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伸主题     
二、通过边饰文字延伸邮票主题在邮票的设计中,边饰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在边饰中配以简洁适当的文字是现代邮票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装饰手法。这些邮票边饰文字与各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边饰文字也对邮票主题的延伸起到了非常大的强化作用。一般来说每一枚邮票的画面只能表现某一事物或某一历史的横断面,而邮票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历届奥运会会徽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解析.研究发现:各国对会徽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会徽的文化内涵与奥运精神、主办国、城市的文化有关;会徽的来源可分为具体写实、形象宣传、精神文化三类;会徽关乎着奥运会文化构建和表达;会徽向着以精神理念为主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黎炜 《收藏》2008,(4):152-154
奥运会会徽是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奥运会会徽一般由图案、举办城市的名称和年份、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组成。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对会徽设计都相当下功夫,精心设计精心制作,无论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体现了主办国的民族特色,蕴涵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奥运会的会徽图案多次出现在主办国和非主办国的邮票上,成为体育专题上一个极有特色的系列,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法国、希腊、英国等奥运举办国的殖民地属国,利用主办国的邮票加盖成奥运邮票,是一种特别的“联合发行邮票”。这些国家省去了设计、印刷的成本,简单地加盖后就视行情加价出售,钱赚得容易、来得快。第27届奥运会,澳大利亚与下届奥运主办国希腊联合发行本届奥运邮票,对于两国是互利,且多了一个奥运邮票品种,值得借鉴?至于澳大利亚邮政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客户委托,印制各国的金牌获得个人票,代办实寄封业务,其可观的收入,为2008年北京奥运做出了样板。  相似文献   

5.
延伸主题     
邮票边饰是与邮票主题有关的、画写在邮票边纸上的图案与文字,是邮票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邮票的画面都借助各种形式的边饰来突出主题,这种邮票的边饰也是对邮票主题的延伸。一、通过边饰图案延伸邮票主题邮票是1840年由英国人发明的,也是西方人最先接受了它。早期邮票是没有齿孔的,人们在使用邮票的  相似文献   

6.
梅子 《集邮博览》2008,(8):36-38
自现代奥运会问世以来,奥运邮票就与它相伴相随,成为特殊的"奥运使者",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向人们传播着和平、友谊和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1896年4月,希腊政府为筹集首届现代奥运会资金发行了一套12枚奥运邮票,这是世界上第一套奥运会邮票,也  相似文献   

7.
李志 《集邮博览》2008,(8):116-117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包括的内容很多,我认为组编奥运邮集,主要是了解和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奥运会举办情况,如举办多少届,举办的国家和城市等。二是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发行邮票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2,(9):94-95
吉祥物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英文Mascot由此衍变而来,意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有特色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加以拟人化,从而体现主办国特色、文化,友谊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理想和运动员的奥运精神。1972年,奥运会主办国慕尼黑设计了第一个夏季奥运会吉祥物,从此奥运吉祥物逐渐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之物。  相似文献   

9.
奥运传播中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运传播的成功是奥运会真正的成功。主办国利用奥运会相对集中的全球注意力资源实施全球形象战略,传播本国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高风险,因为国际媒介用各自的方式建构主办国形象。为了规避风险,主办国应了解国际媒介的报道程式,提高国际媒介对主办国文化的认知,以及奥运期间为国际媒体的记者提供“美好体验”等。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成功,是他将奥运会从一国变成多国,将人类的争斗从战争转到体育竞技。但他需要仰仗主办国的财政支持,未能将体育与商业联在一起。萨马兰奇就具有将奥运会商业化的本领,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将奥运电视广播转播权、五环标志等有形、无形资产都当成商品出售,从而使奥运会成为大赢家,主办国也成为大赢家,争办奥运,已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大事,各国首脑都非常重视。属于奥运商业运作~部分的邮票发行,也从萨马兰奇时代开始。  相似文献   

