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其海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2):11-13,32
赵宋时代,天台宗典籍由于唐会昌法难所失而由高丽、日本复得,研习智额、湛然典籍之风兴起,天台内部因而产生不同见解。山家派采用知识论的诠释学方法,企图穿越历史时空,返回智颉、湛然原意;山外派则采用生存本体论诠释方法,把智频、湛然理论融于时代潮流。山家派知礼指责山外派的诠释是主张“一念灵知”、“直显心性”,是受了禅宗的“顿悟”说和“真心”观的影响,并在《十不二门指要钞》中点了禅宗《永嘉集》和圭峰禅师的名。这样,知礼批判的矛头越过了山外派而指向了禅宗,从而引发了一场知礼与子凝禅师的论争。  相似文献   

2.
天台宗自智创立以来,曾盛极一时。百来年后,天台宗学风不振,直到晚唐湛然的露面,才重振天台学风,史称天台宗的中兴。由于湛然把《起信论》思想引入天台宗,导致长达30年之久的天台宗山家派、山外派之争。知礼以山家派自居,以“救天台一家之正义”为己任,从“性具三千”的本体论立场出发,用“妄心观”的现心论批判了山外派的“真心观”的观心论;用“别理随缘”的判教思想批判了山外派的“别教不谈随缘”的判教思想。本文仅从以上三个方面论述知礼的佛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天台宗山家派护法晁说之居士所撰《景迂生集》保存了不少佛教史料,其中《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是研究明智法师的第一手资料。晁说之的天台理论造诣精深,其《钝庵旧记》、《钝庵新记》及《净土略因》三文宣扬了天台宗学说和“正宗”的天台净土教,即山家派“寂光有相”的净土教观,有力地回击了天台宗山外派所认为的“寂光无相”的异宗主张。晁说之坚决维护了祖师智者大师的权威。  相似文献   

4.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在古印度佛教创始后就已有之。文章主要探讨华严一派的忏法形成过程,以期明晰其在整个佛教忏法形成的历史脉络中所处的位置与作用。华严忏法体系创立之初就深受天台忏法的影响,从它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宋代时忏法已经达到极其繁荣的时期,天台宗在忏法的创作、推广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对忏法划分为事忏、理忏的方法和十种忏心的思想对华严影响很大。圭峰宗密通过制作《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将华严幽深博大的思想运用到实践修行当中。他以《圆觉经》为主体,在继承澄观等华严思想及实践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天台的礼忏、禅观方法,从而对华严忏法进行了制定。  相似文献   

5.
净土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影响中国各派佛教。天台的智顗一面通过龙树的《大智度论》、《十住毗婆娑论》等论疏,另一方面通过对《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的注疏,把净土思想引入天台宗,提出“观心念佛”和“心观念佛”。宋代以后,天台宗与净土关系尤为密切,从知礼到智旭,无不大弘净土念佛法门。  相似文献   

6.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依《华严经》立宗,以其高度的哲学思辨、恢弘的气势、殊胜的境界历来备受僧俗青睐。法界缘起观是华严宗发挥《华严经》主旨,吸收其他宗派之理论,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的结晶,是华严宗教义之根基,有着深邃的哲学义理,诸如“三界唯心”、“体用不二”、“理事无碍”等,不仅是佛教哲理的精彩演绎,更是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的最高水平,并直接开启了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7.
《观心玄枢》集中体现了唐末高僧永明延寿的“观心”思想,他认为“观心”主体是第六识,所观对象是一切理和事,最终要求能观和所观二者是合一的,“观心”方法主要有直闻顿修、空寂之知、唯识二观、华严四观、天台三观、普贤十观和牛头绝观等,“观心”所要追求的境界是“境智俱闲”。若统合来看,我们可用“一心圆观万法”概括其“观心”理论体现出来的心性智慧,它留给现代人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心能转境”,人生的苦乐、迷悟等皆在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8.
神秀北宗禅法学术界长期误认为,禅宗南北两派的宗旨相去天悬地隔,南宗重言下顿悟,北宗重渐次修习,南宗重慧解,北宗尚禅行。《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刊登的任继愈《神秀北宗禅法》一文提出了新的看法。任先生根据敦煌遗书中保存的禅宗北派神秀的著作《观心论》以及《无心论》、《绝观论》等文献,对北宗禅提出的“无心论”、北宗禅对五戒、六度的解说及关于习禅方法的主张进行了深入考察,认为禅宗南北两派的宗旨差别并不很大,南北之争实际是政治地位之争,唐代北宗禅由于接近政府中枢,得到上层统治者的支持,发展很大,  相似文献   

