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广播电视是受众最广、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担负着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宣传阐释党的政治主张及其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精神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繁荣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之一,是受众最广、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担负着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反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的任务.因此,提高广播电视的宣传引导能力,营造和改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意义尤为重大.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提高广播电视宣传引导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张婷 《新闻传播》2013,(2):131-132,134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媒体始终扮演着守望者、协调者、引导者和安全阀的角色,而与此同时媒体又存在着许多问题,为大众传媒在和谐社会中的发展带来了困境。怎样寻找解困之道?我们呼吁通过媒体自律和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扮演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繁荣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之一,是受众最广、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担负着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反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黄小熳 《今传媒》2012,(2):106-107,109
斑斓多彩的服饰当中,内衣是一种敏感、特殊而美丽的存在。在大众传媒上自由地表达着内衣之美的内衣平面广告,以功能型性诉求、象征型性诉求与想象型性诉求的方式向受众传达着内衣产品的功效及其带来的穿着体验。由此,内衣平面广告的这三种性诉求类型得到了界定与分析,并从视觉传播、符号隐喻及认知心理的角度解读了其背后的说服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或群居、或散居,其居住区域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搞好当地经济建设、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生态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严重失衡,制约了区域内大众传媒积极作用的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滞碍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因此,优化民族地区媒介生态,对于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蔡培 《东南传播》2012,(3):111-113
当下社会,虚拟的人际关系给真正呼唤公平、公正的人们蒙上了一层面纱,这就让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出现了问题,在人文主义下,《金牌调解》栏目利用大众传媒的调解方式为百姓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诉求平台,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任怡平 《新闻三昧》2006,(10):43-44
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马克思曾称报纸是把个人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笔者以为,党报的来信来访工作就是架起这座桥梁的第一块砖,是集中广大读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的第一声有序呼喊,是报社最直接最便捷的与读者密切互动的部门和场所。但是如何站在党、政府和最广大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同时重视弱势群体的呼声,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客观地做好对弱势群体的理性关怀,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助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既 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又要真实地反映人民的呼声,实行人民的监督权利。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新闻与法律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健 《传媒观察》2006,(7):35-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崭新的国家发展方略。当今是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大众传媒是一股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它由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对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商业性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大大满足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从事群众工作和读者来信的编辑、记者就是最直接的为人民服务。因此,党报群工部在报社有着其他采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舆论监督的重任,下情上达,接待来访,反映读者的呼声和建议,它是党了解群众呼声、建议、愿望的渠道,是党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当帮助读者解决了某些困难时,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群众工作的社会价值。作为—个在党报群工部工作多年的记者,一些工作经历使我深刻领会到了开展群众工作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台作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的呼声,履行好"桥梁"和"纽带"的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注定要承载不可替代的历史重担。认识和探索广播节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将给我们广播人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将给我们的广播节目开创  相似文献   

13.
郑远兵 《新闻界》2000,(2):43-44
热线 ,原是一种便于随时联系而准备的通信专线 ,通常是为国家首脑之间联系设置的专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 ,如今一些领域 ,特别是大众传媒将热线演变为一种便捷和直接的与大众沟通和服务的形式。就党报群众工作的范畴来看 ,“热线” ,也是群众向党报反映问题、反映情况的一种形式。由于“热线”比来信更便捷和直接地反映读者的呼声、要求和建议 ,因而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热线贴近读者《自贡日报》于1998年12月开始 ,在头版设置“读者来电”专栏 ,开通热线 ,使报纸大大增强了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众传媒更加活跃,几乎触及所有和谐社会构建的场景和活动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笔者仅从以下三个维度作一个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15.
明代辽东地区的诗歌创作,成果丰硕,尤其民谣体的诗歌最出色。这些民谣体的诗歌,有的是口耳相传的民间之作,有的是文人摹仿民谣之作。它们的共同特点,一是与现实政治结合紧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二是流传广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当代传播》2006,(3):34-37
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既是推动新疆现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新疆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新疆的区域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特征出发,以期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对新疆现代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国家发展方略,其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新闻媒体作为当代主要的大众传播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媒体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为大众传媒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平台;同时,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其发展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力量。当然,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这时,科学、合理的媒体角色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体角色的建构需要政府、公众、媒体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推动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既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呼声。就其本质来说,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要处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中央主流媒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时刻倾听群众呼声是我们的根本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介既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它一方面要传播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呼声。就其本质来说,它是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