11.
争取更多奖牌,是奥运会主办国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共体育组织在奥运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分析归纳了第27届奥运会主办国澳大利亚在竞技体育投入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各项经费所占比例和具体数据,为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冬季奥运会又称“白色奥运会”,随着盛会的举行,五彩缤纷的纪念邮票应运而生。1932年1月25日,世界上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邮票诞生,它是美国为庆贺在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三届冬季奥运会而发行的,画面展现了一名健儿飞速下滑的精采瞬间。之后,主办国发行冬季奥运会邮票的接力棒一直传递至今。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在奥运周期中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为主办国的大众传媒创造了百年不遇的发展良机,同时也对它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奥运会主办国而言,举办奥运会就是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过程中传播主办国文化。无论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还是主办国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都倚赖于大众传媒。通过对我国大众传媒现状的考察,认为目前我国大众传媒的硬件堪与西方国家媲美,但在软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作为媒介“把关人”的新闻从业人员应当而且必须进行奥运培训。  相似文献   

14.
雅典"文化奥运"及其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闭幕不久的雅典奥运会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体育盛会,更是 一次将体育与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并使奥 林匹克精神回归其本质意义的"文化奥运"。随着雅典奥运会的 落幕,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成为世界期待和瞩目的焦点,雅典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北京留下了可贵的经验。 一、雅典的"文化奥运"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诞生起,于2004年重归故里,108年 走过的国家、体验的文化可谓洋洋大观,其间每一届奥运会无不 通过主办国独特的文化带给人迥异的视听与感受。雅典组委会  相似文献   

15.
郑德铺 《上海集邮》2006,(11):25-26
奥运会主办国邮票上的奖牌挪成具有开展冬季运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参与冬奥会的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在前16届冬奥赛事中,64块金牌在握的挪成,曾6次荣登金牌、奖牌和总分第一。仰仗上述“资本”,挪威在纪念1994年利勒哈默冬奥会邮票中,1989—1993年率先发行《迎第17届冬奥会·挪威历届冬奥金牌运动员》系列,开辟了在主办国邮票上宣传本国奥运会成绩的先河。5年中,23名挪威冬奥会金牌选手的形象依次跃然方寸,每种小全张邮票溢面值发售,旨在促进奥运事业的发展(图32)。  相似文献   

16.
《网羽世界》2012,(9):62-71
伦敦奥运已落下帷幕,本届奥运会注定令人终生难忘。对于羽坛众多老将而言,这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意义重大。于是,我们将铭记这届奥运会上的一些弥足珍贵画面,并收藏于心。当伦敦奥运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体育的精神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印人心。9月,VICTOR全国业余羽毛球双打混合团体邀请赛总决赛即将打晌,这将是一次为了业余球友准备的盛大聚会,更是奥运精神得以传承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历届奥运会标志的创意与表达状况,探讨奥运标志设计形式与理念的辩证关系,旨在为奥运标志设计提供更好的参考.主要结论:正确处理形式与理念的辩证关系是奥运标志创意与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遵循艺术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富有创新意味而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奥运标志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建议在创意的过程始终坚持奥运精神的贯彻,在艺术表达中以国际化眼光表现民族文化,在承传民族文化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体现审美文化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芬兰在1月24日发行了5套邮票,不乏创新品种,本期封面就是其中之一,内容表现芬兰在高山滑雪运动上取得的成绩,由4枚邮票与边饰一起组成的小全张画面为阿尔卑斯山地滑雪全景,而其新意在于画面具有动感,并且这种动感不是由画笔所赋予,而是通过立体印刷工艺产生的几近视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办奥运会既是一项大型社会活动,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形成"奥运经济",推动主办国经济发展.从奥运经济发展理论等角度切入,在分析探讨奥运对主办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后奥运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加大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消费水平;树立奥运场馆现代经营管理新理念,发挥场馆功能再生效应,提高赛后利用率;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以期为中国后奥运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奥运会圣火伴随手拉手世界和平之乐熄灭之后,通过奥运精神的沉淀、推广和宣传,对人文素养、大众健康理念、健身意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促进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国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体现出的奥运精神和奥运会蕴涵的丰富教育理念、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将对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