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时期,骏马贸易是汉王朝经营西域战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出于统治者对良马的渴望,更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军事实力,而敦煌正处于西汉至西域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与骏马贸易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时期,军队的士卒为了迎合武帝对天马的喜好,曾先后编造出余吾水出天马与渥洼水出天马的传说。随着张骞的通使,西域各国的良马得以进贡入中原,并由此引发了西汉与大宛国的战争,由李广利率兵先后两次征伐大宛得胜后,西域间的骏马贸易方得以正常进行,这些西域良马通过敦煌进入中原,改良了西汉的马种,迅速提高了西汉的兵力。  相似文献   

2.
盛极而衰之前的唐朝与大食因中亚地区的争夺爆发了史上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对于怛罗斯之战对唐朝的影响,学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这场战争成为唐在中亚地区势力由盛转衰的的转折点;另一种看法认为,此战争仅仅是唐食之间的一场小战役,对唐并未有太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战前唐食在中亚局势,战前后的大食,战后唐、中亚的分析,得出这场战争对唐食关系,唐食中亚格局,及唐朝国力都并未有过大影响,其仅是双方几次争夺战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而已。  相似文献   

3.
乌孙与天马     
伊犁是西域乌孙国故地,伊犁河南岸的天山山脉乌孙山,即因乌孙国得名。史书记载,西汉时乌孙有十二万户、六十三万人,盛产良马。富户养马多至四、五千匹,有军队十八万人。乌孙良马被汉武帝看中,赞美它为“天马”。因此,史书上还记载过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后返抵长安,乌孙王特意派遣使者数十人,带着良马数十匹,同张骞一起到汉朝答谢。过了十年、乌孙又派了使者到长安,送汉武帝良马一千匹作聘礼,主动要求和亲、结盟。武帝答应了乌孙王的要求,把细君公主嫁给了他。本来汉武帝早占卜一卦:“神马当从西北来”,及至得到乌孙良马后,如获至宝,喜出望外,遂起名“天马”,尔后又得到大宛马,长得更强壮,乃把“天马”桂冠赐予大宛马。因乌孙离长安遥  相似文献   

4.
对于汉武帝用兵匈奴,史学界评说不一,但多肯定地他的功绩。然则仔细考察,他发动的几场大规模战争给整个汉王朝乃至整个民族都带来了灾难。汉匈之间的矛盾并非到了用和平的方式无调和的地步,而汉朝和匈奴双方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都与汉武帝及其王朝的强控意识紧密皇权,强控思想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走向强控现实。  相似文献   

5.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的西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104-101年,西汉与大宛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如何评价其性质,历来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对此,仅仅从单纯道义的激情出发,或者将历史人物现代化地拔高,都是无济于事的,一些教科书大,在评价当时对外关系时,回避此事,恐非偶然忽略,实有难言之衷。因此,正确评价此战的性质更显必要与迫切。一、战争的起因和背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遣专使车令前往大宛,请以金马和千金换取大宛汗血马,大宛不但不肯给予,相反分东边邻国郁成王遮杀汉使,汉随即发兵攻宛,战争遂起。这是近因。促成战争爆发的远因则颇为复杂,须…  相似文献   

7.
官渡之战是关系袁曹双方决定胜负的一场大战,在这场战争中袁绍兵多势众,是进攻的一方;曹操兵少势弱,是防御的一方。战争的结果,曹操成为胜利者,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是失败者,导致了袁氏集团走向崩溃。现将这场战争的前后经过叙述如下。一、双方之战略建安四年(199年)春天,袁绍灭了幽州的公孙瓒之后,据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占地最广,有众数十万,“骄心转盛”。袁绍企图借消灭公孙瓒的余威乘机消灭曹操,统一中原,建霸王之业。于是他挑选精兵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消灭曹操。  相似文献   

8.
西汉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两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一青年英雄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一四○——一一七)是我们祖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惊人的胜利战斗和西汉王朝的强盛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元朔六年(前一二三)他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就开始担任着“票姚校尉”的军职,当年的春天和夏天,他两次参加了抗击匈奴的战争。此後四年间,霍去病更担任“骠骑将军”的职位,指挥汉朝大军一连四次出塞进攻匈奴,都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尢其是开辟黄河以西的四郡,接受匈奴浑邪王  相似文献   

12.
汉朝新疆与内地的统一,是先秦以来中央王朝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必然趋势;是西汉政权与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激烈斗争的结果。汉朝统一新疆的伟大事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支持下才完成的。汉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和巩固统一局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其社会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进出汉中成为汉初功臣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和最耀眼的政治资本;汉中是西汉经济的起飞之地,是西汉走向繁荣富强的经济基地,长期保持着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地位;汉中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美好而又吉祥的名称——“汉”,汉朝、汉族等名称来源于汉中,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中杰出人才格外引人注目,司马迁有一定的汉中情结。总之,汉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西汉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单项选择题1.战国时期,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少数民族是()A.山戎B.匈奴C.东胡D.白狄2.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其本来的面目是()A.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掠夺B.疆界划分的标志C.显示秦始皇的文治武功D.构筑的战争工具3.下面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B.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加强同西域的联系C.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D.无论与匈奴是和还是战,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东汉与西汉出击匈奴的不同之处在于()A.因为匈奴骚扰汉朝北部边郡B.汉朝骑兵深入大漠C.汉朝军队取得重大胜利D.西域派人到汉朝请求出兵5.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相似文献   

15.
刘作奎 《科技文萃》2005,(4):124-126
匈奴人是最初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我国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殷商时期,他们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西汉武帝时期对匈奴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匈奴元气大伤.西汉晚期,匈奴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也被汉朝消灭,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南半岛的战争,这里主要是指公元十四世纪至十九世纪,在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等五国封建王朝之间发生的战争。当时各国封建王朝之间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仍。有的战争竟动员几十万军队参战,声势浩大,战斗激烈;有些战争后果严重,影响深远。研究这些战争,有助于了解中南半岛地区纷繁的历史和认识今天的现状。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中南半岛地区小国林立。后来随着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到公元十世纪以后,出现了由几个大民族建立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国。在中南半岛的南部,柬埔寨的吴哥王朝兴起(802~1432),曾发展成为强大帝国;到十三世纪,吴哥王朝开始  相似文献   

17.
曹魏屯田的历史背景迥然不同于西汉王朝,与西汉屯田有很大的差别。其目的是直接为统一战争服务的,是建立在为军队取得最多的粮食而对屯四兵和屯田客严格控制基础上的一种集体耕种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消灭了荒淫无道的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从此历史进入了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毛泽东同志称许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84页)关于这次战争的最  相似文献   

19.
西汉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尤为相似的两个朝代,而且都十分强盛.西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期,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现就西汉和唐朝的历史进行比较.一、西汉与唐朝的强盛1.政治上,①两朝统治者都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西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唐朝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巩固其统治.②都重用有才能人为官.汉朝的陆贾、晁错、卫青、董仲舒等;唐朝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③都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西汉王朝主要是解决“王国问题”,采纳儒生董仲舒建议实行“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木”.唐王朝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20.
夜郎自大     
《学语文(初中版)》2004,(12):F002-F002
西汉时,在今贵州省境内有个小国叫做夜郎,它是汉朝少数民族中较大的一个国家,但仍只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州。可夜郎国王关起门来自大,以为他的国家非常大,一次,他问汉朝的使者:“我的国家和汉朝谁大?”“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又妄自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