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社会网络和知识转移理论的双重视角,创建关于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进而得出关于全民健身深入推进的启示。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行为之所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惯性”和“偏好”,是由于体育锻炼者在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给人们带来体育锻炼信息共享与交换,塑造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决策偏好,甚至价值观。体育锻炼群体通常为低密度社会网络,情感网络密度越高其成员信任度越高,也越有利于体育锻炼的知识转移。体育锻炼知识转移相对依赖少数几个节点;体育锻炼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核心成员,尤其是教练或体育俱乐部负责人,扮演着重要的知识传播者角色;成员获取体育锻炼知识越来越依赖于非正式、开放和网络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尚保春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2):10-11,1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FIT模型理论对人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规律和培养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指导人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国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结论:FIT模型理论有助于促进人们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转变以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有助于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育锻炼者的日常锻炼;锻炼认知度、体育需求、锻炼频度、懒惰心理、强制措施等是影响和制约人们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与形成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重要性宣传力度,科学指导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非典"期间人们体育锻炼情况的透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讨论了“非典”期间人们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锻炼的次数情况以及防“非典”与体育锻炼相关问题等,并为人们进行科学体育锻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作为培养未来生力军的民办高校,加强师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建议综合考虑体育健康意识、体育锻炼动机、闲暇时间、场地器材配置等方面影响因素,让师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学校要增强民办高校的场地器材配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我省9地市10125个成年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处于中低档,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得到普遍认可.人们大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免费运动场馆、公路或街道、宿舍或办公室、公园等是人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跑步等运动项目深受人们喜爱。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缺乏运动场地,缺乏技术指导等。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群众体育社会需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永刚  刘江南  周毅  刘刚  韩会君 《体育科学》2000,20(1):17-19,28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珠江三角洲体育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人们在消费上主要选择了文化消费和体育消费,闲暇时间中主要强调它的娱乐、享受性;影响干部职工、居民、农民类群体时间分配的主要因子是看电视、文娱时间和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珠江三角洲人们在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表现出多样性,体育锻炼地点的广泛性,以及体育锻炼形式的双轨方式;珠江三角洲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因主要是爱好与习惯、同伴影响、身体疾病需要锻炼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社会心理,推动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与保持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是成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不能被规定,而只能被选择。本文从体育社会心理学角度,运用行为变化阶段模式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对我国人群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对于探寻培养和保持体育锻炼行为的有效方法手段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公体篮球课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是人们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学生是否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否具有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力,是否从事终身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发展和保持成人健康的运动量及活动方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已为人们所共识,但采用多大的运动量和活动方式,保持和发展成人健康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分析健康相关要素:体力、体质、体育锻炼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保持和发展成人健康的运动量及活动方式作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群众体育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良好的健身环境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保证,也是激发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之一,建设城市公园、广场、社区的健身环境,有利于唤起人们的健康意识,吸引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上了年纪的人对一去不返的青年时代十分留恋。对健康的体魄有更多的关注。但作为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意识还不强,对自身体育锻炼没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体育锻炼与SARS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体育锻炼对预防“SARS”的作用及方法进行了论述,以指导人们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成年人体育锻炼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成年人体育锻炼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成年锻炼者的体质好于未锻炼者。且50岁后其体质仍保持较高的优良率;体育场、空地、街道和公园是锻炼者选择的主要场所;球类运动和健身操是其选择的主要运动项目;工作忙和对体育无兴趣是未锻炼者不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生病住院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身体健康效果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特别在大气污染不断恶化,雾霾天气时常发生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因此,防治大气污染、科学安排体育锻炼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气污染下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防范大气污染的对策进行介绍,以期为更好地选择锻炼时间、地点、出行方式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解琳 《中华武术》2014,(2):12-14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人体运动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增强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如何,本文在对宁都三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文明的飞跃发展,人们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标志和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体育锻炼的概念和再发展意义 体育锻炼是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因而,长时间的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同时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的阐述,以增进人们对运动处方的认识及正确制定和应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锻练计划,以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体育运动对机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人体运动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增强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如何,本文在对宁都三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因素。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他们不断在工作中探索创新,努力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从体育观念、教法、教材、教具和课程结构等几个方面全面地开展教学组织工作,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现在正值冬季,早晚温差较大且冷空气活动频繁,天寒地冻的时节给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冬季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们的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那么冬季体育课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