目标要求作出判断.课程知识选择以选择主体设定的选择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是对课程知识价值的有目的的能动把握.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育知识是影响教师教育行为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丰富、更新和优化教师的教育知识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知识管理则是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一条重要途径.知识管理以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知识共享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和标志,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组织的知识更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必然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师教育知识更新的知识管理策略有:运用"师徒观摩"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运用"反思教学"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运用"研究课"促进显性知识的隐性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企业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都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从知识活动的视角对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类型进行划分,包括基于知识生产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传播的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应用的知识转移.大学一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事实上是一个互动过程,需实现知识转移从"单向"向"双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实践性知识共享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互惠、发展、反思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核心内涵.共享实践性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个体知识的数量,而且可以改善教师知识的质量,并且使教师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合作文化、激励措施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必要条件.团队学习、专业对话、网络平台建设等是知识共享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古今中外,有关知识本身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我们常见的有关知识的定义是一般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如"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等,诸如此类的知识观强调知识足认识的结果.是对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传统的知识观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知识都是正确的吗?知识既然是人主观认识的结果.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其二.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知识反映的内容都足客观的吗?其三.这一概念抽掉了人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方法.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传统知识观的弊端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10.
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彰显与语文学科的应用取向、体系建构及由古典而现代的语言转向紧密相关.中学说明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板结与知识错位的两大问题,在知识观念上固守着表征主义知识观.由表征主义向生成主义的知识观转向,为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审思视角.在生成主义知识观看来,说明文教学期待着由知识客体走向知识主体、由知识概念走向知识情境、由知识结论走向知识过程、由知识接受走向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1.
语言知识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复杂概念.理解二语习得语境中语言知识概念的重要角度是语言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范畴中,语言知识是心理的,是大脑中的记忆内容.从形态表征角度可分类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语言知识的内容则包括语法知识、语用知识以及对二语习得过程具有显性化与体系化作用的元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2.
缄默知识:教师知识权威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闻 《班主任》2005,(3):10-12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非常注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这里的"无声"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知识,或曰缄默知识,"有声"则是指显性知识.在很多情况下,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效.笔者认为,教师缄默知识储备的量及其如何与显性知识协调好,是教师建立知识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知识的视角论述大学怎样定位.一所大学需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知识链三维空间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大学担当着知识传播者、知识创造者、知识创新者和知识创值者四种知识角色.大学应承担的知识角色是三层结构模式:最高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值者,中间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创造者和知识创新者,基础层是使大学成为知识传播者.为实现这一结构模式,大学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化学新授课,旧知识复习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教学.化学新授课应该重视旧知识的复习.旧知识的复习要以夯实新知识教学的基础为目的,根据复习内容的难度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复习的内容要与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选择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何浪 《四川教育》2014,(7):44-44
新教师是否能成为骨干教师,差别主要在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知识、批判反思性知识.课程设置及评价也应依据教师成长规律而设定,以丰厚教师实践性知识.下面我们从案例来探索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成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研究者可谓莫衷一是.研究者从“教学性”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将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厘清为三大类: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然后,对教师知识如何向这三类知识转化做了分析.最后,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知识包括显性教学知识和缄默教学知识.缄默教学知识之于显性教学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学行为的是个人的缄默教学知识.反思语文教学现状,依据缄默知识的特点建构语文教学知识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缄默知识;引导对话反思,提升缄默知识;丰富实践演练,内化显性知识;优化教学评价,完善语文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知识的快速检索、共享和重利用,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已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在分析知识地图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地图的知识检索、知识获取、教育应用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型.教育应用模型由学习诊断和专家知识地图两个子模型构成.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知识与能力这一传统的思维范式中无法彻底解决语文知识教学的问题.只有在个体精神自由这一新的视阈中才能充分显示语文知识的价值.传统的哲学认识论、语文工具观、封闭的知识呈现方式以及知识权威等,从不同方面消解了学生的精神自由.确立动态生成的语文知识观,设计境域化的语文知识,使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精神的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