9.
《菊香斋诗文钞》集作者数十年诗文创作之菁华,涉及诗、词、赋、记、杂论、论说、对联等文体,体现了“兴之所至,发而为诗”“诗以乐群,文以辅仁”“诗为事作,文为时著”等传统创作理念,承载了作者的诗文传统担当,也是作者及时代生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各帝王基本都扶持佛教,天台宗的典藉章疏失而复得,相当完备,再加上以知礼为首的山家派与庆昭等山外派长达30余年的争论,天台宗理论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入宋僧寂昭和绍良带着日本天台宗的"二十七问"和"十问"请决于知礼,知礼站在天台圆教的立场,以智顗、湛然理论为纲格,对日僧"三十七问"一一作了答复,使他们自觉得没有达到宋天台宗圆教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宋代天台宗,知礼以山家派主将的身份参与山家山外之争,“辟异端而隆正统”,因此而彪炳于天台宗史,而同门遵式长期隐晦于天台宗史。根据遵式一生的史实,从三方面确认遵式在天台宗中的地位:发挥了天台智额的“法华忏”及“四种三昧”等忏法原理,为后人提供了忏仪规范;把智频的观心念佛和观想念佛世俗化、生活化,推动了“台净合一”;坚守天台宗的基本佛教思想命题,卫护了天台宗的地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弥陀净土信仰以其简单的修行方法(易行道)、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力)死后升西方净土为号召力,博得了许多信徒。佛教其他各宗派纷纷吸收弥陀净土信仰,以求发展,天台宗也不例外。但天台宗在继承慧远“念佛三昧”的基础上,从天台的立场出发,把弥陀净土信仰定格在天台“止观双修”的“观”的范畴,只作为禅观的一部分内容。试以智频《净土十疑论》、飞锡的《念佛三昧宝王论》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拭对佛学持彻底的否定态度,抨击甚多。在他看来,佛学是虚诞之学,流于自私自利的境地,未能分清天理、人欲之间的差别。张拭的佛学观建立在儒释思想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以自身理学中的“仁说”“格物致知”“居敬主一”等思想消解释氏,目的就是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抵制释氏对儒学的侵入。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东晋佛学与玄学的发展而言,支道林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他综贯内典外书,援庄入释,又引佛入道,不仅创立了即色宗,而且领袖玄谈。本文拟以《世说新语》所载支公事迹,对其玄、佛之思想及魏晋之社会风气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东晋时期,由于佛徒对般若学"空"的意义理解不一,形成了"六家七宗"等佛学流派。记录这些宗派宗义的原始文献大都失传,而后世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则保存了除缘会宗外其它六宗的大量相关材料。研究可以看出,释道安的淡泊名利,竺法深的超然物外,支道林的能言善辩,于法开的佛医双修,竺道壹的佛心文采,支愍度的睿智幽默,均在这些资料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宣室志》是唐代小说家张读的代表作,记写了大量关于神仙鬼怪妖狐的故事。不少故事与佛教相关,主要有宣扬佛教报应观、表现佛教神通和反映唐代佛教兴衰等。《宣室志》的这种佛教痕迹,主要原因:一是作者对自魏晋以来佛教影响中土小说创作传统的继承,二是深受唐懿宗尊佛的时代影响,三是受"小说世家"的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佛教史上,天台智是第一个把忏法理论化、系统化的人。他的思路历程是:先依中土儒家文化的强势背景,把忏悔概念的处延和内涵加以扩充;再在天台宗理论特色的层面上,依《梵网经》把《大智度论》中的十戒和天台宗的藏通别圆判教、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理论相融通;最后在佛教一般的层面上,把三种忏悔与戒、定、慧相匹配,显示所有的忏法都是佛法。这样,使忏法既保留佛教的共性,又具有天台宗特色的个性,又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9.
“真”是李贽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核和最终归宿,他的思想和生命都根值于“真”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从李贽求学经历,还是其人际交往来看,他受心学的深刻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他的“真”,亦正是其对心学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