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化"缀动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书面语言中。本文从后缀"化"的产生与发展,"化"缀动词的构成以及"化"缀动词的语法三个方面对"化"缀动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多亏”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个短语.“多亏”以词的形式出现始于元代.“多亏”的词汇化和主观化是随着“亏”语义的演变而形成的.从语义发展来看,“亏”经历了“亏损义”变弱到“感激义”增强的过程,同时随着客观义“亏损”的消失,“亏”的主观化也在逐步形成.“多亏”的语义主要由“亏”体现,因此,当短语“多亏”的“亏损欠缺”义虚化,“感激庆幸”义占优势时,就词汇化为动词“多亏”.“多亏”的词汇化过程实际上也是主观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根的词缀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词根与词缀构成一个连续统.词缀作为一个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分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着词缀化程度的级差.选取"化"在词缀化过程中的若干个等级参数,对"化"的词缀化程度进行等级构拟,可以再现其词缀化不同阶段的原型范畴,阐述"化"缀词(如"妖魔化"等)中"化"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万一”语法化的两方面内容:一是简缩词组“万一”逐渐凝结成名词“万一”的过程;二是名词“万一”逐渐虚化为连词“万一”,再进一步虚化为副词“万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汉语成语中的异读词在语言生活中有一种单音化的倾向:通假字造成的异读音、语体差异造成的异读音、古音破读造成的异读音、古书面语读音造成的异读音、某些音译联绵词或拟音词造成的异读音、某些简化汉字造成的异读音均具有单音化倾向。成语中异读词单音化的倾向符合人类语音的“经济原则”或“省力原则”,可以遵循“从俗、从众、从今”的原则进行统读处理。新世纪审音时要进一步加大汉语异读词单音化的审音力度,降低普通话学习门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的确”一词为考察对象,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其副词化过程,认为词义的主观化、句位的改变和分界消失是导致“的确”语法化的重要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分析了“的确”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得出的结论是在历时演化和共时平面上都体现了主观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甭说”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的一个词,它在现代汉语中有状中短语、关联短语及独立语三种用法。三种用法虽在共时层面上并存,但在历时层面上也有其演化的轨迹,这种演化是通过其逐渐语法化和主观化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名词化是指用添加适当的派生词缀的办法把其它词类的词构成名词的过程或结果。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名词化与语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语篇正式程度的显著标志。中国学生的书面表达呈明显的口语化倾向,教师应重视名词化结构的语体功能,引导学生在翻译和写作中适当运用名词化结构以改善书面表达的口语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的词法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音节语素+于”结构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形式,但此形式又有其特殊性。它是句法结构词法化的结果,它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除句法特征、短语特征而提高词化程度的过程;它实际是一个词化链条,不同的词处于链条的不同位置,词化程度有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13.
“休”是个词性和词义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通过对“休”意义和功能历时和共时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语法化轨迹,虚词“休”由动词虚化而来,由其虚化轨迹的不同,出现副词和助词两种用法,并逐渐由词虚化为语素.  相似文献   

14.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是”通常被看作一个否定词,不过它在日常会话中已经演变出了标记话语的功能。从否定词“不是”到话语标记语“不是”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从话语标记语“不是”在语音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及其组成成分“不”和“是”之间的关系来看,它的语法化可以与“是”进一步语法化为词内成分放到一起研究,可以看成是“是”字词汇化的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战浩 《文教资料》2014,(6):22-25
在汉语史中,“有些”经历了一个从短语到词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梳理“有些”的词汇化过程,并根据“有些”在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反映,分析不同用法下的“有些”的词汇化程度及等级。探讨其词汇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化归”刍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数学教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及其在数学研究与数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关于“化归”的议论很多,研究化归,既要挖掘它的独特性,也要探讨其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在教学中,要发现和发扬化归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对“化不归”情形要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动词“须”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化历程。在“须”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从动词“须”到助动词“须”,演变机制主要是扩展,表现为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名词和动词的次类变换;助动词“须”继续语法化的动因是回溯推理以及语义预设。就语义模式而言,“须”是沿着“道义-认识”的路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语的名词化短语有-°s名词化短语、-mAK名词化短语和-GU名词化短语三种形式。它们既可以与复数语缀(plural suffix,缩写为PL)、从属语缀(possessive suffix,缩写为POSS)、格语缀(case suffix,缩写为K)和后置词(postposition,缩写为PST)等功能语类自由合并,又可以与系动词结合作句子表语。此外,它们可以像一般的名词充当主语和修饰语。在此简要地解释它作修饰语和表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师”的语法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对“教师”的构词方式,历来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由于语法化的程度不同,“教师”一词在连接“传授专门知识的人”与“掌握某种专门技艺的人”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于。因此,“教师”的构词方式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