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气韵"     
千余年来,气韵生动一直被看作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追求和绘画品评的最高标准,其内涵也在历代画论的不同阐释中演化、丰富.气韵生动既合于宇宙的运化节奏又合于人体的节律感应,既融贯了物(客观物象)我(画家),而又与观者心交,由此,才生发出无限的美感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龙吟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2):113-115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韵”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长期以来 ,诸多学者就“气韵”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但仍然未能正确阐释它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更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审美范畴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气韵”与“传神”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气韵属于艺术作品中艺术效果之总汇 ,它既是统帅形式的重要因素 ,又是作品内在生命的本原。气韵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人生—艺术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翻译理论从中国古典画论中借鉴了很多概念。“传神”“神韵”“形似”“神似”“化境”等中国特色的译论概念其实来自古典画论。“气韵生动”是影响中国绘画一千多年的绘画技法和审美标准,此理论概念尚未引入中国诗词的外译。它是诗词译文的生命力和动态美,也是诗词译文的美学要求。实现诗词翻译“气韵生动”的途径有多种:首先,要寻找原诗的诗眼,要在诗眼上炼词造句,使之点睛传神;其次,要注意译文的“生生不穷,动而不板”,要选择恰当的动词,词语的音响效果和亲切的叙事距离能构建译文生动的美学感受;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防“六忌”,避免译文出现“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和“蹴黑气”。  相似文献   

5.
杨玉珍  聂晓玲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10-112,136
20世纪以来对"气韵"的研究,以80年代中期为分界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研究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期的研究,角度越来越多样化.大致可分为三类:对气韵内涵的研究;对气韵产生基础的研究;从中西方对比角度对气韵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保存于避暑山庄永佑寺内的乾隆御制石碑以其装饰精美的龙型纹饰倍受世人瞩目.这些纹饰形象丰富、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气韵生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保护好这笔文化财产,是每一个文博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7.
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首先对“气韵论”产生的可能性进行论述,说明了中国审美思想在产生之初就与玄学有密切的关系;然后采用排除法,将玄学思想中的“道”、“神”、“骨”等概念与“气韵”一词在进行比对,并加以排除;最后证明了谢赫选择“气韵”作为品画标准的科学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南齐谢赫在《画品》中首次提出了六法论,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美学理论之一。六法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理论体系,六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较为复杂。在具体应用中,六法包含两重意义,即绘画技能和品评要素。作为绘画技能来讲,六法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绘画创作的必要技能之一;但作为品评来讲,六法之间的关系随时代而变化,基本上呈现出渐重气韵生动而轻骨法用笔和应物象形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绘画表现物象,传统的美学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目识心记,以形写神".绘画思想的核心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感情移入.用线造型,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表现手段,不论描写任何物象,画家创造出明快、犀利多变的线描,以适应不同的物象与质感.构图上,采用运动透视的构图法.中国画家运用色彩,从来不是"自然主义"的,他们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配备增强感染力的色调.他们敢于突破"自然物"固有的色彩,代之以感情中酝酿的色彩.近些年来,中国画"变形"之风较盛,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0.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笔者在文中以"气"这一传统文论范畴为着眼点,分析清代孔尚任传奇名作《桃花扇》气势充沛、气脉贯通、气韵悠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程多耀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6-107,112
在当前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存在着某些不重视写生的现象,这既不合乎绘画的艺术规律,也违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传统.写生是山水、花鸟等以自然景物为反映对象的绘画艺术的基本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厚的"师造化"传统,由此导致了宋、元两代写意画的出现,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最高峰.写意与写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写生对于当前的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以"异品同构"的构图方式出现,将多品的内容由一个故事情节互相穿插起来,为早期经变画(始于隋,盛于唐)向大型经变画演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画面采用中国画特有的以线造型的技法,吸收了魏晋南朝士大夫崇尚的"秀骨清像"式的造型风格,以形传神;细节处理上富于变化,动静结合,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绘画,通常简称为“中国画”。它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其丰富的内涵,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造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受国际现代艺坛影响,意大利的现代艺术开始对本国传统艺术进行挑战,企图否定传统架上绘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对传统艺术的捍卫者,他们当中以"意大利三C"最为突出,通过他们的努力使传统绘画艺术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白族民间的"孝"文化是白族社会与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更是汉文化强力影响与渗透的产物.白族民间"孝"文化的繁荣既形象地揭示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也生动地展现了外来文化与某一民族的社会和文化传统契合时文化传播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6.
库尔贝的现实主义绘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题材,他常选择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场景,这类作品再现了普通劳动者辛勤而贫苦的生活;而故乡的风土人情及一些肖像,风景、动物、静物的描绘,却从多个侧面反映了生动又非感伤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二是在绘画技巧上,他进行了大胆并卓有成效的创新,一生中始终使用浓涂的连续塑造和以黑色为基调的颜色作画.  相似文献   

17.
工笔画作为中国绘画重要的分支.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意"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工笔画中, "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述,并在绘画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深化.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和反复绘画实践,继承和发扬传统工笔技法.并且创作出蕴涵深广,意境丰富的工笔画作品,故"意"在工笔画中是工笔画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8.
解构线条美     
文章论述了线条在中西绘画的经典作品中所显现的审美作用和意义.并通过线条美在中西绘画中表现的分析,认为中西绘画中所运用线条造型的方法、手段不同,但在艺术效果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出绘画艺术并不是用了线条,就会有线条的美感;只要运用的恰当、生动、富有变化,能表现出对象外部特征或内在气质即可谓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19.
要了解中国造型空间艺术,首先要明确人类的空间意识,通过空间意识的分类来了解绘画带给人们的艺术空间感。从中国画造型空间的基础以及中国画造型空间的要点两个方面出发,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和体会中国绘画艺术中,空间艺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东路扩军是东路抗战的现实需要.到上海扩军的理由是上海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学生和难民,且上海人民抗日救国热情高.部队直接派扩军小组到上海开展工作,既可以避免地下党的暴露,又能够稳定输入大量兵员.到城市扩军是一种创新,既拓宽了扩军的区域和对象,又改善了部队人员的结构,使得战士整体的平均年龄降低、文化水平提高、接受能力增强、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